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女這三年中對於人世間的一切享受已厭,萬難望她們去而復返,正在日夜愁煩。 這日昇殿治事,猛想:「初鳳三年沒有信息,莫非宮中金庭玉柱間的瑰寶已經被她發現,有了仙緣遇合?不然她縱不念自己,兩個同胞姊妹怎麼不來看望一次?起初只為海底波濤險惡,壓力太大,自己不精水性,不能出沒洪波。 這三年來,日從二鳳姊妹練習,最深時,已能深入海底數十丈,何不隨了二鳳姊妹同去?拼着吃一個大苦頭,有她二人將護,料不致送命。 倘若冒着奇險下去,能如願以償,得在地闕仙宮修煉,豈不比做小小島國之主還強百倍?」 冬秀暗自打主意既定,立時轉憂為喜。 下殿之後,便往二女宮中奔去。 到了一看,二女正在抱頭痛哭呢。 冬秀大吃一驚,忙問何故?二鳳還未答話,三鳳首先埋怨冬秀道:"都是你,定要強留我們在島上,平日深怕我們走,甚麼地方都不讓去。 如今害得我們姊妹兩個全部回不去了。 「二鳳道:」這都是我們當時執意不聽大姊之勸早些回去,才有這種結果,這時埋怨她,有何用處?"說罷,便朝冬秀將今日前往海中探路之事說出。 原來二鳳早有思歸之念,直到三鳳也厭倦紅塵,提議回宮去時,二鳳因冬秀始終恭順誠謹,彼此心意又復相投,情感已無殊骨肉;又知此次回宮,初鳳定然不准再來,此行縱然不算永別,畢竟會短離長,見冬秀終日泣求,情辭誠懇,不忍過拂其意。 心想:「三年都已留住,何在這短短一月?」便答應下來。 這日冬秀與二女談了一陣離情別緒,前去理事。 二鳳猛想起,自從來到島上,這三年工夫,冬秀老怕自己動了歸心,休說紫雲宮這條歸途沒有重踐,除帶了冬秀在海邊淺水中練習水性,有時取些海藻換換口味外,連海底深處都未去過。 當時因想反正來去自如,姊妹情好,何必使她擔心多慮?況且淺水中的海藻一樣能吃,也就罷了。 昨日無心中想取些肥大的海藻來吃,趕巧紅海岸處所產都不甚好,多下去有數十丈,雖說比往日采海藻的地方要深得多,如比那紫雲宮深藏海底,相去何止數十百倍。 當時海藻雖曾取到,兀自覺着水的壓力很大,上下都很費勁。 事後思量,莫非因這三年來多吃煙火,變了體兒?地閉仙府歸路已斷,越想越害怕,不由急出了一身冷汗。 便和三鳳說: 「久未往海底里去,如今歸期將屆,程途遼遠。 今日趁冬秀不在宮中,何不前往海底試一試看?」三鳳聞言,也說昨日潛水,感覺被水力壓得氣都不易透轉等語。 二鳳聞言,益發憂急。 姊妹兩個偷偷出宮,往海岸走去。 到了無人之處,索性連上下衣一齊去盡,還了本來面目,以為這樣,也許好些。 誰知下海以後,只比平時多潛入了有數十丈,頗覺力促心跳,再往深處,竟是一步難似一步。 用儘力氣,勉強再潛入了十來丈,手足全身都為水力所迫,絲毫不受使喚。 照這樣,休說紫雲宮深藏海心極深之處,上下萬尋,無法歸去,就連普通海底也難到達。 幼時生長游息在貝闕珠宮,不知其可貴;一旦人天迥隔,歸路已斷,仙源猶在,頗似可望而不可即,怎不悲憤急悔齊上心來。 拚命潛泳了一陣,委實無法下去。 萬般無奈,只得回上岸來,狼狼狽狽迴轉島宮,抱頭痛哭。 恰值冬秀趕來,本想冒着奇險與二女同去,聞言不禁驚喜交集。 猛地心中一動,眼含痛淚,跪在二女面前,先把當日來意說了。 然後連哭帶訴道:"妹子罪該萬死,只為當初見島中人民初離水火,沒有主子,難免又被惡人迫害,動了惻隱之心,再三留住二位恩姊。 只說島中人民能夠永享安樂,那時再行回宮也還不遲。 不想竟害得二位恩姊無家可歸,如今已是悔之無及。 妹子受三位恩姊大恩,殺身難報。 落到這般地步,心裡頭如萬把刀穿一般,活在世上有何意味?不如死了,倒還乾淨。 "說罷,拔出腰間佩劍,便要自刎。 三鳳一見,連忙劈手一掌,將冬秀手中劍打落,說道:"你當初原也是一番好意。 二姊說得好,此事也不怨你一人。 我只恨大姊,不是不知道我姊妹不能久居風塵,不論金庭玉柱中所藏寶物得到手中沒有,也該來接我們一回才是。 那時我們入世未深,來去定能自如。 那怕我們不聽她話,仍咬定牙關不回去,今日也不怨她,總算她把姊妹之情盡到,何致閙到這般地步?她怎麼一去就杳無音信,連一點手足之情都沒有?我想凡事皆由命定。 我姊妹三個,雖說恩母是個仙人,從小生長仙府,直到如今,也僅只氣力大些,能在海底遊行罷了,並無別的出奇之處。 命中如該成仙,早就成了,何待今日?既是命裡不該成仙,索性就在這島上過一輩子,一切隨心任意,還受全島人民尊敬,也總比常人勝強百倍。 大姊如果成了仙,念在骨肉之義,早晚必然仍要前來接引,否則便聽天由命。 我姊妹二人,永留此島,和你一同作那島主。 譬如我父親沒被俞利所害,我們二人自幼生長在島上,不遇恩母,又當如何?" 冬秀見苦肉計居然得逞,臉上雖裝出悲容,卻暗自心喜,正想措詞答話。 二鳳先時只管低頭沉吟,等三鳳話一說完,便即答道:"三妹不怪人,便盡說氣話,當得甚用?你又沒見着大姊,怎知她的心意?大姊為人表面雖說沉靜,卻最疼愛我們,斷不會忘了骨肉之情。 況且我二人不歸,恩母轉劫重來,也不好交代。 焉知不是當初見我二人執迷不返,特意給我們一些警戒?依我看,金庭玉柱中寶物如未發現,她不等今日,必然早來相接同歸了。 第25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蜀山劍俠 卷二上》
第25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