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永初以來,政事多謬,地震宮廟,彗星竟天,誠是將軍用情之日。 傳曰:『以天下與人易,為天下得人難。 』昔昌邑之立,昏亂日滋,霍光憂愧發憤,悔之折骨。 自非博陸忠勇,延年奮發,大漢之祀,幾將傾矣。 至憂至重,可不熟慮!悠悠萬事,唯此為大。 國之興衰,在此一舉。 ”冀得書,乃召三公、中二千石、列侯大議所立。 固、廣、戒及大鴻臚杜喬皆以為清河王蒜明德着聞,又屬最尊親,宜立為嗣。 先是蠡吾侯志當取冀妹,時在京師,冀欲立之。 觽論既異,憤憤不得意,而未有以相奪。 中常侍曹騰等聞而夜往說冀曰:「將軍累世有椒房之親,秉攝萬機,賓客縱橫,多有過差。 清河王嚴明,若果立,則將軍受禍不久矣。 不如立蠡吾侯,富貴可長保也。 」冀然其言。 明日重會公卿,冀意氣凶凶,而言辭激切。 自胡廣、趙戒以下,莫不懾憚之。 皆曰: 「惟大將軍令。 」而固獨與杜喬堅守本議。 冀厲聲曰:「罷會。 」固意既不從,猶望觽心可立,復以書勸冀。 冀愈激怒,乃說太后先策免固,竟立蠡吾侯,是為桓帝。 食邑北海、河東也。 ” 後歲余,甘陵劉文、魏郡劉鮪各謀立蒜為天子,梁冀因此誣固與文、鮪共為妖言,下獄。 門生勃海王調貫械上書,證固之枉,河內趙承等數十人亦要鈇鑕詣闕通訴,太后明之,乃赦焉。 及出獄,京師市裡皆稱萬歲。 冀聞之大驚,畏固名德終為己害,乃更據奏前事,遂誅之,時年五十四。 臨命,與胡廣、趙戒書曰:「固受國厚恩,是以竭其股肱,不顧死亡,志欲扶持王室,比隆文、宣。 何圖一朝梁氏迷謬,公等曲從,以吉為凶,成事為敗乎?漢家衰微,從此始矣。 公等受主厚祿,顛而不扶,傾覆大事,後之良史,豈有所私?固身已矣,于義得矣,夫復何言!」廣、戒得書悲臱,皆長嘆流涕。 州郡收固二子基、茲於郾城,皆死獄中。 小子燮得脫亡命。 冀乃封廣、戒而露固屍于四衢,令有敢臨者加其罪。 固弟子汝南郭亮,年始成童, 遊學洛陽,乃左提章鉞,右秉鈇鑕,詣闕上書,乞收固屍。 不許,因往臨哭,陳辭于前,遂守喪不去。 夏門亭長呵之曰:「李、杜二公為大臣,不能安上納忠,而興造無端。 卿曹何等腐生,公犯詔書,干試有司乎?」亮曰:「亮含陰陽以生,戴干履坤。 義之所動,豈知性命,何為以死相懼?」亭長嘆曰:「居非命之世,天高不敢不局,地厚不敢不蹐。 耳目適宜視聽,口不可以妄言也。 」太后聞而不誅。 南陽人董班亦往哭固,而殉屍不肯去。 太后憐之,乃聽得襚斂歸葬。 二人由此顯名,三公並闢。 班遂隱身,莫知所歸。 固所着章、表、奏、議、教令、對策、記、銘凡十一篇。 弟子趙承等悲嘆不已,乃共論固言夡,以為德行一篇。 燮字德公。 初,固既策罷,知不免禍,乃遣三子歸鄉裡。 時燮年十三,姊文姬為同郡趙伯英妻,賢而有智,見二兄歸,具知事本,默然獨悲曰:“李氏滅矣! 自太公已來,積德累仁,何以遇此?”密與二兄謀豫藏匿燮,託言還京師,人咸信之。 有頃難作,下郡收固三子。 二兄受害,文姬乃告父門生王成曰:「君執義先公,有古人之節。 今委君以六尺之孤,李氏存滅,其在君矣。 」成感其義,乃將燮乘江東下,入徐州界內,令變名姓為酒家傭,而成賣卜于巿。 各為異人,陰相往來。 燮從受學,酒家異之,意非恆人,以女妻燮。 燮專精經學。 十餘年閒,梁冀既誅而醔眚屢見。 明年,史官上言宜有赦令,又當存錄大臣冤死者子孫,於是大赦天下,並求固後嗣。 燮乃以本末告酒家,酒傢具車重厚遣之,皆不受,遂還鄉裡,追服。 姊弟相見,悲感傍人。 既而戒燮曰:「先公正直,為漢忠臣,而遇朝廷傾亂,梁冀肆虐,令吾宗祀血食將絶。 今弟幸而得濟,豈非天邪!宜杜絶觽人,勿妄往來,慎無一言加于梁氏。 加梁氏則連主上,禍重至矣。 唯引咎而已。 」燮謹從其誨。 後王成卒,燮以禮葬之,感傷舊恩,每四節為設上賓之位而祠焉。 州郡禮命,四府並闢,皆無所就,後征拜議郎。 及其在位,廉方自守,所交皆捨短取長,好成人之美。 時潁川荀爽、賈彪,雖俱知名而不相能,燮並交二子,情無適莫,世稱其平正。 靈帝時拜安平相。 先是安平王續為張角賊所略,國家贖王得還,朝廷議復其國。 燮上奏曰:「續在國無政,為妖賊所虜,守藩不稱,損辱聖朝,不宜復國。 」時議者不同,而續竟歸藩。 燮以謗毀宗室,輸作左校。 未滿歲,王果坐不道被誅,乃拜燮為議郎。 京師語曰:「父不肯立帝,子不肯立王。 」 擢遷河南尹。 時既以貨賂為官,詔書復橫發錢三億,以實西園。 燮上書陳諫,辭義深切,帝乃止。 先是潁川甄邵諂附梁冀,為鄴令。 有同歲生得罪于冀,亡奔邵,邵偽納而陰以告冀,冀即捕殺之。 邵當遷為郡守,會母亡,邵且埋屍于馬屋,先受封,然後發喪。 邵還至洛陽,燮行涂遇之,使卒投車于溝中,笞捶亂下,大署帛于其背曰「諂貴賣友,貪官埋母」。 乃具表其狀。 邵遂廢錮終身。 燮在職二年卒,時人感其世忠正,咸傷惜焉。 杜喬字叔榮,河內林慮人也。 少為諸生,舉孝廉,闢司徒楊震府。 稍遷為南郡太守,轉東海相,入拜侍中。 漢安元年,以喬守光祿大夫,使徇察兗州。 表奏太山太守李固政為天下第一; 陳留太守梁讓、濟陰太守汜宮、濟北相崔瑗等臧罪千萬以上。 讓即大將軍梁冀季父,宮、瑗皆冀所善。 還,拜太子太傅,遷大司農。 第26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後漢書》
第26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