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崩,原平號哭致慟,日食麥料一枚,如此五日。 人或問之曰:「誰非王民,何獨如此?」原平泣而答曰:「吾家見異先朝,蒙褒贊之賞,不能報恩,私心感慟耳。 」又以種爪為業。 世祖大明七年大旱,瓜瀆不復通船,縣官劉僧秀愍其窮老,下瀆水與之。 原平曰:「普天大旱,百姓俱困,豈可減溉田之水,以通運瓜之船。 」乃步從他道往錢唐貨賣。 每行來,見人牽埭未過,輒迅楫助之;己自引船,不假旁力。 若自船已渡,後人未及,常停住須待,以此為常。 嘗于縣南郭鳳埭助人引船,遇有相鬥者,為吏所錄,聞者逃散,唯原平獨住。 吏執以送縣,縣令新到,未相諳悉,將加嚴罰。 原平解衣就罪,義無一言。 左右小大咸稽顙請救,然後得免。 由來不謁官長,自此以後,乃修民敬。 太守王僧郎察教廉,不就。 太守蔡興宗臨郡,深加貴異,以私米饋原平及山陰硃百年妻,教曰:「秩年之貺,著自國書,餼貧之典,有聞甲令。 況高柴窮老,萊婦屯暮者哉。 永興郭原平世稟孝德,洞業儲靈,深仁絶操,追風曠古,棲貞處約,華耇方嚴。 山陰硃百年道終物表,妻孔耋齒孀居,窶迫殘日,欽風撫事,嗟慨滿懷。 可以帳下米,各餉百斛。 」原平固讓頻煩,誓死不受。 人或問曰:「府君嘉君淳行,敏君貧老,故加此贍,豈宜必辭。 」原平曰:「府君若以吾義行邪,則無一介之善,不可濫荷此賜。 若以其貧老邪,耋齒甚多,屢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 」終不肯納。 百年妻亦辭不受。 會稽貴重望計及望孝,盛族出身,不減秘、著。 太宗泰始七年,興宗欲舉山陰孔仲智長子為望計,原平次息為望孝。 仲智會土高門,原平一邦至行,欲以相敵。 會太宗別敕用人,故二選並寢。 泰豫元年,興宗征還京師,表其殊行,宜舉拔顯選,以勸風俗。 舉為太學博士。 會興宗薨,事不行。 明年,元徽元年,卒於家。 原平少長交物,無忤辭於人,與其居處者數十年,未嘗見喜慍之色。 三子一弟,並有門行。 長子伯林,舉孝廉,次子靈馥,儒林祭酒,皆不就。 嚴世期,會稽山陰人也。 好施慕善,出自天然。 同裡張邁三人,妻各產子,時歲饑儉,慮不相存,欲棄而不舉。 世期聞之,馳往拯救,分食解衣,以贍其乏,三子並得成長。 同縣俞陽妻莊年九十,莊女蘭七十,並各老病,單孤無所依,世期衣飴之二十餘年,死並殯葬。 宗親嚴弘、鄉人潘伯等十五人,荒年並餓死,露骸不收,世期買棺器殯埋,存育孩幼。 山陰令何曼之表言之。 元嘉四年,有司奏榜門曰:「義行嚴氏之閭」,復其身徭役,蠲租稅十年。 吳逵,吳興烏程人也。 經荒饑饉,系以疾疫,父母兄弟嫂及群從小功之親,男女死者十三人。 逵時病困,鄰里以葦席裹之,埋于村側。 既而逵疾得瘳,親屬皆盡,唯逵夫妻獲全。 家徒壁立,冬無被絝,晝則庸賃,夜則伐木燒磚,此誠無有懈倦。 逵夜行遇虎,虎輒下道避之。 期年中,成七墓,葬十三棺。 鄰里嘉其志義,葬日悉出赴助,送終之事,亦儉而周禮。 逵時逆取鄰人夫直,葬畢,眾悉以施之;逵一無所受,皆傭力報答焉。 太守張崇之三加禮命,太守王韶之擢補功曹史,逵以門寒,固辭不就,舉為孝廉。 潘綜,吳興烏程人也。 孫恩之亂,妖黨攻破村邑,綜與父驃共走避賊。 驃年老行遲,賊轉逼,驃語綜:「我不能去,汝走可脫,幸勿俱死。 」驃睏乏坐地,綜迎賊叩頭曰:「父年老,乞賜生命。 」賊至,驃亦請賊曰:「兒年少,自能走,今為老子不走去。 老子不惜死,乞活此兒。 」賊因斫驃,綜抱父于腹下,賊斫綜頭面,凡四創,綜當時悶絶。 有一賊從傍來,相謂曰:「卿欲舉大事,此兒以死救父,雲何可殺。 殺孝子不祥。 」賊良久乃止,父子並得免。 綜鄉人秘書監丘繼祖、廷尉沈赤黔以綜異行,廉補左民令史,除遂昌長,歲滿還家。 太守王韶之臨郡,發教曰:「前被符,孝廉之選,必審其人,雖四科難該,文質寡備,必能孝義邁俗,拔萃著聞者,便足以顯應明易攵,允將符旨。 烏程潘綜守死孝道,全親濟難。 烏程吳逵義行純至,列墳成行。 咸精誠內淳,休聲外著,可並察孝廉,並列上州台,陳其行跡。 」及將行,設祖道,贈以四言詩曰: 東寶惟金,南木有喬。 發輝曾崖,竦干重霄。 美哉茲土,世載英髦。 育翮幽林,養音九皋。 其一 唐後明易攵,漢宗蒲輪。 我皇降鑒,思樂懷人。 群臣競薦,舊章惟新。 余亦奚貢,曰義與仁。 其二 仁義伊在,惟吳惟潘。 心積純孝,事著艱難。 投死如歸,淑問若蘭。 吳實履仁,心力偕單。 固此苦節,易彼歲寒。 霜雪雖厚,松柏丸丸。 其三 人亦有言,無善不彰。 二子徽猷,彌久彌芳。 拔叢出類,景行朝陽。 誰謂道遐,弘之則光。 咨爾庶士,無然怠荒。 其四 江革奉摯,慶祿是荷。 姜詩入貢,漢朝咨嗟。 勖哉行人,敬爾休嘉。 俾是下國,照輝京華。 其五 伊余朽駘,竊服懼盜。 無能禮樂,豈暇聲教。 順彼康夷,懿德是好。 聊綴所懷,以贈二孝。 其六 元嘉四年,有司奏改其裡為純孝裡,蠲租布三世。 第47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書》
第47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