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忙縱遁光,飛將過去,手揚處,一道光華,剛把易震發出來的一溜火光敵住,一把將冬秀挾起時,易鼎發出來的一團白影,已打中冬秀身上。 冬秀覺着一股奇寒之氣逼向胸頭,一個禁受不住,立時暈死過去。 同時空中劍光也吃那斷金塊、太皓鈎雙雙夾住,一擰一絞,化成萬點光芒,墜落如雨。 這且按過一邊。 那側面的三鳳見敵人忽添了三個幫手,忙把煉剛柔施展出來。 因恐傷了自己飛劍,心中還在想那形如新月的法寶,所以單取英瓊。 哪知英瓊紫郢劍不特是西方太乙精華所煉,又是峨眉派數一數二的寶劍,休說煉剛柔,任何法寶也難損它絲毫。 當英瓊正鬥之間,見敵人忽然放起軟綿綿、色彩鮮明的一團光華,雖然不知來歷,仗着自己紫郢劍是劍家至寶,會過了許多邪法異寶,從未失事,一毫也未放在心上。 估量三鳳的劍光吃自己劍光略微交接,光華將頓減,易震盡可從容應戰。 倒是這新出手的東西,一定比較厲害一些。 不同青紅皂白,徑將空中紫光一指,舍了三鳳飛劍,直往那團光華射去。 剛一近前,三鳳方以為那煉剛柔必和從前一樣,射出煙霧法火,去破敵人飛劍。 誰知道遇了剋星,晃眼工夫,敵人劍光已將煉剛柔圈住,劍光圈越來越往小裡縮緊,發出噝噝聲音。 兩下相持不多一會,等到三鳳看出不妙,想要收轉,已是不及。 耳聽嘣的一聲極清脆的爆裂之音過處,那月兒島連山大師當年煉就的一件異寶,競被英瓊紫郢劍所破,化為一片粉紅的淡煙,似霧毅輕綃一般,冉冉消逝。 英瓊之意,原是想將三鳳那口飛劍奪來,贈與易震,又不願將飛劍毀損,所以一得手,仍指劍光上前相戰,一心只注重在那口劍上。 否則舍劍取人,三鳳早已不死即傷,吃了大虧。 三鳳哪知進退,一見煉剛柔又被敵人毀去,少時回宮,見了慧珠,拿甚相還?不由怒從心起,恨入切骨。 一面指揮飛劍應戰,暗中口誦魔咒,披散秀髮,正待把初鳳從金庭玉柱中所得的地闕二十九件奇寶施展出來,制敵人于死命時,正值飛娘救起冬秀,見自己這一方連遭失利,也是怒發如雷,又知紫郢劍厲害,恐三鳳寡不敵眾,受了重傷,先忙向三鳳飛來。 才一到達,便從法寶囊中把近年在黃山五雲步煉成的修羅網取將出來,倏地收回劍光,往空一灑,立時愁雲漠漠,慘霧靠靠,萬丈黑煙中,簇擁着無數大小惡鬼夜叉之類,猛從四面八方向英瓊、輕雲、易靜、石生、易鼎、易震等六人包圍上來。 這修羅網污穢狠毒,無與倫比。 其中鬼魔夜叉全是幻影,敵人只把心神一分,立時便要為飛娘的六賊無形針所暗害。 飛娘煉成此寶,原備三次峨眉鬥劍之需。 實因英瓊等年紀雖輕,法寶飛劍俱非尋常,又知三英二雲是峨眉小輩門人中主要人物,所以才下此毒手,準備一網打盡,少解心頭之恨。 這回使用,尚是初次,惟恐敵人覺察,下手甚速。 除自己收回飛劍外,連三鳳都未及打個招呼。 一看黑雲妖霧已將對面六人一同蓋住,看不見自身所在,心中大喜。 忙又從法寶囊內取出六賊無形針,剛待覷準敵人,乘隙發放,忽聽天際破空之聲甚疾。 抬頭一看,長才尺許兩道金光,如流星電閃一般,從遙空中飛駛而來,快得異乎尋常。 就這聞聲昂首之際,眨眨眼,已經臨頭不遠。 明知是敵人來的救星,只猜不出是哪一派中人物。 就這麼一尋思的當兒,忽然一片光華自天直下,照得大地通明,連四面海水俱成金色,奇芒飛射,耀目難睜。 才亮得一亮,緊跟着一個驚天動地的大霹靂,夾着百萬金鼓之聲,從雲空中直打下來,只打得妖氣四散,海水群飛,恍如山崩地裂一般。 飛娘一聞雷聲有異,猛地想起一人,不由大吃一驚,嚇得連來人面目也未及看清,慌不迭地收轉法寶,口喚:「三妹速退!」一手仍抱著冬秀,一手把三鳳一拖,徑往甬道之中遁去。 不提。 這一面英瓊等六人正要得勝,忽見飛娘趕來,一照面,便將手一揚,似輕煙一般,激射起無數縷黑絲,轉瞬間起了愁雲慘霧,千萬惡鬼從四外潮湧而來。 再看飛娘,已失所在。 易靜姑侄三人知是妖法,雖用法寶護身,還不甚在意。 輕雲卻識得飛娘厲害,忙喊眾人快聚在一處,將青索劍和紫郢劍會合一起。 石生也忙將天遁鏡取出。 正待合力迎敵,猛聽破空之聲,金光迅雷,接踵而至,島上妖氣盡掃,敵人不知何往,空中來人也降了下來。 大家見來人是兩個頭梳丫髻的道童,心剛一動,未及出聲招呼。 石生聞得附近風雷之聲,猛一眼看見海面上適纔所見的那股子蜃氣,已被迅雷震散,卻現出一幢彩雲,和金蟬所用一紅一紫兩道光華,在那裡上下飛舞。 還有一糰粉紅色的彩光剛剛飛起,還未飛遠。 忙喊一聲:「那不是我金蟬哥哥!」腳一縱處,一溜銀雨,先自往前飛去。 餘人也都相繼看見。 內中輕雲和易靜同時想起易周柬帖所言,知道適纔海面蜃氣,乃是金蟬被困在內。 那逃走的粉光,定是桃花妖尼李玉玉,因妖法為迅雷震散,又見飛娘遁走,心中害怕,抽身逃遁,哪裡肯舍。 互喊一聲:「休放妖尼漏網!」雙雙跟蹤追去。 英瓊和易氏弟兄、新來的兩個童子聞言,也都相率追去。 到了一看,那桃色光華由濃而淡,轉眼間已無蹤跡。 第5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蜀山劍俠 卷二下》
第5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