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光正在飛躍,猛聽一聲斷喝:「快些住手!」一道光虹直從洞外射進室來,落地現出一個背葫蘆的道人。 眾人因醉道人原是奉命巡遊,突然飛來,知道有故,連忙停手,一同上前參見。 醉道人先往石旁一看,見無損傷,連說幸事。 髯仙問是何故?醉道人道:"適纔前山巡行,忽見金虹飛過,知是掌教師兄飛劍傳書。 截住一看,說苦行道友因為門下弟子耽延,今日方始圓寂。 飛昇時間,曾運玄功內照,知道三英仙劍各已圓滿。 最後余英男所得一口南明離火劍,應在今日。 此劍系達摩老祖故物,歸一禪師雪山藏珍,劍之神妙,自不必說。 那封劍的一丸神泥,乃是佛家異寶,如得天一貞水化合,重新祭煉,異日三次峨眉鬥劍尚有大用,毀之可惜。 現此劍已被英男帶了雕、猿由雪山取回,諸道友無法取出,必用本門許多仙劍會合磨削,將這一丸神泥的妙用毀去。 為此飛劍傳書,前來阻止。 並說此劍在開山以前必須取出,除了天一貞水和凌道友的九天元陽尺同時運用,更無別法取出。 現命齊靈雲、齊霞兒二弟子再往青螺峪,去見凌道友,二借九天元陽尺。 並請凌道友夫妻開會前早一日到此,那時掌教師兄也必來到,尚有要事相商。 惟有天一貞水,乃紫雲宮中之物,該宮深藏海底地竅之中,常人不得擅入。 宮主三人在宮中享那世外奇福,已逾百年,極少與外人來往。 異教中還有幾個交遊,正教中人除嵩山二老有些淵源外,素乏往還。 前往盜取既欠光明,貽人口實,善取又恐不從。 只有石生之母,現在宮中執事,又有一面兩界牌,可以通天徹地。 只要入內找着乃母,便可托她代求。 又恐對方有了異教中人先人之見,不知成全此事彼此有益,特命我等代掌教師兄寫下一封書柬,再給石生擇一同伴,將書柬帶去。 先見她三人中值年的一個,明言向她借那天一貞水,微露五十年後,助她抵禦地劫之意。 她如應允,更好;否則便由石生以見母為名,求見乃母,再行相機行事等語。 我剛一到,便見二位道友領了他們在此施為,恐怕寶物有失,方在後悔中途接書觀看,略遲了些分暑,不料竟無傷損。 異日峨眉之劫,敵人毒沙無所施其技了。 事要保密,此去不可露出取水何用。 我尚須在外巡遊,請髯兄分派他們吧。 "說罷,辭別眾人,飛身而去。 髯仙因離開府盛典為日無多,九天元陽尺也是人到即可借來,並不費事。 先命齊靈雲、齊霞兒二人帶了一封書柬,前往青螺峪,就便請怪叫花凌渾與白髮龍女崔五姑,領了眾門人早日到來,赴那開府盛典。 石生去時,便借用紫玲的彌塵幡,以求來去迅速。 靈雲、霞兒辭別去後,才與金姥姥羅紫煙商量石生的助手。 因為關係重大,派去的人本領既要高強,應付還得十分機警,才可勝任。 眾弟子中,只笑和尚前往最妙,偏又在東海面壁潛修,不在身側。 正在商議之間,玉清大師一眼看見石生在和金蟬低語,以手示意,不禁點了點頭。 原來石生天真爛漫,因自己得入正教,全仗金蟬接引,彼此性情又極相投,所以分外交好,形影不離,無論練劍修課,起居行止,俱在一起。 起初聽說紫雲宮天一貞水可以化解神泥,不知怎的,心中一動,本想自告奮勇前去盜取。 只為金蟬自從經了幾次事變,已不似已往輕率。 再加近日來了許多尊長同門,不比往日只是些同門同輩相聚。 又加常受靈雲告誡,不敢再為大意。 並且轉誡石生,說本門尊卑之分與規矩素嚴,言行務須格外留意。 石生久閉石中,得見天日,已覺幸事。 一旦住在這樣靈偉奇秀的仙府中,益發喜出望外。 自己尚未正式拜師,尤怕誤犯了規矩,逐出門牆,常把金蟬的話記在心裡。 是以心中雖想,不敢請求。 及至醉道人飛來,說掌教師尊飛劍傳書,指明命他前去,以為殊恩異數,不由驚喜交集。 對於同伴,心中早想約了金蟬同去,只是不敢公然陳說,低聲悄告金蟬,叫他自己上前請命。 金蟬本願同去,卻被朱文看出二人低語時心意。 朱文因以前聽餐霞大師說過那紫雲宮的厲害,道行稍差一點的前輩劍仙都非對手。 除非像石生這樣奉了師命,料知無妨外,如髯仙、金姥姥不曾親派,最好還以不輕涉險為是,便朝金蟬搖頭示意。 金蟬雖然不願,因素來敬愛朱文,不好意思違拗,欲言又止。 這三人正在各打主意,互相示意,忽聽玉清大師對髯仙、金姥姥道:"同門師姊妹雖然盡有道行高超、法寶神奇之人,無奈此去不為鬥力。 第一,去的人須能不動聲色,直入地竅;第二,須要心靈嘴巧,隨機應變。 若論人選,自以金蟬師弟最為相宜。 一則他三世苦修,備歷災劫,是本門中仙福最厚之人,此去即或對方不願,也不致有甚凶險。 二則紫雲三友素喜幼童,見他二人這般年幼稟賦與膽智本領,先自心喜,不起惡意。 為備萬一之計,仍將朱文師妹的天遁鏡帶去備用;另請金姥姥將玉瓶借給石生,盛那天一貞水。 等他二人去後,再命一位同門帶了隱形符,騎了神鵰,趕往接應。 無事便罷,如二人到了,不能明求,須要暗取時,紫雲三友必出地竅追來,可由後去的人相機行事。 一面接水隱形先回,一面駕彌塵幡遁走,只一遁出百里之外,便無慮了。 " 第22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蜀山劍俠 卷二上》
第22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