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道固,清河人也。 世祖世,以干用見知,歷太子屯騎校尉,左軍將軍。 大明三年,出為齊、北海二郡太守。 民焦恭破古塚,得玉鎧,道固檢得,獻之,執系恭。 入為新安王子鸞北中郎諮議參軍,永嘉王子仁左軍司馬。 景和元年,出為寧朔將軍、冀州刺史,鎮歷城。 泰始二年,進號輔國將軍,又進號征虜將軍。 時徐州刺史薛安都同逆,上即還道固本號為徐州代之。 道固不受命,遣子景微、軍主傅靈越率眾赴安都。 既而為土人起義所攻,屢戰失利,閉門自守。 會四方平定,上遣使宣慰,道固奉詔歸順。 先是與沈文秀共引虜,虜既至,固守距之,因被圍逼。 虜每進,輒為道固所摧。 三年,以為都督冀青兗幽並五州諸軍事、前將軍、冀州刺史,加節,又進號平北將軍。 其年,為虜所陷,被送桑乾,死於虜中。 史臣曰:《春秋》列國大夫得罪,皆先致其邑而後去,唯邾、莒三臣,書以叛人之目,蓋重地也。 安都勤王之略,義闕于籓屏,以地外奔,罪同於三叛。 《詩》云:「誰生厲階,至今為梗。 」其此之謂乎? 列傳第四十九 袁粲 袁粲,字景倩,陳郡陽夏人,太尉淑兄子也。 父濯,揚州秀才,蚤卒。 祖母哀其幼孤,名之曰愍孫。 伯叔並當世榮顯,而愍孫饑寒不足。 母琅邪王氏,太尉長史誕之女也,躬事績紡,以供朝夕。 愍孫少好學,有清才,有欲與從兄顗婚者,伯父洵即顗父,曰:「顗不堪,政可與愍孫婚耳。 」時愍孫在坐,流涕起出。 蚤以操立志行見知。 初為揚州從事,世祖安北、鎮軍、北中郎行參軍,侍中郎主簿。 世祖伐逆,轉記室參軍。 及即位,除尚書吏部郎,太子右衛率,侍中。 孝建元年,世祖率群臣並于中興寺八關齋,中食竟,愍孫別與黃門郎張淹更進魚肉食。 尚書令何尚之奉法素謹,密以白世祖,世祖使御史中丞王謙之糾奏,並免官。 二年,起為廷尉,太子中庶子,領右軍將軍。 出為輔國將軍、西陽王子尚北中郎長史、廣陵太守,行兗州事。 仍為永嘉王子仁冠軍長史,將軍、太守如故。 大明元年,復為侍中,領射聲校尉,封興平縣子,食邑五百戶,事在《顏師伯傳》。 三年,坐納山陰民丁彖文貨,舉為會稽郡孝廉,免官。 尋為西陽王子尚撫軍長史,又為中庶子,領左軍將軍。 四年,出補豫章太守,加秩中二千石。 五年,復還為侍中,領長水校尉,遷左衛將軍,加給事中。 七年,轉吏部尚書,左衛如故。 其年,皇太子冠,上臨宴東宮,愍孫勸顏師伯酒;師伯不飲,愍孫因相裁辱。 師伯見寵于上,上常嫌愍孫以寒素凌之,因此發怒,出為海陵太守。 前廢帝即位,除御史中丞,不拜。 復為吏部尚書。 永光元年,徙右衛將軍,加給事中。 景和元年,復入為侍中,領驍騎將軍。 太宗泰始元年,轉司徒左長史,冠軍將軍,南東海太守。 愍孫清整有風操,自遇甚厚,常著《妙德先生傳》以續嵇康《高士傳》以自況,曰: 有妙德先生,陳國人也。 氣志淵虛,姿神清映,性孝履順,棲沖業簡,有舜之遺風。 先生幼夙多疾,性疏懶,無所營尚,然九流百氏之言,雕龍談天之藝,皆泛識其大歸,而不以成名。 家貧嘗仕,非其好也。 混其聲跡,晦其心用,故深交或迕,俗察罔識。 所處席門常掩,三徑裁通,雖揚子寂漠,嚴叟沈冥,不是過也。 修道遂志,終無得而稱焉。 又嘗謂周旋人曰:「昔有一國,國中一水,號曰狂泉。 國人飲此水,無不狂,唯國君穿井而汲,獨得無恙。 國人既並狂,反謂國主之不狂為狂。 於是聚謀,共執國主,療其狂疾。 火艾針藥,莫不畢具。 國主不任其苦,於是到泉所酌水飲之,飲畢便狂。 君臣大小,其狂若一,眾乃歡然。 我既不狂,難以獨立,比亦欲試飲此水。 」 愍孫幼慕荀奉倩之為人,白世祖,求改名為粲,不許。 至是言于太宗,乃改為粲,字景倩焉。 二年,遷領軍將軍,仗士三十人入六門。 其年,徙中書令,領太子詹事,增封三百戶,固辭不受。 三年,轉尚書仆射,尋領吏部。 五年,加中書令,又領丹陽尹。 六年,上于華林園茅堂講《周易》,粲為執經。 又知東宮事,徙為右仆射。 七年,領太子詹事,仆射如故。 未拜,遷尚書令,丹陽尹如故。 坐前選武衛將軍江柳為江州刺史,柳有罪,降為守尚書令。 太宗臨崩,粲與褚淵、劉勔並受顧命,加班劍二十人,給鼓吹一部。 後廢帝即位,加兵五百人。 帝未親朝政,下詔曰:「比元序愆度,留熏耀晷,有傷秋稼,方貽民瘼。 朕以眇疚,未弘政道,囹圄尚繁,枉滯猶積,晨兢夕厲,每惻于懷。 尚書令可與執法以下,就訊眾獄,使冤訟洗遂,困弊昭蘇。 頒下州郡,咸令無壅。 」元徽元年,丁母憂,葬竟,攝令親職,加衛將軍,不受。 敦逼備至,中使相望,粲終不受。 性至孝,居喪毀甚,祖日及祥變,常發詔衛軍斷客。 二年,桂陽王休范為逆,粲扶曳入殿,詔加兵自隨,府置佐史。 時兵難危急,賊已至南掖門,諸將意沮,咸莫能奮。 粲慷慨謂諸將帥曰:「寇賊已逼,而眾情離沮。 孤子受先帝顧托,本以死報,今日當與褚護軍同死社稷!」因命左右被馬,辭色哀壯。 於是陳顯達等感激出戰,賊即平殄。 事寧,授中書監,即本號開府儀同三司,領司徒,以揚州解為府,固不肯移。 第47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書》
第47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