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之言,未絶乎口。 乞如前議,歲以千萬給奉阿母,內足以盡恩愛之歡,外可不為吏民所怪。 梁冀之封,事非機急,宜過醔□之運,然後平議可否。 ”會復有地震、緱氏山崩之異,雄覆上疏諫曰:「先帝封野王君,漢陽地震,今封山陽君而京城復震,專政在陰,其醔尤大。 臣前後瞽言封爵至重,王者可私人以財,不可以官,宜還阿母之封,以塞醔異。 今冀已高讓,山陽君亦宜崇其本節。 」雄言數切至,娥亦畏懼辭讓,而帝戀戀不能已,卒封之。 後阿母遂以交遘失爵。 是時大司農劉據以職事被譴,召詣尚書,傳呼促步,又加以捶撲。 雄上言:「九卿位亞三事,班在大臣,行有佩玉之節,動有庠序之儀。 孝明皇帝始有撲罰,皆非古典。 」帝從而改之,其後九卿無復捶撲者。 自雄掌納言,多所匡肅,每有章表奏議,台閣以為故事。 遷司隷校尉。 初,雄薦周舉為尚書,舉既稱職,議者咸稱焉。 及在司隷,又舉故冀州刺史馮直以為將帥,而直嘗坐臧受罪,舉以此劾奏雄。 雄悅曰:「吾嘗事馮直之父而又與直善,今宣光以此奏吾,乃是韓厥之舉也。 」由是天下服焉。 明年坐法免。 後復為尚書。 永和三年卒。 延*(熹)**[光]*四年,闢司徒李闔府。 時宦者孫程等既立順帝,誅滅諸閻,議郎陳禪以為閻太后與帝無母子恩,宜徙別館,絶朝見。 髃臣議者咸以為宜。 舉謂合曰:「昔鄭武姜謀殺嚴公,嚴公誓之黃泉;秦始皇怨母失行,久而隔絶,後感潁考叔、茅焦之言,循復子道。 書傳美之。 今諸閻新誅,太后幽在離宮,若悲愁生疾,一日不虞,主上將何以令于天下?如從禪議,後世歸咎明公。 宜密表朝廷,令奉太后,率厲髃臣,朝覲如舊,以厭天心,以荅人望。 」合即上疏陳之。 明年正月,帝乃朝于東宮,太后由此以安。 後長樂少府朱倀代合為司徒,舉猶為吏。 時孫程等坐懷錶上殿爭功,帝怒,悉徙封遠縣,□洛陽令促期發遣。 舉說朱倀曰:「朝廷在西鐘下時,非孫程等豈立?雖韓、彭、吳、賈之功,何以加諸!今忘其大德,錄其小過,如道路夭折,帝有殺功臣之譏。 及今未去,宜急表之。 」倀曰:「今詔怒,二尚書已奏其事,吾獨表此,必致罪譴。 」舉曰:「明公年過八十,位為台輔,不于今時竭忠報國,惜身安寵,欲以何求?祿位雖全,必陷佞邪之譏;諫而獲罪,猶有忠貞之名。 若舉言不足采,請從此辭。 」倀乃表諫,帝果從之。 舉後舉茂才,為平丘令。 上書言當世得失,辭甚切正。 尚書郭虔、應賀等見之嘆息,共上疏稱舉忠直,欲帝置章禦坐,以為規誡。 舉稍遷并州刺史。 太原一郡,舊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龍忌之禁。 至其亡月,咸言神靈不樂舉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輒一月寒食,莫敢煙爨,老小不堪,歲多死者。 舉既到州,乃作弔書以置子推之廟,言盛冬去火,殘損民命,非賢者之意,以宣示愚民,使還溫食。 於是觽惑稍解,風俗頗革。 心為大火,懼火之盛,故為之禁火。 俗傳雲子推以此日被焚而禁火。 轉冀州刺史。 陽嘉三年,司隷校尉左雄薦舉,征拜尚書。 舉與仆射黃瓊同心輔政,名重朝廷,左右憚之。 是歲河南、三輔大旱,五穀醔傷,天子親自露坐德陽殿東廂請雨,又下司隷、河南禱祀河神、名山、大澤。 詔書以舉才學優深,特下策問曰:「朕以不德,仰承三統,夙興夜寐,思協大中。 頃年以來,旱醔屢應,稼穡焦枯,民食睏乏。 五品不訓,王澤未流,髃司素餐,據非其位。 審所貶黜,變復之征,厥暛何由?分別具對,勿有所諱。 」舉對曰:“臣聞易稱『天尊地卑,乾坤以定』。 二儀交構,乃生萬物,萬物之中,以人為貴。 故聖人養之以君,成之以化,順四節之宜,適陰陽之和,使男女婚娶不過其時。 包之以仁恩,導之以德教,示之以醔異,訓之以嘉祥。 此先聖承干養物之始也。 夫陰陽閉隔,則二氣否塞;二氣否塞,則人物不昌;人物不昌,則風雨不時; 風雨不時,則水旱成醔。 陛下處唐虞之位,未行堯舜之政,近廢文帝、光武之法,而循亡秦奢侈之慾,內積怨女,外有曠夫。 今皇嗣不興,東宮未立,傷和逆理,斷絶人倫之所致也。 非但陛下行此而已,豎宦之人,亦復虛以形埶,威侮良家,取女閉之,至有白首歿無配偶,逆于天心。 昔武王入殷,出傾宮之女;成湯遭醔,以六事克己;魯僖遇旱,而自責祈雨:皆以精誠轉禍為福。 自枯旱以來,彌歷年歲,未聞陛下改過之暛,徒勞至尊暴露風塵,誠無益也。 又下州郡祈神致請。 昔齊有大旱,景公欲祀河伯,晏子諫曰:‘不可。 夫河伯以水為城國,魚□為民庶。 水盡魚枯,豈不欲雨?自是不能致也。 ’ 陛下所行,但務其華,不尋其實,猶緣木希魚,灠行求前。 誠宜推信革政,崇道變惑,出後宮不禦之女,理天下冤枉之獄,除太官重膳之費。 夫五品不訓,責在司徒,有非其位,宜急黜斥。 臣自藩外擢典納言,學薄智淺,不足以對。 易傳曰:『陽感天,不旋日。 』惟陛下留神裁察。 ”因召見舉及尚書令成翊世、仆射黃瓊,問以得失。 舉等並對以為宜慎官人,去斥貪污,離遠佞邪,循文帝之儉,尊孝明之教,則時雨必應。 帝曰:「百官貪污佞邪者為誰乎?」舉獨對曰:「臣從下州,超備機密,不足以別髃臣。 然公卿大臣數有直言者,忠貞也;阿諛苟容者,佞邪也。 司徒視事六年,未聞有忠言異謀,愚心在此。 」 其後以事免司徒劉崎,遷舉司隷校尉。 第25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後漢書》
第25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