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寧元年春二月己亥,大赦,改元。 三月壬寅,皇太妃薨于琅邪第。 癸卯,帝奔喪,詔司徒、會稽王昱總內外眾務。 夏四月,慕容寇滎陽,太守劉遠奔魯陽。 甲戌,揚州地震,湖瀆溢。 五月,加征西大將軍桓溫侍中、大司馬、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假黃鉞。 復以西中郎將袁真都督司、冀、並三州諸軍事,北中郎將瘦希都督青州諸軍事。 癸卯,慕容陷密城,滎陽太守劉遠奔于江陵。 秋七月,張天錫弒涼州刺史、西平公張玄靚,自稱大將軍、護羌校尉、涼州牧、西平公。 丁酉,葬章皇太妃。 八月,有星孛于角亢,入天市。 九月壬戌,大司馬桓溫帥眾北伐。 癸亥,以皇子生,大赦。 冬十月甲申,立陳留王世子恢為王。 十一月,姚襄故將張駿殺江州督護趙毗,焚武昌,略府藏以叛,江州刺史桓沖討斬之。 是歲,慕容將慕容塵攻陳留太守袁披于長平。 汝南太守硃斌承虛襲許昌,克之。 二年春二月庚寅,江陵地震。 慕容將慕容評襲許昌,潁川太守李福死之。 評遂侵汝南,太守硃斌遁于壽陽。 又進圍陳郡,太守硃輔嬰城固守。 桓溫遣江夏相劉岵擊退之。 改左軍將軍為游擊將軍,罷右軍、前軍、後軍將軍五校三將官。 癸卯,帝親耕藉田。 三月庚戌朔,大閲戶人,嚴法禁,稱為庚戌制。 辛未,帝不豫。 帝雅好黃老,斷谷,餌長生藥,服食過多,遂中毒,不識萬機,崇德太后復臨朝攝政。 夏四月甲申,慕容遣其將李洪侵許昌,王師敗績于懸瓠,硃斌奔于淮南,硃輔退保彭城。 桓溫遣西中郎將袁真、江夏相劉岵等鑿陽儀道以通運,溫帥舟師次於合肥,慕容塵復屯許昌。 五月,遷陳人于陸以避之。 戊辰,以揚州刺史王述為尚書令、衛將軍。 以桓溫為揚州牧、錄尚書事。 壬申,遣使喻溫入相,溫不從。 秋七月丁卯,復征溫入朝。 八月,溫至赭圻,遂城而居之。 苻堅別帥侵河南,慕容寇洛陽。 九月,冠軍將軍陳祐留長史沈勁守洛陽,帥眾奔新城。 三年春正月庚申,皇后王氏崩。 二月乙未,以右將軍桓豁監荊州揚州之義城雍州之京兆諸軍事、領南蠻校尉、荊州刺史;桓沖監江州荊州之江夏隨郡豫州之汝南西陽新蔡潁川六郡諸軍事、南中郎將、江州刺史,領南蠻校尉,並假節。 丙申,帝崩于西堂,時年二十五。 葬安平陵。 廢帝諱奕,字延齡,哀帝之母弟也。 咸康八年封為東海王。 永和八年拜散騎常侍,尋加鎮軍將軍;昇平四年拜車騎將軍。 五年,改封琅邪王。 隆和初,轉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興寧三年二月丙申,哀帝崩,無嗣。 丁酉,皇太后詔曰:「帝遂不救厥疾,艱禍仍臻,遺緒泯然,哀慟切心。 琅邪王奕,明德茂親,屬當儲嗣,宜奉祖宗,纂承大統。 便速正大禮,以寧人神。 」於是百官奉迎于琅邪第。 是日,即皇帝位,大赦。 三月壬申,葬哀皇帝于安平陵。 癸酉,散騎常侍、河間王欽薨。 丙子,慕容將慕容恪陷洛陽,寧朔將軍竺瑤奔于襄陽,冠軍長史、揚武將軍沈勁死之。 夏六月戊子,使持節、都督益寧二州諸軍事、鎮西將軍、益州刺史、建城公周撫卒。 秋七月,匈奴左賢王衛辰、右賢王曹谷帥眾二萬侵苻堅杏城。 己酉,改封會稽王昱為琅邪王。 壬子,立皇后庾氏。 封琅邪王昱子昌明為會稽王。 冬十月,梁州刺史司馬勛反,自稱成都王。 十一月,帥眾人劍閣,攻涪,西夷校尉毌丘棄城而遁。 乙卯,圍益州刺史周楚于成都,桓溫遣江夏相硃序救之。 十二月戊戌,以會稽內史王彪之為尚書仆射。 太和元年春二月己丑,以涼州刺史張天錫為大將軍、都督隴右關中諸軍事、西平郡公。 丙申,以宣城內史桓秘為持節、監梁益二州征討諸軍事。 三月辛亥,新蔡王邈薨。 荊州刺史桓豁遣督護桓羆攻南鄭,魏興人畢欽舉兵以應羆。 夏四月,旱。 五月戊寅,皇后庾氏崩。 硃序攻司馬勛于成都,眾潰,執勛,斬之。 秋七月癸酉,葬孝皇后于敬平陵。 九月甲午,曲赦梁、益二州。 冬十月辛丑,苻堅將王猛、楊安攻南鄉,荊州刺史桓豁救之,師次新野而猛、安退。 以會稽王昱為丞相。 十二月,南陽人趙弘、趙憶等據宛城反,太守桓澹走保新野。 慕容將慕容厲陷魯郡、高平。 二年春正月,北中郎將庾希有罪,走入于海。 夏四月,慕容將慕容塵寇竟陵,太守羅崇擊破之。 苻堅將王猛寇涼州,張天錫距之,猛師敗績。 五月,右將軍桓豁擊趙憶,走之,進獲慕容將趙槃,送於京師。 秋九月,以會稽內史郗愔為都督徐兗青幽四州諸軍事、平北將軍、徐州刺史。 冬十月乙巳,彭城王玄薨。 三年春三月丁巳朔,日有蝕之。 癸亥,大赦。 夏四月癸巳,雨雹,大風折木。 秋八月壬寅,尚書令、衛將軍、藍田侯王述卒。 四年夏四月庚戌,大司馬桓溫帥眾伐慕容。 秋七月辛卯,將慕容垂帥眾距溫,溫擊敗之。 九月戊寅,桓溫裨將鄧遐、硃序遇將傅末波于林渚,又大破之。 戊子,溫至枋頭。 丙申,以糧運不繼,焚舟而歸。 辛丑,慕容垂追敗溫後軍于襄邑。 冬十月,大星西流,有聲如雷。 己巳,溫收散卒,屯于山陽。 豫州刺史袁真以壽陽叛。 十一月辛丑,桓溫自山陽及會稽王昱會于涂中,將謀後舉。 十二月,遂城廣陵而居之。 第4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晉書 上》
第4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