弘策與高祖年相輩,幼見親狎,恆隨高祖游處。 每入室,常覺有雲煙氣,體輒肅然,弘策由此特敬高祖。 建武末,弘策從高祖宿,酒酣,徙席星下,語及時事。 弘策因問高祖曰:「緯象雲何?國家故當無恙?」高祖曰:「其可言乎?」弘策因曰:「請言其兆。 」高祖曰:「漢北有失地氣,浙東有急兵祥。 今冬初,魏必動;若動則亡漢北。 帝今久疾,多異議,萬一伺釁,稽部且乘機而作,是亦無成,徒自驅除耳。 明年都邑有亂,死人過于亂麻,齊之曆數,自茲亡矣。 梁、楚、漢當有英雄興。 」弘策曰:「英雄今何在?為已富貴,為在草茅?」高祖笑曰:「光武有云:『安知非仆?』」弘策起曰:「今夜之言,是天意也。 請定君臣之分。 」高祖曰:「舅欲效鄧晨乎?」是冬,魏軍寇新野,高祖將兵為援,且受密旨,仍代曹虎為雍州。 弘策聞之心喜,謂高祖曰:「夜中之言,獨當驗矣。 」高祖笑曰:「且勿多言。 」弘策從高祖西行,仍參帷幄,身親軍役,不憚辛苦。 五年秋,明帝崩,遺詔以高祖為雍州刺史,乃表弘策為錄事參軍,帶襄陽令。 高祖睹海內方亂,有匡濟之心,密為儲備,謀猷所及,惟弘策而已。 時長沙宣武王罷益州還,仍為西中郎長史,行郢州事。 高祖使弘策到郢,陳計于宣武王,語在《高祖紀》。 弘策因說王曰:「昔周室既衰,諸侯力爭,齊桓蓋中人耳,遂能一匡九合,民到于今稱之。 齊德告微,四海方亂,蒼生之命,會應有主。 以郢州居中流之要,雍部有戎馬之饒,卿兄弟英武,當今無敵,虎據兩州,參分天下,糾合義兵,為百姓請命,廢昏立明,易於反掌。 如此,則桓、文之業可成,不世之功可建。 無為豎子所欺,取笑身後。 雍州揣之已熟,願善圖之。 」王頗不懌而無以拒也。 義師將起,高祖夜召弘策、呂僧珍入宅定議,旦乃發兵,以弘策為輔國將軍、軍主,領萬人督後部軍事。 西台建,為步兵校尉,遷車騎諮議參軍。 及郢城平,蕭穎達、楊公則諸將皆欲頓軍夏口,高祖以為宜乘勢長驅,直指京邑,以計語弘策,弘策與高祖意合。 又訪寧遠將軍庾域,域又同。 乃命眾軍即日上道,沿江至建康,凡磯、浦、村落,軍行宿次、立頓處所,弘策逆為圖測,皆在目中。 義師至新林,王茂、曹景宗等於大航方戰,高祖遣弘策持節勞勉,眾咸奮厲。 是日,仍破硃雀軍。 高祖入頓石頭城,弘策屯門禁衛,引接士類,多全免。 城平,高祖遣弘策與呂僧珍先入清宮,封檢府庫。 于時城內珍寶委積,弘策申勒部曲,秋毫無犯。 遷衛尉卿,加給事中。 天監初,加散騎常侍,洮陽縣侯,邑二千二百戶。 弘策盡忠奉上,知無不為,交友故舊,隨才薦拔,搢紳皆趨焉。 時東昏餘黨初逢赦令,多未自安,數百人因運荻炬束仗,得入南北掖作亂,燒神虎門、總章觀。 前軍司馬呂僧珍直殿內,以宿衛兵拒破之,盜分入衛尉府,弘策方救火,盜潛後害之,時年四十七。 高祖深慟惜焉。 給第一區,衣一襲,錢十萬,布百匹,蠟二百斤。 詔曰:「亡從舅衛尉,慮發所忽,殞身祅豎。 其情理清貞,器識淹濟,自籓升朝,契闊夷阻。 加外氏凋衰,饗嘗屢絶,興感《渭陽》,情寄斯在。 方賴忠勛,翼宣寡薄,報效無征,永言增慟。 可贈散騎常侍、車騎將軍。 給鼓吹一部。 謚曰愍。 」 弘策為人寬厚通率,篤舊故。 及居隆重,不以貴勢自高。 故人賓客,禮接如布衣時。 祿賜皆散之親友。 及其遇害,莫不痛惜焉。 子緬嗣,別有傳。 庾域,字司大,新野人。 長沙宣武王為梁州,以為錄事參軍,帶華陽太守。 時魏軍攻圍南鄭,州有空倉數十所,域封題指示將士云:「此中粟皆滿,足支二年,但努力堅守。 」眾心以安。 虜退,以功拜羽林監,遷南中郎記室參軍。 永元末,高祖起兵,遣書招域。 西台建,以為寧朔將軍,領行選,從高祖東下。 師次楊口,和帝遣御史中丞宗夬銜命勞軍。 域乃諷夬曰:「黃鉞未加,非所以總率侯伯。 」夬反西台,即授高祖黃鉞。 蕭穎冑既都督中外諸軍事,論者謂高祖應致箋,域爭不聽,乃止。 郢城平。 域及張弘策議與高祖意合,即命眾軍便下。 每獻謀畫,多被納用。 霸府初開,以為諮議參軍。 天監初,封廣牧縣子,後軍司馬。 出為寧朔將軍、巴西、梓潼二郡太守。 梁州長史夏侯道遷舉州叛降魏,魏騎將襲巴西,域固守百餘日,城中糧盡,將士皆齕草食土,死者太半,無有離心。 魏軍退,詔增封二百戶,進爵為伯。 六年,卒於郡。 鄭紹叔,字仲明,滎陽開封人也。 世居壽陽。 祖琨,宋高平太守。 紹叔少孤貧。 年二十餘,為安豊令,居縣有能名。 本州召補主簿,轉治中從事史。 時刺史蕭誕以弟諶誅,台遣收兵卒至,左右莫不驚散,紹叔聞難,獨馳赴焉。 誕死,侍送喪柩,眾咸稱之。 到京師,司空徐孝嗣見而異之,曰:「祖逖之流也。 」 高祖臨司州,命為中兵參軍,領長流,因是厚自結附。 高祖罷州還京師,謝遣賓客,紹叔獨固請願留。 高祖謂曰:「卿才幸自有用,我今未能相益,宜更思他涂。 」紹叔曰:「委質有在,義無二心。 」高祖固不許,於是乃還壽陽。 刺史蕭遙昌苦引紹叔,終不受命。 遙昌怒,將囚之,救解得免。 及高祖為雍州刺史,紹叔間道西歸,補寧蠻長史、扶風太守。 第4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梁書》
第4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