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上題情,更包含許多難忘的情事。 如今重憶,舊情猶在,可惜的是愛侶已遠隔天涯了。 「老了劉郎,天遠玉簫伴。 」這正是詞人深悲所在。 「劉郎」,乃詞人自喻。 李商隱《無題》:「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用劉晨重入天台尋覓仙侶不遇的故事,嘆息愛情的間阻。 本詞更着「老了」二字,益增無限蒼涼悲慨。 「玉簫」,唐人小說中的婢女名。 詞中以此指代遠別了的歌女。 結處「幾番鶯外斜陽,闌干倚遍,恨楊柳、遮愁不斷。 」三句,含思綿渺,陸輔之《詞旨》稱之為「警句」。 不知多少回,詞人倚遍闌干,眺望着天邊落日。 他在期盼什麼呢?只恨那疏疏楊柳,遮不斷自已無盡的春愁。 「遮愁」一語,雖亦見于前人詞句,然用在本詞中,韻味更濃。 楊柳棲鶯,而鶯啼又令人想起她那珠串般的歌聲。 楊柳之外是斜陽照着的山川,她已像天般遙遠。 古人有折柳贈別的風習,見了楊柳,難免勾起離情。 此詞末三句把這些意象渾融在一起,于柔婉中寓幽怨之情,深藴而有餘味。 全詞分上下兩片,四個層次來寫:第一層寫如今時節;第二層寫舊日相識;第三層寫睹物思人;第四層寫久別愁思,上下連貫,一氣呵成。 人事景物,互融交渾,表現了作者深沉的懷念前歡的情感。 李萊老詞作鑒賞 生平簡介 李萊老(生卒年不詳)字周隱,號秋崖。 周密《浩然齋雅談》卷下:「李秋崖萊老,與其兄篔房競爽,號龜溪二隱。 」《彊村叢書》本《龜溪二隱詞》輯萊老詞十七首。 ●浪淘沙 李萊老 寶押綉簾斜,鶯燕誰家。 銀箏初試合琵琶。 柳色春羅裁袖小,雙戴桃花。 芳草滿天涯。 流水韶華。 晚風楊柳綠交加。 閒倚闌干無藉在,數盡歸鴉。 李萊老詞作鑒賞 李萊老的這首《浪淘沙》,從內容上看,其上半闋顯然受了溫庭筠婉約詞的影響。 下半闋則比較直露地表達了自己的情思。 讀來深有言外之致的感覺。 與內容表達的含蓄深邃相一致,這闋詞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大多不用正面塗抹。 詞中人物的特點,主要有兩個:一是多情,一是善良美麗。 集中反映主人公多情的詞句,除了「雙戴桃花」和「數盡歸鴉」之外,還可以挑出「銀箏初試合琵琶」、「流水韶華」、「閒倚闌干無藉在」等。 不過,要從這些詞句中確切看出主人公的豐富感情來,那還是要下一番品味的功夫的。 比如,之所以說「銀箏初試合琵琶」與感情有關,就是因為在這種境況下弄箏鼓琴,實際上是用樂曲寄託她不盡的哀思。 至于女主人公的心靈與容貌,詞中表現得更為深邃。 只有在對下列各句的仔細揣摸中,才有可能真正接近作者的用心。 「柳色春羅裁袖小,雙戴桃花」寫打扮,服飾與梳妝這樣入時,自然是與人的嬌美靈秀分不開的。 「銀箏初試合琵琶」一句透露了詞中人物對藝術的精通,要是沒有秀美聰慧的心靈,這一點是萬萬辦不到的。 此外,主人公看見天涯芳草,便有感於「流水韶華」,從而面對晚風楊柳,又有「閒倚闌干無藉在」(即無聊賴)的淒楚,都些都說明她是一個通靈俊秀的美貌女子。 在情調的安排上,這首詞前半闋近乎穠艷,後半闋則較為淡遠,這都是由主題的表達所決定的。 在上半闋中,詞用「寶押」(押,鎮簾之物)、「綉簾」描寫豪華的居處,用「鶯燕誰家」寫優雅的環境,用「銀箏初試合琵琶」寫高雅的精神生活,用「柳色春羅裁袖小,雙戴桃花」寫精心的妝梳打扮。 這樣,越是把主人公的生活描寫得榮耀富貴,便越突出了她心靈的唯一缺憾——愛人久旅不歸。 因此,她戴花必「雙」,裁春衫一定要適時,這又都是她盼歸心理的反映。 而求侶覓雙的鶯燕卻更叫她空添惆悵,那麼「銀箏」「琵琶」上的曲子,當然在訴說她的苦悶心思了。 到了下半闋,作者有意改變了字面的色彩。 在這裡,「芳草天涯」是淒迷孤獨的,「晚風楊柳綠交加」是淡寞晦暗的,「歸鴉」是寂寞的,而「流水韶華」的感嘆,「閒倚闌干」的情態,「數盡歸鴉」的行為,又都是十分荒涼悲苦的。 如果說,上半闋的艷麗是對主人公情緒的反襯的話,那麼下半闋的暗淡,就正是主人公心理的真實寫照了。 李演詞作鑒賞 生平簡介 李演(生卒年不詳)字廣翁,號秋堂,有《盟鷗集》。 《絶妙好詞》卷五錄其詞六首。 《浩然齋雅談》卷下云:「淳祐間,丹陽太守重修多景樓。 高宴落成,一時席上皆湖海名流。 酒餘,主人命妓持紅箋,征諸客詞。 秋田李演廣翁詞(《賀新淳》)先成,眾人驚賞,為之閣筆。 」 ●虞美人·多景樓落成 李演 笛叫東風起。 弄尊前、楊花小扇,燕毛初紫。 萬點淮峰孤角外,驚下斜陽似綺。 又婉娩、一番春意。 歌舞相繆愁自猛,卷長波、一洗空人世。 閒熱我,醉時耳。 綠蕪冷葉瓜州市。 最憐予、洞簫聲盡,闌干獨倚。 落落東南牆一角,誰護山河萬裡! 問人在、玉關歸未? 老矣青山燈火客,撫佳期、漫灑新亭淚。 歌哽咽,事如水! 李演詞作鑒賞 多景樓在今江蘇鎮江北固山甘露寺內,北臨長江,為登覽勝地,素有「天下第一江山樓」之稱。 宋理宗淳祐年間,鎮江知府重修,這在宋末國勢衰落,蒙古迫近的情況下,不能不引起有識之士的扼腕唏噓。 李演此詞,即作於此時。 第37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詞鑑賞》
第37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