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建元年,遷丹陽尹。 臧質反叛,上深以東土為憂,出為冠軍將軍、吳興太守,置佐史。 事平,征為尚書右仆射,領徐州大中正。 遣至江陵,分判枉直,行其誅賞。 三年,又出為南兗州刺史,加散騎常侍。 仍徙為使持節、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隨二郡諸軍事、鎮軍將軍、寧蠻校尉、雍州刺史,以疾不行。 留為侍中、護軍,又領徐州大中正。 素有勞患,其年增篤,詔遣黃門侍郎宣旨問疾。 大明元年,除金紫光祿大夫,領太子詹事,中正如故。 其年,又出為鎮軍將軍、南徐州刺史。 先是,高祖遺詔,京口要地,去都邑密邇,自非宗室近戚,不得居之。 延孫與帝室雖同是彭城人,別屬呂縣。 劉氏居彭城縣者,又分為三里,帝室居綏輿裡,左將軍劉懷肅居安上裡,豫州刺史劉懷武居叢亭裡,及呂縣凡四劉。 雖同出楚元王,由來不序昭穆。 延孫于帝室本非同宗,不應有此授。 時司空竟陵王誕為徐州,上深相畏忌,不欲使居京口,遷之於廣陵。 廣陵與京口對岸,欲使腹心為徐州,據京口以防誕,故以南徐授延孫,而與之合族,使諸王序親。 三年,南兗州刺史竟陵王誕有罪,不受征,延孫馳遣中兵參軍杜幼文率兵起討。 既至,誕已閉城自守,乃還。 誕遣使劉公泰賫書要之,延孫斬公泰,送首京邑。 復遣幼文率軍渡江,受沈慶之節度。 其年,進號車騎將軍,加散騎常侍,給鼓吹一部。 五年,詔延孫曰:「舊京樹親,由來常準。 卿前出所有別議,今此防久弭,當以還授小兒。 」征延孫為侍中、尚書左仆射,領護軍將軍。 延孫疾病,不任拜起,上使于五城受封版,乘船自青溪至平昌門,仍入尚書下舍。 又欲以代硃修之為荊州,事未行,明年,卒,時年五十二。 上甚惜之,下詔曰:「故侍中尚書左仆射、領護軍將軍東昌縣開國侯延孫,風局簡正,體識沈明,綢繆心膂,自蕃升朝,契闊唯舊,幾將二紀。 靈業中圮,則首贊宏圖;義令既舉,則任均蕭、寇。 器允棟干,勛實佐時。 及累司馬兩官,出內尹牧,惠政茂課,著自民聽,忠謨令節,簡乎朕心。 方燮和台階,永毗國道,奄至薨殞,震慟兼深。 考終定典,宜盡哀敬。 可贈司徒,給班劍二十人,侍中、仆射、侯如故。 」有司奏謚忠穆,詔為文穆。 又詔曰:「故司徒文穆公延孫,居身寡約,家素貧虛,每念清美,良深淒嘆。 葬送資調,固當闕乏,可賜錢三十萬,米千斛。 」 子質嗣,太宗泰始中,有罪,國除。 延孫弟延熙,義興太守,在《孔覬傳》。 史臣曰:延孫接款蕃日,固出顏、袁矣。 風飈局力,又無等級可言,而隆名盛寵,必擇而後授,何哉?良以休運甫開,沈疾方被,雖宿恩內積,而安私外簡。 夫侮因事狎,敬由近疏,疏必相思,狎必相厭,厭思一殊,榮禮自隔,遂得為一世宗臣,蓋由此也。 子曰:「事君數,斯疏矣。 」然乎!然乎! 列傳第三十九 文五王 竟陵王誕 廬江王禕 武昌王渾 海陵王休茂 桂陽王休范 竟陵王誕,字休文,文帝第六子也。 元嘉二十年,年十一,封廣陵王,食邑二千戶。 二十一年,監南兗州諸軍事、北中郎將、南兗州刺史,出鎮廣陵。 尋以本號徙南徐州刺史。 二十六年,出為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荊州之竟陵、隨二郡諸軍事、後將軍、雍州刺史。 以廣陵雕弊,改封隨郡王。 上欲大舉北討,以襄陽外接關、河,欲廣其資力,乃罷江州軍府,文武悉配雍州,湘州入台稅租雜物,悉給襄陽。 及大舉北伐,命諸蕃並出師,莫不奔敗;唯誕中兵參軍柳元景先克弘農、關、陝三城,多獲首級,關、洛震動,事在《元景傳》。 會諸方並敗退,故元景引還。 征誕還京師,遷都督廣交二州諸軍事、安南將軍、廣州刺史,當鎮始興,未行;改授都督會稽、東陽、新安、臨海、永嘉五郡諸軍事、安東將軍、會稽太守,給鼓吹一部。 元兇弒立,以揚州浙江西屬司隷校尉,浙江東五郡立會州,以誕為刺史。 世祖入討,遣沈慶之兄子僧榮間報誕,又遣寧朔將軍顧彬之自魯顯東入,受誕節度。 誕遣參軍劉季之與彬之並勢,自頓西陵,以為後繼。 劭遣將華欽、庾導東討,與彬之弟相逢于曲阿之奔牛塘,路甚狹,左右皆悉入菰封,彬之軍人多賫籃屐,于菰葑中夾射之,欽等大敗。 事平,征誕為持節、都督荊、湘、雍、益、寧、梁、南北秦八州諸軍事、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荊州刺史。 誕以位號正與浚同,惡之,請求回改。 乃進號驃騎將軍,加班劍二十人,余如故。 南譙王義宣不肯就征,以誕為侍中、驃騎大將軍、揚州刺史,開府如故。 改封竟陵王,食邑五千戶。 顧彬之以奔牛之功,封陽新縣侯,食邑千戶,季之零陽縣侯,食邑五百戶。 第42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書》
第42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