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誰為歌長恨? 暗殿鎖、秋燈夜雨。 敘舊期、不負春盟,紅朝翠暮。 吳文英詞作鑒賞 詞人在描寫連理海棠時,抓住特徵進行鋪陳,且情景交融,含蓄感人。 連理海棠是雙本相連的海棠。 唐玄宗李隆基寵愛楊貴妃,把楊貴妃比作海棠。 玄宗和楊妃又有世世代代為夫婦的誓言。 這篇吟詠連理海棠的詞就以李楊情事為線索展開。 「綉幄鴛鴦柱。 紅情密,膩雲低護秦樹」三句點明海棠花及所處的環境。 「綉幄」,彩綉的大帳,富貴人家用來護花。 「鴛鴦柱」指成雙成對的立柱,用來支撐大帳。 花為連理,柱亦成雙。 「紅情密」言海棠花花團錦簇,十分繁茂。 以「情密」寫花,擬人稱物。 「膩雲」常用來描摹女子云鬢,這裡以雲鬢襯香腮來比喻翠葉護紅花。 「秦樹」指連理海棠。 《閲耕錄》中記載秦中有雙株海棠,高數十丈。 此三句雖寫花,但處處照應人事,柱為「鴛鴦」,花為「紅情」、「膩雲」,花色之中如謀人面。 「秦樹」景謝此事發生於長安一帶,於是李楊故事剛一開篇就隱約可見了。 「芳根兼倚,花梢鈿合,錦屏人妒」,三句正面描寫連理海棠。 下面兩根相倚,上面花梢交合,「錦屏人」指幽居深閨女子。 海棠上下都連在一起,親密無間,使得閨中綉女羡妒不已。 「東風睡足交枝,正夢枕瑤釵燕股」,二句描寫海棠花的妖態,她在交合的枝頭沉沉睡去,而這交枝在她的夢中變成了燕股玉釵。 蘇軾詠海棠有句云:「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詞中這三句正是化用東坡詩意,寫人們連夜秉燭賞花的情景。 「灧蠟」形容蠟淚多。 「滿照」的「滿」字形容燭光明亮,「歡叢」指海棠交合的枝葉。 「嫠蟾」的「嫠」則突顯出嫦娥的孤單冷落,因自哀自憐而羞見連枝海棠。 詞的上片重在描摹連枝海棠的形態,同時句句關聯美人神態。 作者體物工細,運筆渾化,成功地做到了人情物態的水乳交融。 過片宕開一筆,從詠花轉而敘人事。 「人間萬感幽單,華清慣浴,春盎風露」。 作者感嘆世間千萬不成連理的夫婦,他們過着孤獨寂莫的生活。 此句與「嫠蟾」句相呼應。 「華清」二句描寫貴妃占盡風情雨露。 「連鬟並暖,同心共結,向承恩處」。 古代女子出嫁後,將雙鬟合為一髻,示有所歸屬,夫妻恩愛,還要綰結羅帶以表同心。 楊妃承恩得寵,與明皇形影相隨。 「連」、「同」又扣合題面「連理」,並照應上片的「兼倚」、「鈿合」二句,寫人亦不離詠花。 「憑誰為歌長恨,暗殿鎖、秋燈夜雨」。 李楊情事建築在「人間萬感幽單」的基礎上,自然好景不長。 後來他們倉惶西逃,楊妃終於死在馬嵬事變中。 詞寫到李楊最歡樂處,筆鋒突然轉到香消玉殞的悲劇,援用《長恨歌》詩意,內容更深厚,聯想更豐富。 《長恨歌》中寫長恨處很多,而詞只把「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涵括到詞中,僅僅七個字:「暗殿鎖、秋燈夜雨」,卻寫出了玄宗回京後作太上皇,受到肅宗軟禁;楊妃已殞命它鄉,孤獨寂寞的情景。 “鎖」 字形容高大深邃的宮殿為夜氣籠罩,兼有被軟禁之意,夜雨燈昏,更為淒涼。 和上片的「障灧蠟,滿照歡叢」形成鮮明對照。 「敘舊期,不負春盟,紅朝翠暮」三句花人合寫。 「舊期」就是七月七日,「春盟」就是生生世世為夫婦的盟誓。 「紅朝翠暮」就是朝朝暮暮、永不分離。 意思是希望賞花之人能連理海棠一樣,永遠相隨。 這首詞描寫連枝海棠時,扣住描寫對象的特徵,寫得細密貼切。 如「芳根兼倚,花梢鈿合」、「交枝」、「瑤釵燕股」,或描摹,或比喻,從正面扣合「連枝」特點。 「錦屏人妒」、「嫠蟾冷落」,又是以對比反襯的手法來寫「連枝」。 兩相對照,形象更顯豐滿。 另外,這首詞詠物而不拘泥於物,物態人情,難分彼此,花中有人,人不離花。 如結尾幾句,若確指李楊,則盟誓在七月七,不在春日;若坐實指海棠,花不能言,難以踐約。 但若細細品味,又是句句詠花,句句寫人。 這首詞寫得精緻含蓄,意境深遠。 結構十分嚴謹,詞之上下片、起句結尾互相呼應拍合,極為精當有秩。 過去一些詞論家稱讚夢窗善用麗字,初看起來,雕繪滿眼,實際上「令無數麗字一一生動飛舞,如萬花為春。 」(《蕙風詞話》)。 此篇用麗字極多,如綉、鴛鴦、紅、芳、花、鈿等等,運用這些麗字時詞人注意到這些麗字和表現題材的切合,不使其游離于內容之外,它們都是扣緊連理海棠和李楊事的主題,是為表現其內涵服務的。 並且詞人善於用動詞調動這些麗字,使詞能達到聲情並茂的感人效果了。 ●齊天樂·與馮深居登禹陵 吳文英 三千年事殘鴉外,無言倦憑秋樹。 逝水移川,高陵變谷,那識當時神禹。 幽雲怪雨。 翠蓱濕空梁,夜深飛去。 雁起青天,數行書似舊藏處。 寂寥西窗久坐,故人慳會遇,同翦燈語。 積蘚殘碑,零圭斷璧,重拂人間塵土。 霜紅罷舞。 漫山色青青,霧朝煙暮。 岸鎖春船,畫旗喧賽鼓。 吳文英詞作鑒賞 第34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詞鑑賞》
第34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