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之所變亦大矣,豈唯蒸性染身,乃將移智易慮。 故曰:「與善人居,如入芷蘭之室,久而不聞其芬。 」與之化矣。 「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知其臭」。 與之變矣。 是以古人慎所與處。 唯夫金真玉粹者,乃能盡而不污爾。 故曰:「丹可滅而不能使無赤,石可毀而不可使無堅。 」苟無丹石之性,必慎浸染之由。 能以懷道為人,必存從理之心。 道可懷而理可從,則不議貧,議所樂爾。 或云:「貧何由樂?」此未求道意。 道者,瞻富貴同貧賤,理固得而齊。 自我喪之,未為通議,苟議不喪,夫何不樂。 或曰,溫飽之貴,所以榮生,饑寒在躬,空曰從道,取諸其身,將非篤論,此又通理所用。 凡養生之具,豈間定實,或以膏腴夭性,有以菽藿登年。 中散雲,所足與,不由外。 是以稱體而食,貧歲愈嗛;量腹而炊,豐家余餐。 非粒實息耗,意有盈虛爾。 況心得復劣,身獲仁富,明白入素,氣志如神,雖十旬九飯,不能令饑,業席三屬,不能為寒。 豈不信然! 且以己為度者,無以自通彼量。 渾四游而干五緯,天道弘也。 振河海而載山川,地道厚也。 一情紀而合流貫,人靈茂也。 昔之通乎此數者,不為剖判之行,必廣其風度,無挾私殊,博其交道,無懷曲異。 故望塵請友,則義士輕身,一遇拜親,則仁人投分。 此倫序通允,禮俗平一,上獲其用,下得其和。 世務雖移,前休未遠,人之適主,吾將反本。 三人至生,暫有之識,幼壯驟過,衰耗騖及。 其間夭鬱,既難勝言,假獲存遂,又云無幾。 柔麗之身,亟委土木,剛清之才,遽為丘壤,回遑顧慕,雖數紀之中爾。 以此持榮,曾不可留,以此服道,亦何能平。 進退我生,遊觀所達,得貴為人,將在含理。 含理之貴,惟神與交,幸有心靈,義無自惡,偶信天德,逝不上慚。 欲使人沈來化,志符往哲,勿謂是賒,日鑿斯密。 著通此意,吾將忘老,如固不然,其誰與歸。 值懷所撰,略布眾修;若備舉情見,顧未書一。 贍身之經,別在田家節政;奉終之紀,自著燕居畢義。 劉湛誅,起延之為始興王浚後軍諮議參軍,御史中丞。 在任縱容,無所舉奏。 遷國子祭酒、司徒左長史,坐啟買人田,不肯還直。 尚書左丞荀赤松奏之曰:「求田問舍,前賢所鄙。 延之唯利是視,輕冒陳聞,依傍詔恩,拒捍余直,垂及周年,猶不畢了,昧利苟得,無所顧忌。 延之昔坐事屏斥,復蒙抽進,而曾不悛革,怨誹無已。 交遊闒茸,沈迷曲櫱,橫興譏謗,詆毀朝士。 仰竊過榮,增憤薄之性;私恃顧盼,成強梁之心。 外示寡求,內懷奔競,干祿祈遷,不知極已,預燕班觴,肆罵上席。 山海含容,每存遵養,愛兼彫蟲,未忍遐棄,而驕放不節,日月彌著。 臣聞聲問過情,孟軻所恥,況聲非外來,問由己出,雖心智薄劣,而高自比擬,客氣虛張,曾無愧畏,豈可復弼亮五教,增曜台階。 請以延之訟田不實,妄干天聽,以強凌弱,免所居官。 」詔可。 復為秘書監,光祿勛,太常。 時沙門釋慧琳,以才學為太祖所賞愛,每召見,常升獨榻,延之甚疾焉。 因醉白上曰:「昔同子參乘,袁絲正色。 此三台之坐,豈可使刑餘居之。 」上變色。 延之性既褊激,兼有酒過,肆意直言,曾無遏隱,故論者多不知雲。 居身清約,不營財利,布衣蔬食,獨酌郊野,當其為適,傍若無人。 二十九年,上表自陳曰:「臣聞行百里者半于九十,言其末路之難也。 愚心常謂為虛,方今乃知其信。 臣延之人薄寵厚,宿塵國言,而雪效無從,榮牒增廣,歷盡身雕,日叨官次,雖容載有途,而妨穢滋積。 早欲啟請余算,屏蔽醜老。 但時制行及,歸慕無賒,是以腆冒愆非,簡息干黷耗歇難支,質用有限,自去夏侵暑,入此秋變,頭齒眩疼,根痼漸劇,手足冷痹,左胛尤甚。 素不能食,頃向減半。 本猶賴服,比倦悸晚,年疾所催,顧景引日。 臣班叨首卿,位屍封典,肅祗朝校,尚恧匪任,而陵廟眾事,有以疾怠,宮府覲慰,轉闕躬親。 息{大}庸微,過宰近邑,回澤爰降,實加將監,乞解所職,隨就藥養。 伏願聖慈,特垂矜許。 稟恩明世,負報冥暮,仰企端闈,上戀罔極。 」不許。 明年致事。 元兇弒立,以為光祿大夫。 先是,子竣為世祖南中郎諮議參軍。 及義師入討,竣參定密謀,兼造書檄。 劭召延之,示以檄文,問曰:「此筆誰所造?」延之曰:「竣之筆也。 」又問:「何以知之?」延之曰:「竣筆體,臣不容不識。 」劭又曰:「言辭何至乃爾。 」延之曰:「竣尚不顧老父,何能為陛下。 」劭意乃釋,由是得免。 世祖登阼,以為金紫光祿大夫,領湘東王師。 子竣既貴重,權傾一朝,凡所資供,延之一無所受,器服不改,宅宇如舊。 常乘羸牛笨車,逢竣鹵簿,即屏往道側。 又好騎馬,遨遊裡巷,遇知舊輒據鞍索酒,得酒必頽然自得。 常語竣曰:「平生不喜見要人,今不幸見汝。 」竣起宅,謂曰:「善為之,無令後人笑汝拙也。 」表解師職,加給親信三十人。 孝建三年,卒,時年七十三。 追贈散騎常侍、特進,金紫光祿大夫如故。 謚曰憲子。 延之與陳郡謝靈運俱以詞彩齊名,自潘岳、陸機之後,文士莫及也,江左稱顏、謝焉。 所著並傳于世。 竣別有傳。 竣弟測,亦以文章見知,官至江夏王傅義恭大司徒錄事參軍,蚤卒。 太宗即位,詔曰:「延之昔師訓朕躬,情契兼款。 前記室參軍、濟陽太守{大}伏勤蕃朝,綢繆恩舊。 可擢為中書侍郎。 」{大},延之第三子也。 第39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書》
第39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