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春正月丁酉朔,晉王保為劉曜所逼,遷于桑城。 二月辛未,石勒將石季龍寇厭次,平北將軍、冀州刺史邵續擊之,續敗,沒于陣。 三月,慕容廆奉送玉璽三紐。 閏月,以尚書周顗為尚書仆射。 夏四月壬辰,枉矢流于翼軫。 五月丙寅,孝懷帝太子詮遇害于平陽,帝三日哭。 庚寅,地震。 是月,晉王保為其將張春所害。 劉曜使陳安攻春,滅之,安因叛曜。 石勒將徐龕帥眾來降。 六月,大水。 丁酉,盜殺西中郎將、護羌校尉、涼州刺史、西平公張寔,寔弟茂嗣,領平西將軍、涼州刺史。 秋七月丁亥,詔曰:「先公武王、先考恭王臨君琅邪四十餘年,惠澤加于百姓,遺愛結於人情。 朕應天符,創基江表,兆庶宅心,襁負子來。 琅邪國人在此者近有千戶,今立為懷德縣,統丹陽郡。 昔漢高祖以沛為湯沐邑,光武亦復南頓,優復之科一依漢氏故事。 」祖逖部將衛策大破石勒別軍于汴水。 加逖為鎮西將軍。 八月戊午,尊敬王后虞氏為敬皇后。 辛酉,遷神主于太廟。 辛未,梁州刺史、安南將軍周訪卒。 皇太子釋尊于太學。 以湘州刺史甘卓為安南將軍、梁州刺史。 九月,徐龕又叛,降于石勒。 冬十月丙辰,徐州刺史蔡豹以畏懦伏誅。 王敦殺武陵內史向碩。 四年春二月,徐龕又帥眾來降。 鮮卑末波奉送皇帝信璽。 庚戌,告于太廟,乃受之。 癸亥,日鬥。 三月,置周易、儀禮、公羊博士。 癸酉,以平東將軍曹嶷為安東將軍。 夏四月辛亥,帝親覽庶獄。 石勒攻厭次,陷之。 撫軍將軍、幽州刺史段匹磾沒于勒。 五月,旱。 庚申,詔曰:「昔漢二祖及魏武皆免良人,武帝時,涼州覆敗,諸為奴婢亦皆復籍,此累代成規也。 其免中州良人遭難為揚州諸郡僮客者,以備征役。 」秋七月,大水。 甲戌,以尚書戴若思為征西將軍、都督司兗豫並冀雍六州諸軍事、司州刺史,鎮合肥;丹陽尹劉隗為鎮北將軍、都督青徐幽平四州諸軍事、青州刺史,鎮淮陰。 壬千,以驃騎將軍王導為司空。 八月,常山崩。 九月壬寅,鎮西將軍、豫州刺史祖逖卒。 冬十月壬午,以逖弟侍中約為平西將軍、豫州刺史。 十二月,以慕容廆為持節、都督幽平二州東夷諸軍事、平州牧,封遼東郡公。 永昌元年正月乙卯,大赦,改元。 戊辰,大將軍王敦舉兵于武昌,以誅劉隗為名,龍驤將軍沈充帥眾應之。 三月,徵征西將軍戴若思、鎮北將軍劉隗還衛京都。 以司空王導為前鋒大都督,以戴若思為驃騎將軍,丹陽諸郡皆加軍號。 加仆射周顗尚書左仆射,領軍王邃尚書右仆射。 以太子右衛率周筵行冠軍將軍,統兵三千討沈充。 甲午,封皇子昱為琅邪王。 劉隗軍于金城,右將軍周札守石頭,帝親被甲徇六師于郊外。 遣平南將軍陶侃領江州,安南將軍甘卓領荊州,各帥所統以躡敦後。 四月,敦前鋒攻石頭,周札開城門應之,奮威將軍侯禮死之。 敦據石頭,戴若思、劉隗帥眾攻之,王導、周顗、郭逸、虞潭等三道出戰,六軍敗績。 尚書令刁協奔于江乘,為賊所害。 鎮北將軍劉隗奔于石勒。 帝遣使謂敦曰:「公若不忘本朝,于此息兵,則天下尚可共安也。 如其不然,騰當歸於琅邪,以避賢路。 」辛未,大赦。 敦乃自為丞相、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封武昌郡公,邑萬戶。 丙子,驃騎將軍、秣陵侯戴若思,尚書左仆射、護軍將軍、武城侯周顗為敦所害。 敦將沈充陷吳國,魏乂陷湘州,吳國內史張茂,湘州刺史、譙王承並遇害。 五月壬申,敦以太保、西陽王羕為太宰,加司空王導尚書令。 乙亥,鎮南大將軍甘卓為襄陽太守周慮所害。 蜀賊張龍寇巴東,建平太守柳純擊走之。 石勒遣騎寇河南。 六月,旱。 秋七月,王敦自加兗州刺史郗鑒為安北將軍。 石勒將石季龍攻陷太山,執守將徐龕。 兗州刺史郗鑒自鄒山退守合肥。 八月,敦以其見含為衛將軍,自領寧、益二州都督。 琅邪太守孫默叛,降于石勒。 冬十月,大疫,死者十二三。 己丑,都督荊梁二州諸軍事、平南將軍、荊州刺史、武陵侯王暠卒。 辛卯,以下邳內史王邃為征北將軍、都督青徐幽平四州諸軍事,鎮淮陰。 新昌太守梁碩起兵反。 京師大務,黑氣蔽天,日月無光。 石勒攻陷襄城、城父,遂圍譙,破祖約別軍,約退據壽春。 十一月,以司徒荀組為太尉。 己酉,太尉荀組薨。 罷司徒,並丞相。 閏月己丑,帝崩于內殿,時年四十七,葬建平陵,廟號中宗。 第3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晉書 上》
第3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