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首憚亡詞。 吳文英在杭州時曾娶有一妾,後夭亡。 作者在京口(今江蘇鎮江)忽然碰到一個與其亡妾極相似的歌妓,悵惋之中寫下了這首詞。 「南樓墜燕。 又燈暈夜涼,疏簾空卷。 」古代文人多以燕喻姬妾,取其輕盈嬌小之意。 寫分別時又往往以燕上下飛舞而起興,因為詞人與其妾是死別,所以用「墜燕」起興。 「燈暈」二句寫詞人居室的情況。 因秋夜涼,霧氣重,燈暈越發明顯。 在這淒涼的夜中,詞人高卷疏簾等待故人歸來,故人卻始終沒有出現,但也正因為帘子捲起才看見了「南樓墜燕」,文理極密。 「葉吹暮喧,花露晨晞光短」二句從眼前情景聯想到人事。 晚風吹動樹葉發出陣陣喧響,由此詞人進一步聯想到「花露」,早晨的露水不是可以滋潤這枯葉嗎?但「花露」早就幹了,因為秋季的白日是比較短的。 「從」花露易晞「自然而然引起了對短暫人生的聯想,進而引出對亡妾的哀悼。 」當時明月娉婷伴,悵客路、幽扃俱遠「。 此三句為痛悼亡靈。 上面本來已經引出其妾早亡,但到此筆鋒一頓,追憶共同生活時的歡樂。 」娉婷“形容女子婀娜多姿、情態美好。 而現在兩人陰陽隔絶,不能再會。 「悵客路幽扃俱遠」是從雙方來寫,一是自己客居他鄉,距家遙遠;一是亡妾長眠九泉之下,墓門緊閉,距離人間更是無限遙遠。 兩個「遠」合在一起,使詞人尤增淒楚悲苦之感。 「霧鬟依約,除非照影,鏡空不見」,三句寫對亡妾的思念。 「霧鬟」本指年輕女子發鬟蓬鬆、美麗。 這是承「明日」而來的,詞人想象亡妾在月下姍姍歸來。 但她皆竟已離人間,所以儘管她能「環珮歸來」,但畢竟是有影無形的。 這個結尾掃除了一切痴想,所有這些畢集中表達了作者對亡妾的悼念之情。 下片則主要寫在京口見到與亡妾相似的妓女以及由此所產生的聯想,進一步表達了對舊人的思念。 「別館」點明自己在京口作客,同時,自然地把筆鋒轉到現實中自己面前所對之人。 「秋娘」為妓女之泛稱。 「乍識」,剛一見面。 第一眼詞人就覺得她與亡妾有相似之處。 究竟在那裡相似呢?經過認真思考才認定是她雙眸注視自己時的神態。 「凝盼」是描寫京口之人,更是寫亡妾。 這個大膽熱情的動作,給詞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舊色舊香,閒雨閒雲情終淺」,二句言想起故人的舊色舊香,而眼前這種邂逅相逢的露水夫妻畢竟情淺。 這是承接「雙波凝盼」而來,意思是說儘管她們神態極為相似,但詞人對她們兩人的感情是絶不相同的。 「丹青誰畫真真畫,便只作梅花頻看」,借描寫自己的痴想,抒發對亡妾的懷念。 我和這個「京口似人」雖然情淺,但不妨請一位丹青高手為她寫真畫像,然後把這幅寫真當作梅花一樣頻頻欣賞。 這是承接「情淺」句而來,意思是說作夫妻雖然情淺,但是我還是願意常看見她的「面」,因為看到這幅畫上顏容就想到了亡妾。 最後二句是說恐怕連這「京口似人」也難得常見。 「更愁」句承接上韻「頻看」,言恐怕梅花似雪,轉眼消散,有如夢境消失。 這實際上還是哀悼亡妾。 總而言之,這首詞寫的是作者生活中的一個小小插曲。 上片以「南樓墜燕」起,以「鏡空不見」收,寫對亡妾思念極深而不得見的淒婉之情。 下片借偶遇之人抒發懷舊之情,更是一韻一頓,筆意曲折,在結尾處達到高潮,這也是本篇藝術上的成功之處。 ●惜黃花慢 吳文英 次吳江小泊,夜飲僧窗惜別,邦人趙簿攜小伎侑尊,連歌數闋,皆清真詞。 酒盡已四鼓,賦此詞餞尹梅津。 送客吳皋。 正試霜夜冷,楓落長橋。 望天不盡,背城漸杳;離亭黯黯,恨水迢迢。 翠香零落紅衣老,暮愁鎖、殘柳眉梢。 念瘦腰,沈郎舊日,曾系蘭橈。 仙人鳳咽瓊簫,悵斷魂送遠,《九辯》難招。 醉鬟留盼,小窗翦燭;歌雲載恨,飛上銀霄。 素秋不解隨船去,敗紅趁、一葉寒濤。 夢翠翹。 怨鴻料過南譙。 吳文英詞作鑒賞 這是吳文英餞別好友尹惟曉的一首詞。 詞中借與友人離別之苦,進而聯繫到自己與情人的久離之苦,陳詢《海綃說詞》中所謂此詞「題外有事」,可能就是指的後一種淒苦。 「送客吳皋。 正試霜夜冷,楓落長橋」。 開篇明旨,點明「送客」:「長橋」,即吳江垂虹橋。 「試霜」、「楓落」,點出時間是霜夜楓落的秋天。 並藉以表達送別時的淒清景色。 「望天不盡;背城漸杳;離亭黯黯,恨水迢迢。 」四句以對偶形式出現,濃墨刻畫,水行相送,傷離惜別的情景。 客船面向無有盡頭的水天而去,向後一望,離城卻越來越遠。 主客離別之處已隱約可見,意味着分袂在即。 而一水迢迢,充滿離恨,也象水天遠去無盡。 「翠香零落紅衣老,暮愁鎖、殘柳眉梢。 念瘦腰,沈郎舊日,曾系蘭橈。 」寫水中、岸上所見影物,進一步描繪離情。 「紅衣」,指荷花,翠葉凋零,花老香消,情兼比興。 「殘柳」是岸上之物,它枝葉黃落,愁煙籠罩,也好象在替人惜別。 睹凋荷而傷年華,見殘柳而添離恨,遲幕之嗟,離別之恨,于此交融,令人難以為懷。 「念瘦腰」三句,是從「殘柳」生發,感舊傷今,互相映襯,愈增離思。 「沈郎」,原指沈約,用其瘦腰事以自喻。 過去也曾小泊江邊,傍柳系舟,但心情不同,以昔樂襯今苦,使離別黯然消魂之情狀愈加突出。 第36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詞鑑賞》
第36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