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曰:「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夫仁義者,合君親之至理,實忠孝之所資。 雖義發因心,情非外感,然企及之旨,聖哲詒言。 至于風漓化薄,禮違道喪,忠不樹國,孝亦愆家,而一世之民,權利相引;仕以勢招,榮非行立,乏翱翔之感,棄捨生之分;霜露未改,大痛已忘於心,名節不變,戎車遽為其首。 斯並斬訓之理未弘,汲引之途多闕。 若夫情發於天,行成乎己,損軀捨命,濟主安親,雖乘理暗至,匪由勸賞,而宰世之人,曾微誘激。 乃至事隱閭閻,無聞視聽,故可以昭被圖篆,百不一焉。 今采綴湮落,以備闕文云爾。 龔穎,遂寧人也。 少好學,益州刺史毛璩闢為勸學從事。 璩為譙縱所殺,故佐吏並逃亡,穎號哭奔赴,殯送以禮。 縱後設宴延穎,不獲已而至。 樂奏,穎流涕起曰:「北面事人,亡不能死,何忍聞舉樂,蹈跡逆亂乎!」縱大將譙道福引出,將斬之。 道福母即穎姑,跣出救之,故得免。 縱既僭號,備禮征,又不至。 乃收穎付獄,脅以兵刃,執志彌堅,終無回改。 至于蜀平,遂不屈節。 其後刺史至,輒加闢引,歷府參軍,州別駕從事史。 太祖元嘉二十四年,刺史陸征上表曰:「臣聞運纏明夷,則艱貞之節顯;時屬棟橈,則獨立之操彰。 昔之元興,皇綱弛紊,譙縱乘釁,肆虐巴、庸,害殺前益州刺史毛璩,竊據蜀土,涪、岷士庶,怵迫受職。 璩故吏襲穎,獨秉身貞白,抗志不撓,殯送舊君,哀敬盡禮,全操九載,不染偽朝。 縱雖殘凶,猶重義概,遂延以旌命,劫以兵威。 穎忠誠奮發,辭色方壯,雖桎梏在身,踐危愈信其節;白刃臨頸,見死不更其守。 若王蠋之抗辭燕軍,同周苛之肆詈楚王,方之於穎,蔑以加焉。 誠當今之忠壯,振古之遺烈。 而名未登于王府,爵猶齒于鄉曹,斯實邊氓遠土,所為于邑。 臣過叨恩私,宣風萬里,志存砥竭,有懷必聞,故率愚慤,舉其所知。 追懼紕妄,伏增悚慄。 」穎遂不被朝命,終於家。 劉瑜,歷陽人也。 七歲喪父,事母至孝。 年五十二,又喪母,三年不進鹽酪,號泣晝夜不絶聲。 勤身運力,以營葬事。 服除後,二十餘年布衣蔬食,言輒流涕。 常居墓側,未嘗暫違。 太祖元嘉初,卒。 賈恩,會稽諸暨人也。 少有志行,為鄉曲所推重。 元嘉三年,母亡,居喪過禮。 未葬,為鄰火所逼,恩及妻桓氏號哭奔救,鄰近赴助,棺櫬得免。 恩及桓俱見燒死。 有司奏改其裡為孝義裡,蠲租布三世。 追贈天水部顯親縣左尉。 郭世道,會稽永興人也。 生而失母,父更娶,世道事父及後母,孝道淳備。 年十四,又喪父,居喪過禮,殆不勝喪。 家貧,無產業,傭力以養繼母。 婦生一男,夫妻共議曰:「勤身供養,力猶不足,若養此兒,則所費者大。 」乃垂泣瘞之。 母亡,負土成墳,親戚咸共賻助,微有所受。 葬畢,傭賃倍還先直。 服除後,哀戚思慕,終身如喪者,以為追遠之思,無時去心,故未嘗釋衣。 仁厚之風,行于鄉黨,鄰村小大,莫有呼其名者。 嘗與人共于山陰市貨物,誤得一千錢,當時不覺,分背方悟。 請其伴求以此錢追還本主,伴大笑不答。 世道以己錢充數送還之,錢主驚嘆,以半直與世道,世道委之而去。 元嘉四年,遣大使巡行天下,散騎常侍袁愉表其淳行,太祖嘉之,敕郡榜表閭門,蠲其稅調,改所居獨楓裡為孝行焉。 太守孟顗察孝廉,不就。 子原平,字長泰,又稟至行,養親必己力。 性閒木功,傭賃以給供養。 性謙虛,每為人作匠,取散夫價。 主人設食,原平自以家貧,父母不辦有餚味,唯飧鹽飯而已。 若家或無食,則虛中竟日,義不獨飽;要須日暮作畢,受直歸家,于裡中買糴,然後舉爨。 父抱篤疾彌年,原平衣不解帶,口不嘗鹽菜者,跨積寒暑;又未嘗睡臥。 父亡,哭踴慟絶,數日方蘇。 以為奉終之義,情禮所畢,營壙凶功,不欲假人。 本雖智巧,而不解作墓,乃訪邑中有營墓者,助人運力,經時展勤,久乃閒練。 又自賣十夫,以供眾費。 窀穸之事,儉而當禮,性無術學,因心自然。 葬畢,詣所買主,執役無懈,與諸奴分務。 每讓逸取勞,主人不忍使,每遣之,原平服勤,未曾暫替。 所餘私夫,傭賃養母,有餘聚以自贖。 本性智巧,既學構塚,尤善其事,每至吉歲,求者盈門。 原平所赴,必自貧始,既取賤價,又以夫日助之。 父喪既終,自起兩間小屋,以為祠堂。 每至節歲烝嘗,于此數日中,哀思,絶飲粥。 父服除後,不復食魚肉。 于母前,示有所啖,在私室,未曾妄嘗。 自此迄終,三十餘載。 高陽許瑤之居在永興,罷建安郡丞還家,以綿一斤遺原平。 原平不受,送而復反者前後數十。 瑤之乃自往曰:「今歲過寒,而建安綿好,以此奉尊上下耳。 」原平乃拜而受之。 及母終,毀瘠彌甚,僅乃免喪。 墓前有數十畝田,不屬原平,每至農月,耕者恆裸袒,原平不欲使人慢其墳墓,乃販質家資,貴買此田。 三農之月,輒束帶垂泣,躬自耕墾。 每出市賣物,人問幾錢,裁言其半,如此積時,邑人皆共識悉,輒加本價與之。 彼此相讓,欲買者稍稍減價,要使微賤,然後取直。 居宅下濕,繞宅為溝,以通淤水。 宅上種少竹,春月夜有盜其筍者,原平偶起見之,盜者奔走墜溝。 原平自以不能廣施,至使此人顛沛,乃于所植竹處溝上立小橋,令足通行,又采筍置籬外。 鄰曲慚愧,無復取者。 第47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書》
第47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