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詞由表及裡,從外到內,步步深入,層層開掘,上半闋側重於外形,下半闋多偏重於內心。 「日晚倦梳頭」、「欲語淚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動作和神態。 這裡所寫的「日晚倦梳頭」,是另外一種心境。 這時她因金人南下,幾經喪亂,志同道合的丈夫趙明誠早已逝世,自己隻身流落金華,眼前所見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從中來,感到萬事皆休,無窮索寞。 因此她日高方起,懶于梳理。 「欲語淚先流」,寫得鮮明而又深刻。 這裡李清照寫淚,先以「欲語」作為鋪墊,然後讓淚奪眶而出,簡單五個字,下語看似平易,用意卻無比精深,把那種難以控制的滿腹憂愁一下子傾瀉出來,感人肺腑、動人心弦。 詞的下半闋着重挖掘內心感情。 她首先連用了「聞說」、「也擬」、「只恐」三組虛字,作為起伏轉折的契機,一波三折,感人至深。 第一句「聞說雙溪春正好」陡然一揚,詞人剛剛還流淚,可是一聽說金華郊外的雙溪春光明媚、遊人如織,她這個平日喜愛遊覽的人遂起出遊之興,「也擬泛輕舟」了。 「春尚好」、「泛輕舟」措詞輕鬆,節奏明快,恰好處她表現了詞人一剎那間的喜悅心情。 而「泛輕舟」之前着「也擬」二字,更顯得婉曲低回,說明詞人出遊之興是一時所起,並不十分強烈。 「輕舟」一詞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鋪墊和烘托,至「只恐」以下二句,則是鋪足之後來一個猛烈的跌宕,使感情顯得無比深沉。 這裡,上半闋所說的「日晚倦梳頭”、“欲語淚先流」 的原因,也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這首詞藝術表現上的突出特點是巧妙運用多種 修辭手法,特別是比喻。 詩歌中用比喻,是常見的現象;然而要用得新穎,卻非常不易。 好的比喻往往將精神化為物質,將抽象的感情化為具體的形象,饒有新意,各具特色。 這首詞裡,李清照說:「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 同樣是用誇張的比喻形容「愁」,但她自鑄新辭,而且用得非常自然妥帖,不着痕跡。 我們說它自然妥帖,是因為它承上句“輕舟」 而來,而「輕舟」又是承「雙溪」而來,寓情於景,渾然天成,構成了完整的意境。 ●聲聲慢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慼慼。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曉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詞作鑒賞 《聲聲慢》又名《勝勝慢》,清照這首詞改押入聲韻,並屢用疊字和雙聲字,這就變舒緩為急促,變哀惋為淒厲。 此詞以豪放縱恣之筆寫激動悲愴之懷,不能列入婉約體。 這首作法獨特的詞,就其內容而言,是一篇悲秋賦。 開端三句用一連串疊字寫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 情,從「尋尋覓覓」開始,可見她從一起床便百無聊賴,如有所失,於是東張西望,彷彿飄流海洋中的人要抓到點什麼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點什麼來寄託自己的空虛寂寞。 下文「冷冷清清」,是「尋尋覓覓」的結果,不但無所獲,反被一種孤寂清冷的氣氛襲來,使自己感到淒慘憂戚。 於是緊接着再寫了一句「淒淒慘慘慼慼」。 僅此三句,定下一種愁慘而淒厲的基調。 「乍暖還寒時候」是此詞的難點之一。 此詞作於秋天,但秋天的氣候應該說「乍寒還暖」,只有早春天氣才能用得上「乍暖還寒」。 所以,這首詞是寫一日之晨,秋日清晨,朝陽初出,故言「乍暖」;但曉寒猶重,秋風砭骨,故言「還寒」。 至于「時候」二字宋時已與現代漢語無殊了。 「最難將息」句則與上文「尋尋覓覓」句相呼應,說明從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曉來風急」,「曉」,通行本作「晚」。 從全詞意境來看,應該是「曉」字。 說「曉來風急”,正與上文「乍暖還寒」相合。 古人晨起於卯時飲酒,又稱「扶頭卯酒」。 這句是說借酒無法消愁「雁過也」的「雁」,是南來秋雁,正是往昔北方見到的,所以說“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了。 這一句是虛寫,以寄寓作者的懷鄉之情。 下片由秋日高空轉入自家庭院。 園中開滿了菊花,秋意正濃。 這裡「滿地黃花堆積」是指菊花盛開,而非殘英滿地。 「憔悴損」是指自己因憂傷而憔悴瘦損,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謝。 正由於自己無心看花,雖值菊堆滿地,卻不想去摘它賞它,然而人不摘花,花當自萎;及花已損,則欲摘已不堪摘了。 這裡既寫出了自己無心摘花的鬱悶,又透露了惜花將謝的情懷,筆意深遠。 「守著窗兒”句,寫獨坐無聊,內心苦悶之狀,比「尋尋覓覓」三句又過之而無不及。 這一句從反面說,好象天有意不肯黑下來而使人尤為難過。 “梧桐」 兩句兼用溫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詞意,把兩種內容融而為一,筆直情切。 最後以「怎一個愁字了得」句作收,是獨辟蹊徑。 自庚信以來,詩人寫愁,多半極言其多。 這裡卻化多為少,只說自己思緒紛茫複雜,僅用一個「愁」字如何包括得盡。 妙又不說明於一個「愁」字之外更有什麼心情,即戛然而止。 表面上有「欲說還休」之勢,實際上已傾瀉無遺。 第30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詞鑑賞》
第30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