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城,永和五年戶二十萬八千四百八十六,口百一萬八百二十七。 **雒陽**周時號成周。 有狄泉,在城中。 有唐聚。 有上程聚。 有士鄉聚。 有褚氏聚。 有榮錡螕。 有前亭。 有圉鄉。 有大解城。 **河南**周公時所城雒邑也,春秋時謂之王城。 東城門名鼎門,北城門名干祭。 又有甘城,有蒯鄉。 **梁**故國,伯翳後。 有霍陽山。 有注城。 **熒陽**有鴻溝水。 有廣武城。 有□亭,□叔國。 有隴城。 有薄亭。 有敖亭。 有*(費)**[熒]*澤。 **卷**有長城,經陽武到密。 有垣雝城,或曰古衡雍。 有扈城亭。 **原武*** *陽武****中牟**有圃田澤。 有清口水。 有管城。 有曲遇聚。 有蔡亭。 **開封****菀陵**有棐林。 有制澤。 有瑣侯亭。 **平陰*** *谷城**瀍水出。 有函谷關。 **緱氏*有鄔聚。 有轘轅關。 **鞏**有尋谷水。 有東訾聚,今名訾城。 有坎埳聚。 有黃亭。 有湟水。 有明溪泉。 **成睪**有旃然水。 有瓶丘聚。 有漫水。 有汜水。 **京****密**有大騩山。 有梅山。 有陘山。 **新城**有高都城。 有廣成聚。 有鄤聚,古鄤氏,今名蠻中。 **匽師**有屍鄉,春秋時曰屍氏。 **新鄭**詩鄭國,祝融墟。 **平** 帝王世記曰:「城東西六里十一步,南北九里一百步。 」晉元康地道記曰:「城內南北九里七十步,東西六里十步,為地三百*(裡)**[頃]*一十二畝有三十六步。 城東北隅周威烈王頉。 」 案本紀,縣有百壞山。 干寶搜神記曰:「縣有延壽城。 」 「七萃之士,生搏虎而獻天子,命為柙,而畜之東□,是曰虎牢。 」左傳曰鄭子皮勞晉韓宣子于索氏,杜預曰縣東有大索城。 尚書禹貢「至于大岯」,張揖雲成睪縣山。 又有旋門膎,縣西南十里,見東京賦*(曰)*。 **河內郡*** 高帝置。 雒陽北百二十里。 *十八城,戶十五萬九千七百七十,口八十萬一千五百五十八。 **懷**有隰城。 **河陽**有湛城。 **軹**有原鄉。 有湨梁。 **波**有絺城。 **沁水****野王**有太行山。 有射犬聚。 有邘城。 **溫**蘇子所都。 濟水出,王莽時大旱,遂枯絶。 **州*** *平睪**有邢丘,故邢國,周公子所封。 有李城。 **山陽**邑。 有雍城。 有蔡城。 **武德*** *獲嘉**侯國。 **修武**故南陽,秦始皇更名。 有南陽城,陽樊﹑攢茅田。 有小修武聚。 有隤城。 **共**本國。 淇水出。 有泛亭。 **汲****朝歌**紂所都居,南有牧野,北有邶國,南有寧鄉。 **蕩陰**有羑裡城。 **林慮**故隆慮,殤帝改。 有鐵。 山海經曰:「太行之山,清水出焉。 」郭璞曰:「修武縣北黑山亦出清水。 」 **河東郡*** 秦置,雒陽西北五百里。 *二十城,戶九萬三千五百四十三,口五十七萬八百三。 **安邑**有鐵,有鹽池。 **楊**有高梁亭。 **平陽**侯國。 有鐵。 堯都此。 **臨汾**有董亭。 **汾陰**有介山。 **蒲膎**有雷首山。 有沙丘亭。 **大陽**有吳山,上有虞城, 有下陽城,有茅津。 有顛軨膎。 **解**有桑泉城。 有臼城。 有解城。 有瑕城。 **皮氏**有耿鄉。 有鐵。 有冀亭。 **聞喜**邑,本曲沃。 有董池陂,古董澤。 有稷山亭。 有涑水。 有洮水。 **絳**邑。 有翼城。 **永安**故彘,陽嘉二年更名。 有霍大山。 **河北**詩魏國。 有韓亭。 **猗氏****垣**有王屋山,兗水出。 有壺丘亭。 有邵亭。 **襄陵****北屈**有壺口山。 有採桑津。 **蒲子****濩澤**侯國。 有*(祁)**[析]*城山。 **端氏** 地道記*[巫]*咸山在南。 縣西北卑耳山。 縣西南齊桓公西伐所登。 ” 又蜚廉于山得石旘,仍葬也。 **弘農郡*** 武帝置。 其二縣,建武十五年屬。 雒陽西南四百五十里。 *九城,戶四萬六千八百一十五,口十九萬九千一百一十三。 **弘農**故秦函谷關,燭水出。 有枯樅山。 有桃丘聚,故桃林。 有務鄉。 有曹陽亭。 **陝**本□仲國。 有焦城。 有陝陌。 **黽池**谷水出。 有二崤。 **新安**螕水出。 **宜陽****陸渾**西有□略地。 **盧氏**有熊耳山,伊水﹑清水出。 **湖**故屬京兆。 有閺鄉。 **華陰**故屬京兆。 有太華山。 晉地道記山在縣西南。 **京兆尹*** 秦內史,武帝改。 其四縣,建武十五年屬。 雒陽西九百五十里。 *十城,戶五萬三千二百九十九,口二十八萬五千五百七十四。 **長安**高帝所都。 鎬在上林菀中。 有細柳聚。 有蘭池。 有曲郵。 有杜郵。 **霸陵**有枳道亭。 有長門亭。 **杜陵** 酆在西南。 **鄭****新豐**有驪山,東有鴻門亭及戲亭。 有*(嚴)**[掫]*城。 **藍田**出美玉。 **長陵**故屬馮翊。 **商**故屬弘農。 **上雒**侯國。 有頉領山,雒水出。 故屬弘農。 有菟和山。 有蒼野聚。 **陽陵**故屬馮翊。 **左馮翊*** 秦屬內史,武帝分,改名。 雒陽西六百八十八里。 *十三城,戶三萬七千九十,口十四萬五千一百九十五。 **高陵*** *池陽****雲陽****祋祤**永元九年復。 **頻陽*** *萬年****蓮勺*** *重泉*** *臨晉**本大荔。 有河水祠。 有芮鄉。 有王城。 第44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後漢書》
第44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