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帝元徽初,復為黃門郎,東陽太守。 未之郡,值桂陽王休范逼京邑,藴領兵于硃雀門戰敗被創,事平,除侍中,出為寧朔將軍、湘州刺史。 藴輕躁,薄於行業,時沈攸之為荊州刺史,密有異志,藴與之結厚。 及齊王輔朝政,藴、攸之便連謀為亂,會遭母憂,還都,停巴陵十餘日,更與攸之成謀。 時齊王世子為郢州行事,藴至郢州,謂世子必下慰之,欲因此為變,據夏口,與荊州連橫。 世子覺其意,稱疾不往,又嚴兵自衛,藴計不得行,乃下。 及攸之為逆,藴密與司徒袁粲等結謀,事在粲傳。 事敗,走鬥場,追禽,斬于秣陵市。 景文弟子孚,大明末,為海鹽令。 泰始初,天下反叛,唯孚獨不同逆,官至司徒記室參軍。 史臣曰:王景文弱年立譽,聲芳籍甚,榮貴之來,匪由勢至。 若泰始之朝,身非外戚,與袁粲群公方驂並路,傾覆之災,庶幾可免。 庾元規之讓中書令,義在此乎! 列傳第四十六 殷孝祖 劉勔 殷孝祖,陳郡長平人也。 曾祖羡,晉光祿勛。 父祖並不達。 孝祖少誕節,好酒色,有氣干。 太祖元嘉末,為奉朝請,員外散騎侍郎。 世祖以其有武用,除奮武將軍、濟北太守。 入為積射將軍。 大明初,索虜寇青州,上遣孝祖北援,受刺史顏師伯節度,累與虜戰,頻大破之,事在師伯傳。 還授太子旅賁中郎將,加龍驤將軍。 竟陵王誕據廣陵為逆,孝祖隷沈慶之攻誕,又有戰功,遷西陽王子尚撫軍、寧朔將軍、南濟陰太守。 出為盱眙太守,將軍如故。 還為虎賁中郎將,仍除寧朔將軍、陽平東平二郡太守。 又遷濟南、南郡,將軍如故。 前廢帝景和元年,以本號督兗州諸軍事、兗州刺史。 太宗初即位,四方反叛,孝祖外甥司徒參軍潁川葛僧韶建議銜命征孝祖入朝,上遣之。 時徐州刺史薛安都遣薛索兒等屯據津徑,僧韶間行得至,說孝祖曰:「景和凶狂,開闢未有,朝野危極,假命漏刻。 主上聖德天挺,神武在躬,曾不浹辰,夷凶翦暴,更造天地,未足為言。 國亂朝危,宜立長生,公卿百闢,人無異議,泰平之隆,非旦則夕。 而群小相煽,構造無端,貪利幼弱,競懷希望。 使天道助逆,群凶事申,則主幼時艱,權柄不一,兵難互起,豈有自容之地。 舅少有立功之志,長以氣節成名,若便能控濟、河義勇,還奉朝廷,非唯匡主靜亂,乃可以垂名竹帛。 」孝祖具問朝廷消息,僧韶隨方酬譬,並陳兵甲精強,主上欲委以前驅之任。 孝祖即日棄妻子,率文武二千人隨僧韶還都。 時普天同逆,朝廷唯保丹陽一郡,而永世縣尋又反叛。 義興賊垂至延陵,內外憂危,咸欲奔散。 孝祖忽至,眾力不少,並傖楚壯士,人情於是大安。 進孝祖號冠軍,假節、督前鋒諸軍事,遣向虎檻,拒對南賊。 禦仗先有諸葛亮筒袖鎧帽,二十五石弩射之不能入,上悉以賜孝祖。 孝祖負其誠節,凌轢諸將,台軍有父子兄弟在南者,孝祖並欲推治。 由是人情乖離,莫樂為用。 進使持節、都督兗州青冀幽四州諸軍事、撫軍將軍,刺史如故。 時賊據赭圻,孝祖將進攻之,與大統王玄謨別,悲不自勝,眾並駭怪。 泰始二年三月三日,與賊合戰,常以鼓蓋自隨,軍中人相謂曰:「殷統軍可謂死將矣。 今與賊交鋒,而以羽儀自標顯,若善射者十士攢射,欲不斃,得乎?」是日,于陣為矢所中死,時年五十二。 追贈散騎常侍、征北將軍,持節、都督如故。 封秭歸縣侯,食邑千戶。 四年,追改封建安縣,謚曰忠侯。 孝祖子悉為薛安都所殺,以從兄子慧達繼封。 齊受禪,國除。 劉勔,字伯猷,彭城人也。 祖懷義,始興太守。 父穎之,汝南、新蔡二郡太守,征林邑,遇疾卒。 勔少有志節,兼好文義。 家貧,為廣州增城令,廣州刺史劉道錫引為揚烈府主簿。 元嘉二十七年,索虜南侵,道錫遣勔奉使詣京都,太祖引見之,酬對稱旨,除寧遠將軍、綏遠太守。 元嘉末,蕭簡據廣州為亂,勔起義討之,燒其南門。 廣州刺史宗慤又命為軍府主簿,以功封大亭侯。 除員外散騎侍郎。 孝建初,荊、江反叛,宗慤以勔行寧朔將軍、湘東內史,領軍出安陸。 會事平,以本號為晉康太守,又徙鬱林太守。 大明初還都,徐州刺史劉道隆請為寧朔司馬。 竟陵王誕據廣陵為逆,勔隨道隆受沈慶之節度,事平,封金城縣五等侯。 除西陽王子尚撫軍參軍,入直閣。 先是,遣費沈伐陳檀,不克,乃除勔龍驤將軍、西江督護、鬱林太守。 勔既至,率軍進討,隨宜翦定,大致名馬,並獻珊瑚連理樹,上甚悅。 還除新安王子鸞撫軍中兵參軍,遭母憂,不拜。 前廢帝即位,起為振威將軍、屯騎校尉,入直閣。 第46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書》
第46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