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片寫離別之後心情。 過片仍寫居者行人走後的淒愴情懷。 「雁過斜陽,草迷煙渚」,這是「蘭舟」去後所見之景,正是為了引出、烘托「如今已是愁無數」。 這裡景物所起的作用與上文又略不相同了。 上片寫傷別,下片寫愁思,其間又能留下一些讓人想象、咀嚼的空白,可謂不斷不粘、意緒相貫。 句中的「如今」,連繫下文來看,即指眼前日落黃昏的時刻。 黃昏時刻已經被無窮無盡的離愁所苦,主人公便就擔心,今晚將怎樣度過。 詞人並不逕把此意說出,而是先盪開說一句「明朝」,然後再說「今宵」:明朝如何過且莫思量,先思量如何過得今宵去。 「思量如何過」這五個字的意思實為兩句中的「明朝」、「今宵」所共有,詞筆巧妙地分屬上下句,各有部分省略。 上句所「思量」者是「如何過」,下句「如何過」即是所「思量」者,均可按尋而知。 這種手法,詩論家謂之「互體」。 由於「明朝」句的襯墊,把離愁無限而今晚如何過的主意,益發重重地烘托出來。 此處直抒別情,與前面對薄暮黯淡景色的描寫所起的渲染烘托相應對。 此詞用語淺淡而情意深濃。 詞之上片先抒情,然後情景交融,景語的點綴為情語服務;下片先寫景後抒情,使全詞具有錯綜的結構,結體頗有整中有散、統一中求變化的特色。 ●臨江仙·送光州曾使君 周紫芝 記得武陵相見日,六年往事堪驚。 回頭雙鬢已星星。 誰知江上酒,還與故人傾。 鐵馬紅旗寒日暮,使君猶寄邊城。 只愁飛詔下青冥。 不應霜塞晚,橫槊看詩成。 周紫芝詞作鑒賞 此為送別詞。 詞之上片由此番遽別,憶及上次分別後六年闊別的情景,自然地將眼前的傷離意緒反跌出來。 下片運用想象手法,擬寫友人邊地的生活情狀,委婉曲折地表達了鼓勵他邊塞建功立業的情意。 全詞表情達意十分熨貼動人,表現手法別具一格,堪稱送別詞中的佳作。 開篇「記得武陵相見日,六年往事堪驚。 」「記得」二字將詞帶入對往事的回憶之中。 武陵,今湖南常德市。 「相見日」三字,雖極平常,但卻包含着那次相聚中種種快樂的情事,極為明白而又十分含蓄。 從那以後,他們闊別六年之久,兩人都嘗盡了天涯作客的況味。 這一切,作者只用「往事堪驚」四字一筆抹過,簡括地表現出辛酸沉痛,不堪迴首的情緒。 「回頭雙鬢已星星」,現見面,兩人鬢髮已經花白了。 這句上片是關合前後的過渡句。 正因為詞人對他們的武陵相會有着美好的記憶,而對分別以來的生活感到很哀傷,所以,他非常希望剛剛重新見面的朋友能長期一起,以慰寂寞無聊之思,以盡友朋相得之歡。 「誰知江上酒,還與故人傾」。 哪知道又要這樣匆匆作別呢?「誰知」、「還與」的搭配,表達了作者對這次分別事出意料,與願望乖違,但又不得不送友人登程的傷離情緒。 雖說詞只寫江上杯酒相傾的一個細節,實際上,他們盡情傾訴六年闊別的衷腸,以及眼前依依惜別的情懷,都涵括裡面了。 下片是對曾使君到達光州邊地後生活和心境的想象。 過片二句,上句有情有景,境界雄闊悲壯。 寒日的傍晚,一派蕭瑟的邊塞上,鐵馬奔馳,紅旗飄揚,士氣高昂,真是令人激奮的場面。 使君不僅身其中,而且還是長官和塞主。 一般詩人的筆下,久守邊城,則不免要流露出思歸的淒愴之情。 而這首詞則一反常調,別出新意。 作者想象曾使君為豪壯的軍隊生活所激發,根本不想離開邊地,反而擔心皇帝下詔書,命令他回京,「只愁飛詔下青冥」,使他不能繼續獃那裡。 他何以要留戀邊地呢?詞的最後兩句作了剖露:「不應霜塞晚,橫槊看詩成。 」「不應」,不顧。 「霜塞晚」,呼應上文「寒日暮」。 張相《詩詞曲語辭彙釋》串解這幾句云:「言只恐詔宣入朝,不顧使君邊塞,正有橫槊之詩興也。 」橫槊賦詩,語出元稹《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並序》,雲「曹氏父子鞍馬間為文,往往橫槊賦詩」。 後來引用它讚揚人的文才武略。 詞從友人的角度想象,說他熱愛雄壯的邊塞生活,並有寫詩讚美的豪興。 作為一首送別詞,它的真正用意是勉勵友人邊塞上施展文武才幹,為國立功。 此詞寫惜別之情,卻一反常態,花費較多筆墨回憶六年闊別中兩人天各一方、辛苦勞頓的種種情狀,為抒寫別情作了蓄勢充足的鋪墊。 這種寫法,具有較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顯示了作者的高超才情。 ●鷓鴣天 周紫芝 一點殘紅欲盡時,乍涼秋氣滿屏帷。 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 調寶瑟,撥金猊。 那時同唱鷓鴣詞。 如今風雨西樓夜,不聽清歌也淚垂。 周紫芝詞作鑒賞 這首詞寫秋夜懷人,迴環婉曲,情景相生,而吐語天成,毫無着力痕跡。 詞中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懷念的對象是一位歌女,因久別相思而為之「淚垂」。 孫競評周詞曰:「清麗婉曲。 」移評此詞,亦可謂中肯之語。 上片首句「一點殘紅欲盡時」,寫夜靜更闌,孤燈將滅的景象。 不說孤燈殘燭,而說「一點殘紅」,蓋油將盡則焰色暗紅,形象更為具體。 寫燈,則燈畔有人;寫殘,則燈欲盡而夜已深;注意到「殘紅欲盡」,則夜深而人尚無眠,都可想見。 到下句「乍涼秋氣滿屏幃」,則從感覺涼氣滿屏幃這一點上進一步把「人」寫出來了。 第28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詞鑑賞》
第28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