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星河轉,人間簾幕垂」,以對句作景語起,但非尋常景象,而有深情熔鑄其中。 「星河轉」謂銀河轉動,一「轉」字說明時間流動,而且是頗長的一個跨度;人能關心至此,則其中夜無眠可知。 「簾幕垂」言閨房中密簾遮護。 簾幕「垂」而已,此中人情事如何,尚未可知。 「星河轉」而冠以「天上」,是尋常言語,「簾幕垂」表說是「人間」的,卻顯不同尋常。 「天上、人間」對舉,就有「人天遠隔」的含意,份量頓時沉重起來,似乎其中有沉哀欲訴,詞一起筆就先聲奪人。 此詞直述夫妻死別之悲愴,字面上雖似平靜無波,內中則暗流洶湧。 前兩句蓄勢「涼生枕簟淚痕滋」一句。 至直瀉無餘。 枕簟生涼,不單是說秋夜天氣,而是將孤寂淒苦之情移於物象。 「淚痕滋」,所謂「悲從中來,不可斷絶」,至此不得不悲哀暫歇,人亦勞瘁。 「起解羅衣聊問夜何其」,原本是和衣而臥,到此解衣欲睡。 但要睡的時間已經是很晚了,開首的「星河轉」已有暗示,這裡「聊問夜何其」更明言之。 「夜何其」,語出《詩夜未艾「、」夜如何其?夜綉(向)晨「,意思是夜深沉已近清晨。 」聊問“是自己心下估量,此句狀寫詞人情態。 情狀已出,心事亦露,詞轉入下片。 下片直接抒情「翠貼蓮蓬小,金銷藉葉稀」為過片,接應上片結句「羅衣」,描繪衣上的花綉。 因解衣欲睡,看到衣上花綉,又生出一番思緒來,「翠貼」、「金銷」皆倒裝,是貼翠和銷金的兩種工藝,即以翠羽貼成蓮蓬樣,以金綫嵌綉蓮葉紋。 這是貴婦人的衣裳,詞人一直帶著,穿著。 而今重見,夜深寂寞之際,不由想起悠悠往事。 「舊時天氣舊時衣」,這是一句極尋常的口語,唯有身歷滄桑之變者才能領會其中所包含的許多內容,許多感情。 「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句的「舊家時」也就是「舊時」。 秋涼天氣如舊,金翠羅衣如舊,穿這羅衣的人也是由從前生活過來的舊人,只有人的「情懷」不似舊時了!尋常言語,反覆誦讀,只覺字字悲咽。 以尋常言語入詞,是易安詞最突出的特點,字字句句鍛鍊精巧,日常口語和諧入詩。 這首詞看似平平淡淡,只將一個才女的心思娓娓道來,不驚不怒,卻感人至深。 ●菩薩蠻 李清照 歸鴻聲斷殘雲碧。 背窗雪落爐煙直。 燭底鳳釵明,釵頭人勝輕。 角聲催曉漏,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難,西鳳留舊寒。 李清照詞作鑒賞 這首詞作於作者南渡以後的最初幾年,以尋常詞語抒發作者曲折多致的心緒變換,是一首寫鄉愁的作品。 「歸鴻聲斷殘雲碧,背窗雪落爐煙直”,一寫外景,一寫內景,外景遼闊高遠,我們面前展示了廣袤無垠的空間;內景狹小偪窄,我們面前呈現了靜謐岑寂的境界。 「歸鴻聲斷」,是寫聽覺:“殘雲碧」 是寫視覺,短短一句以聲音與顏色渲染了一個淒清冷落的環境氣氛。 那嘹嘹喨亮的雁聲漸漸消失了,詞人想尋覓它的蹤影,可是天空中只有幾朵碧雲。 聽歸鴻,望碧雲,古詩詞中往往寄託着旅愁;望歸鴻而思故里,見碧雲而起鄉愁,似乎已成定規。 詞人這裡借歸鴻碧雲抒發的就是自己悵然若失的情緒。 稍頃,窗外飄下了紛紛揚揚的雪花,室內升起了一縷爐煙。 雪花與香煙內外映襯,給人以靜而美的印象。 「爐煙」 下着一「直」字,形象更為鮮明,似乎室內空氣完全靜止了,香煙垂直上升,紋絲不動。 此處以窗外的雪花作室內香煙的背景,匠心獨運,活寫氣氛之靜與王維名句「大漠孤煙直」有異曲同工之妙。 「燭底鳳釵明,釵頭人勝輕」,描寫作者形容服飾,只見燭光的映照下她頭上插戴着鳳釵,以及鳳釵上所裝飾的用綵綢或金箔剪成的人勝或花勝。 「人勝」、「花勝」都是古代婦女於人日(正月初七)所戴飾物。 而詞人的一腔哀怨,卻通過它們傳遞給讀者。 一個「明」字和一個「輕」字,看似愉快,卻給人以哀愁的感覺。 雁斷雲殘、雪落煙升的淒清氣氛中,人物的情緒自然不會歡暢;而燭底的鳳釵即使明,也只能是閃爍着微光;鳳釵上的人勝即使輕,也只能是顫巍巍的晃動。 從「殘雲碧」到「鳳釵明」再到「曙色回牛斗」,既表明空間從寥廓的天宇到狹小的居室以至枕邊,也說明時間從薄暮到深夜,以至天明。 角聲是指軍中的號角,漏是指古代的計時器銅壺滴漏,引申為時刻、時間;着一「催」字,似乎是一夜角聲把曉色催來,反映了詞人徹夜不眠的苦況。 這裡詞人通過客觀景物的色彩、聲響和動態,表現主人公通宵不寐的神態。 轉眼已到了白天,陽光明媚春意盎然,報春的梅花想是開放了。 詞人不禁產生一股遊興。 然而此念方生,即已縮回。 「春意看花難」,何以難呢?因為時早春,西風還留有餘威,外出看花,仍然受到料峭春寒的威脅,所以詞人說「西風留舊寒」詞人如今人既憔悴,心亦淒涼,不欲看花,其原因何止畏寒一端這「舊寒」不只是天寒,而且是心寒。 既想賞花,又怕春寒這是曲筆,表現了婉約詞特有的情致,增強了抒情力度。 這首詞運用曲筆,以淺淡之語寫深摯之情,意味雋永,值得用心玩賞。 ●一剪梅 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李清照詞作鑒賞 第30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詞鑑賞》
第30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