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事君無禮,教道弗容;訕上炫己,人倫所棄。 太中大夫徐爰拔跡廝猥,推斥饕逢,遂官參時望,門伍豪族,遷位轉榮,莫非超荷。 而諂側輕險,與性自俱,利口讒妄,自少及長,奉公在事,厘毫蔑聞,初無愧滿,常有窺進。 先朝嘗以芻輩之中,粗有學解,故得漸蒙驅策,出入兩宮。 太初偽立,盡心佞事,義師已震,方得南奔。 及孝武居統,唯極諂諛,附會承旨,專恣厥性,致使治政苛縱,興造乖法,損德害民,皆由此豎。 景和悖險,深相贊協,苟取偷存,罔顧節義,任算設數,取合人主,崎嶇奸矯,所志必從,故歷事七朝,白首全貴。 自以體含德厚,識鑒機先,迷涂遂深,罔知革悟。 朕撥亂反正,勛濟天下,靈祗助順,群逆必夷,況爰恩養,而無輸效,遂內挾異心,著于形跡,陽愚杜口,罔所陳聞,惰事緩文,庶申詭略。 當今朝列賢彥,國無佞邪,而秉心弗純,累蠹時政。 以其自告之辰,用賜歸老之職,榮禮優崇,寧非號饕過。 不謂潛怨斥外,進競不已,勤言托意,觸遇斯發。 小人之情,雖所先照,猶許其當改,未忍加法。 遂恃朕仁弘,必永容貸。 昨因觴宴,肆意譏毀,謂制詔所為,皆資傍說。 又宰輔無斷,朝要非才,恃老與舊,慢戾斯甚。 比邊難未靜,安眾以惠,戎略是務,政網從簡,故得使此小物,乘寬自縱。 乃合投畀豺虎,以清王猷,但朽悴將盡,不足窮法,可特原罪,徙付交州。 爰既行,又詔曰:「八議緩罪,舊在一條;五刑所抵,耆必加貸。 徐爰前後釁跡,理無可申,廢棄海埵,實允國憲。 但蚤蒙朕識,曲矜愚朽,既經大宥,思沾殊渥。 可特除廣州統內郡。 」有司奏以為宋隆太守。 除命既下,爰已至交州,值刺史張牧病卒,土人李長仁為亂,悉誅北來流寓,無或免者。 長仁素聞爰名,以智計誑誘,故得無患。 久之聽還,仍除南康郡丞。 太宗崩,還京都,以爰為南濟陰太守,復除中散大夫。 元徽三年,卒,時年八十二。 阮佃夫,會稽諸暨人也。 元嘉中,出身為台小史。 太宗初出閣,選為主衣。 世祖召還左右,補內監。 永光中,太宗又請為世子師,甚見信待。 景和末,太宗被拘于殿內,住在秘書省,為帝所疑,大禍將至,惶懼計無所出。 佃夫與王道隆、李道兒及帝左右琅邪淳于文祖謀共廢立。 時直閣將軍柳光世亦與帝左右蘭陵繆方盛、丹陽周登之有密謀,未知所奉。 登之與太宗有舊,方盛等乃使登之結佃夫,佃夫大說。 先是,帝立皇后,普暫徹諸王奄人,太宗左右錢藍生亦在其例。 事畢,未被遣,密使藍生候帝,慮事泄,藍生不欲自出,帝動止輒以告淳于文祖,令文祖報佃夫。 景和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晡時,帝出幸華林園,建安王休仁、山陽王休祐、山陰公主並侍側。 太宗猶在秘書省,不被召,益憂懼。 佃夫以告外監典事東陽硃幼,又告主衣吳興壽寂之、細鎧主南彭城姜產之,產之又語所領細鎧將臨淮王敬則,幼又告中書舍人戴明寶,並響應。 明寶、幼欲取其日向曉,佃夫等勸取開鼓後。 幼豫約勒內外,使錢藍生密報建安王休仁等。 時帝欲南巡,腹心直閣將軍宋越等其夕並聽出外裝束,唯有隊主樊僧整防華林閣,是柳光世鄉人,光世要之,僧整即受命。 姜產之又要隊副陽平聶慶及所領壯士會稽富靈符、吳郡俞道龍、丹陽宋逵之、陽平田嗣,並聚于慶省。 佃夫慮力少不濟,更欲招合,壽寂之曰:「謀廣或泄,不煩多人。 」 時巫覡云:「後堂有鬼。 」其夕,帝于竹林堂前,與巫共射之。 建安王休仁等山陰主並從。 帝素不說寂之,見輒切齒。 寂之既與佃夫成謀,又慮禍至,抽刀前入;姜產之隨其後,淳于文祖、繆方盛、周登之、富靈符、聶慶、田嗣、王敬則、俞道龍、宋逵之又繼進。 休仁聞行聲甚疾,謂休祐曰:「事作矣。 」相隨奔景陽山。 帝見寂之至,引弓射之,不中,乃走,寂之追而殞之。 事定,宣令宿衛曰:「湘東王受太后令,除狂主。 今已平定。 」太宗即位,論功行賞,壽寂之封應城縣侯,食邑千戶;姜產之汝南縣侯,佃夫建城縣侯,食邑八百戶。 王道隆吳平縣侯,淳于文祖陽城縣侯,食邑各五百戶。 李道兒新涂縣侯,繆方盛劉陽縣侯,周登之曲陵縣侯,食邑各四百戶。 富靈符惠懷縣子,聶慶建陽縣子,田嗣將樂縣子,王敬則重安縣子,俞道龍茶陵縣子,宋逵之零陵縣子,食邑各三百戶。 佃夫遷南台侍御史。 薛索兒渡淮為寇,山陽太守程天祚又反,佃夫與諸軍討之,破索兒,降天祚。 遷龍驤將軍、司徒參軍,率所領南助赭圻,轉太子步兵校尉、南魯郡太守,侍太子于東宮。 太始四年,以破薛索兒功,增封二百戶,並前千戶;以本官兼游擊將軍,假寧朔將軍,與輔國將軍兼驍騎將軍孟次陽與二衛參員直。 次陽字崇基,平昌安丘人也。 泰始初,為山陽王休祐驃騎參軍。 薛安都子道標攻合肥,次陽擊破之,以功封攸縣子,食邑三百戶。 歷右軍、驃騎參軍;六年,出為輔師將軍、兗州刺史,戍淮陰。 立北兗州,自此始也。 進號冠軍將軍。 元徽四年,卒。 第49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書》
第49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