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乙卯,以南中郎司馬劉楷為司州刺史。 辛丑,以太子左衛率劉纘為廣州刺史。 夏,四月,乙亥,有司奏:「舊格一年兩過行陵,三月十五日曹郎以下小行,九月十五日司枯以下大行。 今長停小行,唯二州一大行。 」詔曰:「可。 」六月,甲戌,以尚書左仆射王奐為雍州刺史。 秋,九月,戊辰,車駕幸琅邪城講武,觀者傾都,普頒酒肉。 十年春,正月,戊午,詔「諸責負眾逋七年以前,悉原除。 高貲不在例。 孤老六疾,人谷五斛。 內外有務眾官增祿俸。 」以左民尚書、南平王鋭為湘州刺史,司徒、竟陵王子良領尚書令,右衛將軍王玄邈為北徐州刺史,中軍將軍、廬陵王子卿進號車騎將軍,北中郎將、南海王子罕為兗州刺史,輔國將軍、臨汝公昭文為南豫州刺史,冠軍將軍王文和為北兗州刺史。 二月,壬寅,鎮軍將軍陳顯達領中領軍。 夏,四月,辛丑,大司馬豫章王嶷薨。 五月,己巳,司徒、竟陵王子良為揚州刺史。 秋,八月,丙申,以新城太守郭安明為寧州刺史。 冬,十月,乙丑,車駕幸玄武湖講武。 甲午,車駕殷祠太廟。 十一月,戊午,詔曰:「頃者霖雨,樵糧稍貴,京邑居民,多離其弊。 遣中書舍人、二縣官長賑賜。 」 十一年春,正月,癸丑,詔「京師見繫囚,詳所原遣。 」以驃騎大將軍王敬則為司空,江州刺史、鄱陽王鏘為領軍將軍,鎮軍大將軍陳顯達為江州刺史,右衛將軍崔慧景為豫州刺史。 丙子,皇太子長懋薨。 二月,壬午,以車騎將軍、廬陵王子卿為驃騎將軍、南豫州刺史,撫軍將軍、安陸王子敬進號車騎將軍。 己丑,輔國將軍曹虎為梁、南秦二州刺史。 癸卯,以新除中書監、晉安王子懋為雍州刺史。 丙午,以冠軍將軍王文和為益州刺史。 三月,乙亥,雍州刺史王奐伏誅。 夏,四月,壬午,詔「東宮文武臣僚,可悉度為太孫官屬。 」甲午,立皇太孫昭業、太孫妃何氏。 詔「賜天下為父後者爵一級,孝子順孫義夫節婦粟帛各有差。 」癸卯,以驍騎將軍劉靈哲為兗州刺史。 五月,戊辰,詔曰:「水旱成災,谷稼傷弊,凡三調眾逋,可同申至秋登。 京師二縣、朱方、姑熟,可權斷酒。 」庚午,以輔國將軍蕭惠休為徐州刺史。 丙子,以左民尚書、宜都王鏗為南豫州刺史。 六月,壬午,詔「霖雨既過,遣中書舍人、二縣官長賑賜京邑居民。 」秋,七月,丁巳,詔曰:「頃風水為災,二岸居民多離其患,加以貧病六疾,孤老稚弱,彌足矜念。 遣中書舍人履行沾恤。 」又詔曰:「水旱為災,實傷農稼。 江淮之間,倉廩既虛,遂草竊充斥,互相侵奪,依阻山湖,成此逋逃。 曲赦南兗、兗、豫、司、徐五州,南豫州之歷陽、譙、臨江、廬江四郡,三調眾逋宿債,並同原除。 其緣淮及青、冀新附僑民,復除已訖,更申五年。 」是月,上不豫,徙禦延昌殿,乘輿始登階,而殿屋鳴吒,上惡之。 虜侵邊,戊辰,遣江州刺史陳顯達鎮雍州樊城。 上慮朝野憂惶,乃力疾召樂府奏正聲伎。 戊寅,大漸。 詔曰:「始終大期,賢聖不免,吾行年六十,亦復何恨。 但皇業艱難,萬機事重,不能無遺慮耳。 太孫進德日茂,社稷有寄。 子良善相毗輔,思弘治道;內外眾事,無大小悉與鸞參懷,共下意。 尚書中是職務根本,悉委王晏、徐孝嗣。 軍旅捍邊之略,委王敬則、陳顯達、王廣之、王玄邈、沈文季、張瑰、薛淵等。 百闢庶僚,各奉爾職,謹事太孫,勿有懈怠。 知復何言。 」又詔曰:「我識滅之後,身上著夏衣,畫天衣,純烏犀導,應諸器悉不得用寶物及織成等,唯裝復裌衣各一通。 常所服身刀長短二口鐵環者,隨我入梓宮。 祭敬之典,本在因心,東鄰殺牛,不如西家禴祭。 我靈上慎勿以牲為祭,唯設餅、茶飲、乾飯、酒脯而已。 天下貴賤,咸同此制。 未山陵前,朔望設菜食。 陵墓萬世所宅,意嘗恨休安陵未稱,今可用東三處地最東邊以葬我,名為景安陵。 喪禮每存省約,不須煩民。 百官停六時入臨,朔望祖日可依舊。 諸主六宮,並不須從山陵。 內殿鳳華、壽昌、耀靈三處,是吾所治制。 夫貴有天下,富兼四海,宴處寢息,不容乃陋,謂此為奢儉之中,慎勿壞去。 顯陽殿玉像諸佛及供養,具如別牒,可盡心禮拜供養之。 應有功德事,可專在中。 自今公私皆不得出家為道,及起立塔寺,以宅為精舍,並嚴斷之。 唯年六十,必有道心,聽朝賢選序,已有別詔。 諸小小賜乞,及閣內處分,亦有別牒。 內外禁衛勞舊主帥左右,悉付蕭諶優量驅使之,勿負吾遺意也。 」是日上崩,年五十四。 上剛毅有斷,為治總大體,以富國為先。 頗不喜游宴、雕綺之事,言常恨之,未能頓遣。 臨崩又詔「凡諸游費,宜從休息。 自今遠近薦獻,務存節儉,不得出界營求,相高奢麗。 金粟繒纊,弊民已多,珠玉玩好,傷工尤重,嚴加禁絶,不得有違準繩。 」九月,丙寅,葬景安陵。 史臣曰:世祖南面嗣業,功參寶命,雖為繼體,事實艱難。 禦袞垂旒,深存政典,文武授任,不革舊章。 明罰厚恩,皆由上出,義兼長遠,莫不肅然。 外表無塵,內朝多豫,機事平理,職貢有恆,府藏內充,民鮮勞役。 宮室苑囿,未足以傷財,安樂延年,眾庶所同幸。 若夫割愛懷抱,同彼甸人,太祖群昭,位後諸穆。 昔漢武留情晚悟,追恨戾園,魏文侯克中山,不以封弟,英賢心跡,臣所未詳也。 贊曰:武帝丕顯,徽號止戈。 韶嶺歇祲,彭派澄波。 威承景歷,肅禦金科。 北懷戎款,南獻夷歌。 市朝晏逸,中外寧和。 第1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南齊書》
第1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