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一看,見那孩子生得又白又胖,二目神光炯炯,黑白分明。 深秋天氣,身上穿著一件非絲非帛,映月生光的短衣褲,下面赤着一雙白足,所着藤鞋也極有光澤。 上衣圓領敞露,胸前懸着一塊形制奇特,從未見過的玉牌;腰掛三枚如意金環,約有茶杯口大小;左肩斜插着一柄非金非玉的連柄雙鈎。 這三件東西,全是光華閃閃,人又長得那麼英俊美秀,互一陪襯,格外好看。 小孩至多不過七八歲光景,人小腿短,坐在樹幹上,懸着兩條欺霜賽雪的小胖腿,不住踢動,正在昂首望月,見人走過,直如未見。 龍娃心雖愛好,想要親近,終以自慚形穢,恐對方是個富貴人家公子,自討沒趣。 已將走過,忽想起:"此是崆峒後山,虎狼時有發現,一到夜間,便無行人。 便自己也是由昨日起,經老師在身上畫了靈符,才敢夜行。 小孩長得如此好看,看那衣飾,決非近處農家頑童。 也許城裡有甚貴人帶他來此遊山,借宿田家,小孩淘氣,背了大人夜出望月。 如為虎狼所傷,豈不可惜?和他說話,也許不理。 昨晚回時聽老師說,所畫靈符,不論多厲害的野獸蛇蟲,在五十步以內,決不敢犯。 對過有一石墩,何不坐在那裡,想法引他開口,勸其回去,以免冒失說話,受他搶白。 如不肯聽,便與他家大人送信,自會引他回去。 即便受他點氣,自己到底比他大得多,也不值計較。 「哪知剛一坐下,對面小孩突把俊眼一瞪道:」喂!我在此賞月,你這小孩,怎不回家看你娘去,卻坐在我對面討厭?" 龍娃見小孩說話難聽,方自有氣,想還他兩句,想起大戶人家小孩照例看不起人,所帶僕人又多凶惡。 此地離家已近,如與爭吵,驚動他家大人,必不說理。 就打得他過,不受欺負,或是腿快逃脫,被他尋上門去,老娘必要受氣。 再說,他比我小,也應讓他。 念頭一轉,氣方平息。 忽見小孩口角上似有笑容,不似真個厭惡自己。 猛又想道:「富貴人家子女何等嬌貴,夜深寒冷,就說背人淘氣,怎穿得這等單薄,也不怕冷?還有肩上所插連柄雙鈎,長有二尺,像件兵器,也是奇怪。 」微一沉吟,小孩又笑問道:「問你話,怎不說?老對我看作甚?也不回家,不怕你娘擔心麼?」龍娃聞言,暗忖:「我怕娘擔心,他怎知道?」心又一動。 終因小孩年幼,末次帶笑說話,神情更顯天真稚氣,仍當作是偶然,立時乘機答道:"我上晚學才回,走累了,歇一歇腿,就走。 這裡離山口近,時常有虎和狼出來咬人。 你是城裡大家公子,年紀太小,不知厲害,並且夜深天冷,身穿太少。 你大人借住在誰家?我送你回去,明早再玩,就不怕了。 "小孩笑道: "我還當你是好小孩,原來不論對誰,都說鬼話,這已欠打,還說我年紀太小。 老實說,且比你大得多呢。 如不看你是後生小輩,單說我小,就犯了忌諱,且不饒你呢。 也不自量力,要想送我回家。 我家大人離此好幾千里,你送得去嗎?不用你擔心,趁早快走,免惹我老人家有氣。 " 龍娃已經藉著問答,湊近前去,越看越覺這小孩宛如美玉明珠,容光朗潤,如花仙面色,同是從來未見。 尤其那一雙黑白分明的俊眼,隱藴精光,令人不敢與之對視。 暗忖:「近日連遇老師和花仙,均是神仙中人,乍見時,全看不出一點形跡。 這小孩更是異樣,說話也有好些怪處,莫非又是一位神仙變的?怎的這麼小年紀?」立意想探出個底細才走,便笑答道:"我就不走,也不礙事,還省你一人寂寞。 你家到底何處?相隔幾千里,如何來去?難道會飛?還說我說鬼話呢。 「小孩把俊眼一瞪,微嗔道:」小鬼無理!你當我和你一樣,見人裝樣,專說鬼話,討點便宜,連師父都想瞞着,末了天良發現,又後悔麼?你那師父嫌你搗鬼,也許明早不要你了。 快拜我為師,腳踏兩頭船,他不要你時,我要,趁我高興頭上,你還有個着落。 "龍娃人本機智,加以新服仙丹,福至心靈,一聽話裡有因,分明點出方纔之事,大為驚異。 猛想起畫兒上的哪吒紅孩兒,不也是小孩麼?如何因他年小看輕?這等人物,從來未見,焉知不是仙人所變?雖還拿他不定,終以恭謹為是。 立即躬身答道:"我已拜了仙師,甚是疼我。 雖然方纔做錯點事,那是一時疏忽,沒有想到,不是有意欺騙,已經改悔,我那恩師決不會不要我。 你就是仙人,我也不能捨了老師拜你。 你要真有本事,我就做你小輩也願意。 我先前實是好心,並非鬼話。 「小孩插口說道:」你分明見我一人在此很奇怪,卻說走累了歇腿。 你先在那邊樹林裡搗了好些時鬼,卻說上晚學。 你由昨日起到現在,除卻撿點現成便宜,拜了一個師父,你讀過一句書嗎?如不是我好意作成,你哪裡有這許多便宜的事?白撿了人家要緊東西,白得兩次銀子,又拜好師父,又吃靈丹,脫胎換骨。 不然憑你原來那樣,你師父肯要你才怪。 如今見了我老前輩的面,連個謝字皆無,還往對面一坐,當我紈袴小孩,一點禮貌沒有,已經招我生氣。 最可恨的是無故在樹林裡搗鬼,連男女口聲都分辨不出,硬派我是女的,以為只有姓花的女子才有丹藥似的。 我一氣,只好讓你明早自己和她要去,我省這一粒靈丹,將來救人也好。 " 第6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蜀山劍俠 卷三下》
第6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