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壽元年,遷安定屬國都尉。 初到職,而南匈奴左薁鞬台耆﹑且渠伯德等七千餘人寇美稷,東羌復舉種應之,而奐壁唯有二百許人,聞即勒兵而出。 軍吏以為力不敵,叩頭爭止之。 奐不聽,遂進屯長城,收集兵士,遣將王韂招誘東羌,因據龜茲,使南匈奴不得交通東羌。 諸豪遂相率與奐和親,共擊薁鞬等,連戰破之。 伯德惶恐,將其觽降,郡界以寧。 羌豪帥感奐恩德,上馬二十匹,先零酋長又遺金鐻八枚。 奐並受之,而召主簿于諸羌前,以酒酹地曰:「使馬如羊,不以入獜;使金如粟,不以入懷。 」悉以金馬還之。 羌性貪而貴吏清,前有八都尉率好財貨,為所患苦,及奐正身絜己,威化大行。 遷使匈奴中郎將。 時休屠各及朔方烏桓並同反叛,燒度遼將軍門,引屯赤坑,鞕火相望。 兵觽大恐,各欲亡去。 奐安坐帷中,與弟子講誦自若,軍士稍安。 乃潛誘烏桓陰與和通,遂使斬屠各渠帥,襲破其觽。 諸胡悉降。 延熹元年,鮮卑寇邊,奐率南單于擊之,斬首數百級。 明年,梁冀被誅,奐以故吏免官禁錮。 奐與皇甫規友善,奐既被錮,凡諸交舊莫敢為言,唯規薦舉前後七上。 在家四歲,復拜武威太守。 平均徭賦,率厲散敗,常為諸郡最,河西由是而全。 其俗多妖忌,凡二月﹑五月產子及與父母同月生者,悉殺之。 奐示以義方,嚴加賞罰,風俗遂改,百姓生為立祠。 舉尤異,遷度遼將軍。 數載閒,幽﹑並清靜。 九年春,征拜大司農。 鮮卑聞奐去,其夏,遂招結南匈奴﹑烏桓數道入塞,或五六千騎,或三四千騎,寇掠緣邊九郡,殺略百姓。 秋,鮮卑復率八九千騎入塞,誘引東羌與共盟詛。 於是上郡沈氐﹑安定先零諸種共寇武威﹑張掖,緣邊大被其毒。 朝廷以為憂,復拜奐為護匈奴中郎將,以九卿秩督幽﹑並﹑涼三州及度遼﹑烏桓二營,兼察刺史﹑二千石能否,賞賜甚厚。 匈奴、烏桓聞奐至,因相率還降,凡二十萬口。 奐但誅其首惡,余皆慰納之。 唯鮮卑出塞去。 永康元年春,東羌、先零五六千騎寇關中,圍祋祤,掠雲陽。 夏,復攻沒兩營,殺千餘人。 冬,羌岸尾、摩蟞等脅同種復鈔三輔。 奐遣司馬尹端、董卓並擊,大破之,斬其酋豪,首虜萬餘人,三州清定。 論功當封,奐不事宦官,故賞遂不行,唯賜錢二十萬,除家一人為郎。 並辭不受,而願徙屬弘農華陰。 舊制邊人不得內移,唯奐因功特聽,故始為弘農人焉。 建寧元年,振旅而還。 時竇太后臨朝,大將軍竇武與太傅陳蕃謀誅宦官,事泄,中常侍曹節等於中作亂,以奐新徵,不知本謀,矯制使奐與少府周靖率五營士圍武。 武自殺,蕃因見害。 奐遷少府,又拜大司農,以功封侯。 奐深病為節所賣,上書固讓,封還印綬,卒不肯當。 明年夏,青蛇見于禦坐軒前,又大風雨雹,霹靂拔樹,詔使百僚各言災應。 奐上疏曰:「臣聞風為號令,動物通氣。 木生於火,相須乃明。 蛇能屈申,配龍騰蟄。 順至為休征,逆來為殃咎。 陰氣專用,則凝精為雹。 故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或志寧社稷,或方直不回,前以讒勝,並伏誅戮,海內默默,人懷震憤。 昔周公葬不如禮,天乃動威。 今武、蕃忠貞,未被明宥,妖眚之來,皆為此也。 宜急為改葬,徙還家屬。 其從坐禁錮,一切蠲除。 又皇太后雖居南居,而恩禮不接,朝臣莫言,遠近失望。 宜思大義顧復之報。 」天子深納奐言,以問諸黃門常侍,左右皆惡之,帝不得自從。 轉奐太常,與尚書劉猛、刁韙、韂良同薦王暢、李膺可參三公之選,而曹節等彌疾其言,遂下詔切責之。 奐等皆自囚廷尉,數日乃得出,並以三月俸贖罪。 司隷校尉王寓,出於宦官,欲借寵公卿,以求薦舉,百僚畏憚,莫不許諾,唯奐獨拒之。 寓怒,因此遂陷以黨罪,禁錮歸田裡。 奐前為度遼將軍,與段熲爭擊羌,不相平。 及熲為司隷校尉,欲逐奐歸敦煌,將害之。 奐憂懼,奏記謝熲曰:「小人不明,得過州將,千里委命,以情相歸。 足下仁篤,照其辛苦,使人未反,復獲郵書。 恩詔分明,前以寫白,而州期切促,郡縣惶懼,屏營延企,側待歸命。 父母朽骨,孤魂相托,若蒙鄉憐,壹惠咳唾,則澤流黃泉,施及冥寞,非奐生死所能報塞。 夫無毛髮之勞,而欲求人丘山之用,此淳于髡所以拍髀仰天而笑者也。 誠知言必見譏,然猶未能無望。 何者?朽骨無益於人,而文王葬之;死馬無所復用,而燕昭寶之。 黨同文、昭之德,豈不大哉!凡人之情,冤則呼天,窮則叩心。 今呼天不聞,叩心無益,誠自傷痛。 俱生聖世,獨為匪人。 孤微之人,無所告訴。 如不哀憐,便為魚肉。 企心東望,無所復言。 」熲雖剛猛,省書哀之,卒不忍也。 時禁錮者多不能守靜,或死或徙。 奐閉門不出,養徒千人,着尚書記難三十餘萬言。 「今者臣從東方來,見道傍有禳田者,操一豚縞,酒一盂,而祝曰:『甌婁滿篝,污邪滿車,五穀蕃熟,穰穰滿家。 』臣見其所持者狹,所求者奢,故笑。 」於是王乃益以黃金千鎰、白璧十雙、車馬百駟也。 『此無主矣。 』文王曰:『有天下者,天下之主也;有一國者,一國之主也。 寡人固其主焉。 』令吏以棺葬之。 天下聞之,曰:『文王賢矣,澤及朽骨,又況人乎。 』” 第27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後漢書》
第27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