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俞利見流言中人已深,這才派了幾個有本事的得力心腹,乘方良往方氏墓上祭掃之時,埋伏在側,等方良祭畢回家之時,一個冷不防,刀劍齊下,將他刺死。 連地上沾血的土剷起,一同放入預置的大麻袋之中。 再派了幾名同黨將方氏三個女嬰也去抱來,另用一個麻袋裝好。 縋上幾塊大石,拋入海裡。 給方家屋中留下一封辭別島民的書信,假裝為方良業已帶了三女仙去的語氣。 自己卻故作不知。 過有三五日,裝作請方良商議國事,特意請了兩位老年陪着,同往方家,一同看了桌上的書信,故意悲哭了一陣。 又命人到處尋找,胡亂了好幾天才罷。 方良新居,原在那島的極遠僻處,因為好靜,不願和人交往。 眾人尊敬他,除代耕織外,無事也不敢前往求見。 家中所用兩名自動前往的下人,本是俞利暗派的羽黨,自然更要添加附會之言。 如上種種風傳,都以為他父女真個仙去。 有的便倡議給他夫妻父女立廟奉祀。 這種用死人買人心的事,俞利自是樂得成全。 不消多日,居然建了一座廟宇。 廟成之日,眾民人請島主前去上香。 俞利猛想起唇齒相親,還有被咬之時,那共事的九個同黨不除,也難免不將此事泄露出去。 故意派了那行使密謀的九個同黨一點神廟中的職司,又故意預先囑咐他們做出些奉事不虔的神氣。 那九個同黨俱是愚人,只知惟命是從,也不知島主是何用意,依言做了。 眾島民看在眼中,自是不快。 到了晚間,俞利賜了九人一桌酒宴,半夜無人之際,親去將九人灌醉,一一刺死,放起一把火,連屍體全都燒化,以為滅口之計。 島民因有日間之事,火起時在深夜,無人親見。 俞利又說,夜間曾夢神人點化,說九人日間不敬,侮慢神人,故將他們燒死示儆。 島民益發深信不疑。 方良死後,俞利便漸漸作威作福起來,這且不提。 且說方良的屍身與三個女嬰,被俞利手下幾個同黨裝在麻袋以內,縋上大石,拋入海內。 那三個女嬰,方良在日,按落胎先後,論長幼取了初鳳、二鳳、三鳳三個名字,俱都聰明非常。 落海不久,正在袋中掙扎,忽然一陣急浪漩來,眼前一亮,連灌了幾口海水,便自不省人事。 及至醒來,睜開小眼一看,四壁通明,霞光瀲灧,耀眼生花,面前站定一個十二三歲的少女,給了三女許多從未見過的食物。 三女雖然年紀才止二歲,因為生具異稟仙根,已有一點知識,知道父親業已被害,哪裡肯進飲食,不由悲泣起來。 那少女將三女一同抱在懷內,溫言勸慰道:"你父親已被仇人害死。 此地紫雲宮,乃是我近年潛修之所。 你姊妹三人可在此隨我修煉,待等長大,傳了道法,再去為你父親報仇。 此時啼哭,有何用處?"三女聞言,便止住了悲泣,從此便由那少女撫養教導。 光陰易過,一晃便在宮中住了十年。 漸漸知道紫雲宮深居海底地竅之中,與世隔絶。 救她們的人便是當年方良所放的那個老蚌,少女乃是老蚌的元胎。 因為那蚌精已有數千年道行,那日該遭地劫,存心乘了潮水逃到海灘之上,被俞利看出蚌中藏珠。 如非方良力救,送入海內,几乎壞了道行。 這日在海底閒遊,看見落下兩個麻袋,珠光照處,看出是方良的屍身和三個女嬰。 老蚌因受方良大恩,時思報答,曾在海面上看見方良領了三女,在海灘邊上遊玩,故此認得。 忙張大口,將兩個麻袋一齊銜回海底。 元胎幻化人形,打開一看,方良血流過多,又受海水浸泡,業已無術回生,只得將他屍首埋在宮內。 救轉三女,撫養到十歲。 老蚌功行圓滿,不久飛昇,便對三女說道:"我不久便要和你姊妹三人永別。 此時你姊妹三人如說出沒洪波,經我這十年傳授,未始不可與海中鱗介爭那一日之短長。 如求長生不老,雖然生俱仙根,終難不謀而得。 這座紫雲宮,原是我那年被海中孽龜追急,一時無奈,打算掘通地竅藏躲,不料無心發現這個洞天福地。 只可惜我福薄道淺,為求上乘功果,尚須轉劫一世,不能在此久居。 近年常見後宮金庭中心玉柱時生五彩祥光。 這宮中仙景,並非天然,以前必有金仙在此修煉,玉柱之中,難免不藏有奇珍異寶。 只是我用盡智謀,無法取出。 我去之後,你們無人保護,須得好好潛修,少出門戶。 輪流守護後宮金庭中那根玉柱,機緣來時,也許能將至寶得在手內。 我的軀殼蛻化在後宮玉池之中,也須為我好好守護,以待他年歸來。 要報父仇,一不可心急,二不可妄殺。 待等兩年之後,將我所傳的那一點防身法術練成之後再去,以防閃失。 " 三女因老蚌撫育恩深,無殊慈母,聞言自是悲傷不捨。 老蚌淒然道:"我本不願離別,只是介類稟賦太差,我好容易煉到今日地步,如不經過此一關,休說飛昇紫極,游翔雲表,連海岸之上都不能遊行自在。 連日靜中參悟,深覺你們前程無量。 報了父仇之後,便有奇遇。 我超劫重來,還許是你姊妹三人的弟子。 但願所料不差,重逢之期,定然不遠。 「說罷,又領了三女去到宮後面金庭玉柱之間,仔細看過。 又再三囑咐了一陣,才領到玉池旁邊,說道:」我的母體現在池中心深處玉台之上,後日午刻,便要和你們姊妹三人分手。 第23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蜀山劍俠 卷二上》
第2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