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並不是一個計算機迷,在此之前也從未關注過開放源運動,但是當我真正注意到這一點時,我發現這確實是一個神奇的世界,到處都是自發形成的網絡社區和願意相互分享觀點並免費告知公眾的志願者。 最早的社區開發軟件運動採用的是知識平民化的方法。 知識平民化運動主要植根於學術和科學領域,科學家的自發合作社區長期以來一直通過私人關係聯繫在一起,後來網絡出現後,他們就通過網絡圍繞特定的科學或數學問題來分享他們的觀點。 阿帕奇網絡服務器就植根於這種形式的開放源。 我讓一個朋友——IT系統工程師麥克。 阿爾蓋洛給我解釋為什麼人們會以這種方式分享知識或工作,他說:「IT人士都是非常聰明的,他們也希望別人能知道他們有多聰明。 」發明網景第一個網絡瀏覽器的安德森對此也表示贊同:「開放源只不過是讓同行評審的科學(peer-reviewed science )。 有時候他們共向發現和科研成果的目的只是為了獲得榮譽,有時候他們是為了獲取商機,也有些時候他們只想增加世界上的知識儲備量。 而同行評審是很重要的——開放源的目的就是要讓同行檢查,程序中的每個瑕疵、安全漏洞或不標準的地方都會被檢查出來。 一些人還從挑戰微軟或IBM 這樣的軟件巨頭中獲得成就感,因為可以證明他們能免費創造出更好的東西。 」 為了更多地瞭解軟件開發運動的知識平民化形式,我開始在聊天室的傢伙當中開展調查。 最後我找到了他們中的帶頭人布賴恩。 貝倫多夫。 如果說阿帕奇網絡服務器是一個印第安納部落的話,那麼貝倫多夫就是部落裡的頭人。 他現在是Collab Net公司的首席技術官,這家公司主要為那些希望以開放源方式創新的客戶提供軟件。 我來到他在舊金山機場附近的玻璃鋼材辦公室裡,見到他後,我首先提出了兩個簡單問題:您從哪裡來?您是怎麼讓一群可能和IBM 展開競爭的網絡怪才齊心協力創建開放源社區的呢? 第8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世界是平的》
第8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