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踐阼,進號輔國將軍。 其年,率文武萬人南討林邑,所殺過半,前後被抄略,悉得還本。 林邑乞降,輸生口、大象、金銀、古貝等,乃釋之。 遣長史江悠奉表獻捷。 慧度布衣蔬食,儉約質素,能彈琴,頗好《莊》、《老》。 禁斷淫祀,崇修學校。 歲荒民饑,則以私祿賑給。 為政纖密,有如治家,由是威惠沾洽,姦盜不起,乃至城門不夜閉,道不拾遺。 少帝景平元年,卒,時年五十,追贈左將軍。 以慧度長子員外散騎侍郎弘文為振威將軍、刺史。 初,高祖北征關、洛,慧度板弘文為鷹揚將軍,流民督護,配兵三千,北系大軍。 行至廣州,關、洛已平,乃歸。 統府板弘文行九真太守。 及繼父為刺史,亦以寬和得眾,襲爵龍編侯。 太祖元嘉四年,以廷尉王徽為交州刺史,弘文就征。 會得重疾,牽以就路,親舊見其患篤,勸表待病癒。 弘文曰:「吾世荷皇恩,杖節三世,常欲投軀帝庭,以報所荷。 況親被征命,而可宴然者乎!如其顛沛,此乃命也。 」弘文母既年老,見弘文輿疾就路,不忍分別,相與俱行。 到廣州,遂卒。 臨死,遣弟弘猷詣京,朝廷甚哀之。 徐豁,字萬同,東莞姑幕人也,中散大夫廣兄子。 父邈,晉太子左衛率。 豁晉安帝隆安末為太學博士。 桓玄輔政,為中外都督,豁議:「致敬唯內外武官,太宰、司徒,並非軍職,則琅邪王不應加敬。 」玄諷中丞免豁官。 玄敗,以為秘書郎,尚書倉部郎,右軍何無忌功曹,仍為鎮南參軍;又祠部,永世令,建武司馬,中軍參軍,尚書左丞。 永初初,為徐羡之鎮軍司馬,尚書左丞,山陰令。 歷二丞三邑,精練明理,為一世所推。 元嘉初,為始興太守。 三年,遣大使巡行四方,並使郡縣各言損益。 豁因此表陳三事,其一曰:「郡大田,武吏年滿十六,便課米六十斛,十五以下至十三,皆課米三十斛,一戶內隨丁多少,悉皆輸米。 且十三歲兒,未堪田作,或是單迥,無相兼通,年及應輸,便自逃逸,既遏接蠻、俚,去就益易。 或乃斷截支體,產子不養,戶口歲減,實此之由。 謂宜更量課限,使得存立。 今若減其米課,雖有交損,考之將來,理有深益。 」其二曰:「郡領銀民三百餘戶,鑿坑采砂,皆二三丈。 功役既苦,不顧崩壓,一歲之中,每有死者。 官司檢切,猶致逋違,老少相隨,永絶農業;千有餘口,皆資他食,豈唯一夫不耕,或受其饑而已。 所以歲有不稔,便致甚困。 尋台邸用米,不異於銀,謂宜準銀課米,即事為便。 」其三曰:「中宿縣俚民課銀,一子丁輸南稱半兩。 尋此縣自不出銀,又俚民皆巢居鳥語,不閒貨易之宜,每至買銀,為損已甚。 又稱兩受入,易生奸巧,山俚愚怯,不辨自申,官所課甚輕,民以所輸為劇。 今若聽計丁課米,公私兼利。 」 在郡著績,太祖嘉之。 下詔曰:「始興太守豁,潔己退食,恪居在官,政事修理,惠澤沾被。 近嶺南荒弊,郡境尤甚,拯恤有方,濟厥饑饉,雖古之良守,蔑以尚焉。 宜蒙褒賁,以旌清績,可賜絹二百匹,谷千斛。 」五年,以為持節、督廣交二州諸軍事、寧還將軍、平越中郎將、廣州刺史。 未拜,卒,時年五十一。 太祖又下詔曰:「豁廉清勤恪,著稱所司,故擢授南服,申其才志。 不幸喪殞,朕甚悼之。 可賜錢十萬,布百匹,以營葬事。 」 陸徽,字休猷,吳郡吳人也。 郡闢命主簿,仍除衛軍、車騎二府參軍,揚州主簿,王弘衛將軍主簿,除尚書都官郎,出補建康令。 清平無私,為太祖所善,遷司徒左西掾。 元嘉十四年,為始興太守。 明年,仍除使持節、交廣二州諸軍事、綏遠將軍、平越中郎將、廣州刺史。 清名亞王鎮之,為士民所愛詠。 上表薦士曰:「臣聞陵雪褒潁,貞柯必振;尊風賞流,清原斯挹。 是以衣囊揮譽于西京,折轅延高於東帝。 伏見廣州別駕從事史硃萬嗣,年五十三,字少豫,理業沖夷,秉操純白,行稱私庭,能著官政。 雖氏非世祿,宦無通資,而隨牒南服,位極僚首,九綜州綱,三端府職,頻掌蕃機,屢績符守。 年暨知命,廉尚愈高,冰心與貪流爭激,霜情與晚節彌茂。 歷宰金山,家無寶鏤之飾;連組珠海,室靡璫珥之珍。 確然守志,不求聞達,實足以澄革污吏,洗鏡貪氓。 臣謬忝司牧,任專萬里,雖情祗慎擢,才闕豪露,敢罄愚陋,舉其所知。 如得提名禮闈,抗跡朝省,摶嶺表之清風,負冰宇之潔望,則恩融一臣,而施光萬物。 敢緣天澤雲行,時德雨施,每甄外州,榮加遠國。 是以獻其瞽言,希垂聽覽。 」 二十一年,征以為南平王鑠冠軍司馬、長沙內史,行湘州府事。 母憂去職。 張尋、趙廣為亂於益州,兵寇之餘,政荒民擾。 二十三年,乃追徽為持節、督益寧二州諸軍事、寧朔將軍、益州刺史。 隱恤有方,威惠兼著,寇盜靜息,民物殷阜,蜀土安說,至今稱之。 二十九年,卒,時年六十二。 身亡之日,家無餘財。 太祖甚痛惜之,詔曰:「徽厲志廉潔,歷任恪勤,奉公盡誠,克己無倦。 褒榮未申,不幸夙殞,言念在懷,以為傷恨。 可贈輔國將軍,本官如故。 」賜錢十萬,米二百斛。 謚曰簡子。 子睿,正員外郎。 弟展,臧質車騎長史、尋陽太守,質敗,從誅。 第48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書》
第48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