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康元年春正月庚午朔,帝加元服,大赦,改元,增文武位一等,大酺三日,賜鰥寡孤獨不能自存者米,人五斛。 二月甲子,帝親釋奠。 揚州諸郡饑,遣使振給。 三月乙酉,幸司徒府。 夏四月癸卯,石季龍寇歷陽,加司徒王導大司馬、假黃鉞、都督征討諸軍事,以禦之。 癸丑,帝觀兵于廣莫門,分命諸將,遣將軍劉仕救歷陽,平西將軍趙胤屯慈湖,龍驤將軍路永戍牛渚,建武將軍王允之戍蕪湖。 司空郗鑒使廣陵相陳光帥眾衛京師,賊退向襄陽。 戊午,解嚴。 石季龍將石遇寇中廬,南中郎將王國退保襄陽。 秋八月,長沙、武陵大水。 束帛徵處士翟湯、郭翻。 冬十月乙未朔,日有蝕之。 是歲,大旱,會稽餘姚尤甚,米鬥五百價,人相賣。 二年春正月辛巳,彗星見于奎。 以吳國內史虞潭為衛將軍。 二月,算軍用稅米,空懸五十餘萬石,尚書謝褒巳下免官。 辛亥,立皇后杜氏,大赦,增文武位一等。 庚申,高句驪遣使貢方物。 三月,旱,詔太官減膳,免所旱郡縣繇役。 戊寅,大雩。 夏四月丁巳,皇后見于太廟。 雨雹。 秋七月,揚州會稽饑,開倉振給。 冬十月,廣州刺史鄧岳遣督護王隨擊夜郎,新昌太守陶協擊興古,並克之。 詔曰:「歷觀先代,莫不褒崇明祀,賓禮三恪。 故杞宋啟土,光于周典;宗姬侯衛,垂美漢冊。 自頃喪亂,庶邦殄悴,周漢之後,絶而莫繼。 其祥求衛公、山陽公近屬,有履行修明,可以繼承其祀者,依舊典施行。 」新作硃雀浮桁。 十一月,遣建威將軍司馬勛安集漢中,為李期將李壽所敗。 三年春正月辛卯,立太學。 夏六月,旱。 冬十一月丁卯,慕容皝自立為燕王。 四年春二月,石季龍帥眾七萬,擊段遼于遼西,遼奔于平崗。 夏四月,李壽弒李期。 僭即偽位,國號漢。 石季龍為慕容皝所敗,癸丑,加皝征北大將軍。 五月乙未,以司徒王導為太傅、都督中外諸軍事,司空郗鑒為太尉,征西將軍庾亮為司空。 六月,改司徒為丞相,以太傅王導為之。 秋八月丙午,分寧州置安州。 五年春正月辛丑,大赦。 三月乙丑,廣州刺史鄧岳伐蜀,建寧人孟彥執李壽將霍彪以降。 夏四月辛未,征西將軍庾亮遣參軍趙松擊巴郡、江陽,獲石季龍將李閎、黃桓等。 秋七月庚申,使持節、侍中、丞相、領揚州刺史、始興公王導薨。 辛酉,以護軍將軍何充錄尚書事。 八月壬午,復改丞相為司徒。 辛酉,太尉、南昌公郗鑒薨。 九月,石季龍將夔安、李農陷沔南,張貉陷邾城,因寇江夏、義陽,征虜將軍毛寶、西陽太守樊俊、義陽太守鄭進並死之。 夔安等進圍石城,竟陵太守李陽距戰,破之,斬首五千餘級。 安乃退,遂略漢東,擁七千餘家遷于幽冀。 冬十二月丙戌,以驃騎將軍、琅邪王岳為司徒。 李壽將李奕寇巴東,守將勞揚戰敗,死之。 六年春正月庚子,使持節、都督江豫益梁雍交廣七州諸軍事、司空、都亭侯庾亮薨。 辛亥,以左光祿大夫陸玩為司空。 二月,慕容皝及石季龍將石成戰于遼西,敗之,獻捷于京師。 庚辰,有星孛于太微。 三月丁卯,大赦。 以車騎將軍、東海王沖為驃騎將軍。 李壽陷丹川,守將孟彥、劉齊、李秋皆死之。 秋七月乙卯,初依中興故事,朔望聽政于東堂。 冬十月,林邑獻馴象。 十一月癸卯,復琅邪,比漢豐沛。 七年春二月甲子朔,日有蝕之,己卯,慕容皝遣使求假燕王章璽,許之。 三月戊戌,杜皇后崩。 夏四月丁卯。 葬恭皇后于興平陵。 實編戶,王公已下皆正土斷白籍。 秋八月辛酉,驃騎將軍、東海王沖薨。 九月,罷太仆官。 冬十二月癸酉,司空、興平伯陸玩薨。 除樂府雜伎。 罷安州。 八年春正月己未朔,日有蝕之。 乙丑,大赦。 三月,初以武悼楊皇后配饗武帝廟。 夏六月庚寅,帝不豫,詔曰:「朕以眇年,獲嗣洪緒,托于王公之上,于茲十有八年。 未能闡融政道。 翦除逋昆,夙夜戰兢,匪遑寧處。 今遘疾殆不興,是用震悼于厥心。 千齡眇眇,未堪艱難。 司徒、琅邪王岳,親則母弟,體則仁長,君人之風,允塞時望。 肆爾王公卿士,其輔之!以祗奉祖宗明祀,協和內外,允執其中。 嗚呼,敬之哉!無墜祖宗之顯命。 」壬辰,引武陵王晞、會稽王昱、中書監庾冰、中書令何充、尚書令諸葛恢並受顧命。 癸巳,帝崩于西堂,時年二十二,葬興平陵,廟號顯宗。 帝少而聰敏,有成人之量。 南頓王宗之誅也,帝不之知,及蘇峻平,問庾亮曰:「常日白頭公何在?」亮對以謀反伏誅,帝泣謂亮曰:「舅言人作賊,便殺之,人言舅作賊,復若何?」亮懼,變色。 庾懌嘗送酒于江州刺史王允之,允之與犬,犬斃,懼而表之。 帝怒曰:「大舅已亂天下,小舅復欲爾邪?」懌聞,飲藥而死。 然少為舅氏所制,不親庶政。 及長,頗留心萬機,務在簡約,常欲于後園作射堂,計用四十金,以勞費乃止。 雄武之度,雖有愧於前王;恭儉之德,足追蹤于住烈矣。 第4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晉書 上》
第4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