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愈加清楚地見出,上片云云,與其說是對神仙世界的嚮往,毋寧認作對玉皇大帝的狎弄。 這倒也不難理解,感覺到人世的壓抑、渴望到天國去尋求精神解脫的痴人固然所多有;而意識到天國無非是人世的翻版,不願費偌大氣力,換一個地方來受束縛的智者亦不算少。 詞人就是一個。 他向何處去寄託身心呢? 山麓水湄而外,惟有詩境與醉鄉了。 於是有「詩萬首,酒千觴」,有「且插梅花醉洛陽」。 洛花以牡丹為最。 宋周敦頤《愛蓮說》云:「牡丹,花之富貴者也。 」詞人志向高遠自然不肯垂青於自唐以來,頗受推崇的牡丹,而寧取那「千林無伴,淡然獨傲霜雪」(《念奴嬌》)的梅花了。 清人黃蓼園曰:「希真梅詞最多,性之所近也。 」(《蓼園詞選》)「故而詞人不說」且插牡丹醉洛陽「,偏雲」且插梅花醉洛陽“,蓋另有寄託。 作者選中梅花,是取其品性高潔以自比。 「高潔」與「疏狂」,一體一用,一里一表,有機地統一詞人身上。 惟其品性「高潔」,不願與世俗社會沆瀣,才有種種「疏狂」。 此詞體現了詞人鄙夷權貴、傲視王侯的風景,讀來令人感佩。 無論從內容或藝術言之,這首詞都堪稱朱詞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一首「天資曠遠」,婉麗流暢的小令。 全詞清雋諧婉,自然流暢,而且前後呼應,章法謹嚴。 上片第一句「天教懶慢帶疏狂」,下片的「詩萬首,酒千觴,幾曾着眼看侯王」和「且插梅花醉洛陽」,表現了詞人的瀟灑、狂放和卓爾不群,照應了「疏狂」:「玉樓金闕慵歸去」則照應了「懶慢」。 ●好事近·漁父詞 朱敦儒 首出紅塵,醒醉更無時節。 活計綠蓑青笠,慣披霜沖雪。 晚來風定釣絲閒,上下是新月。 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鴻明滅。 朱敦儒詞作鑒賞 詞人前後寫了六首漁父詞(均調寄《好事近》)來歌詠其晚年寓居嘉禾的閒適生活。 這是其中的一首,寫得情趣盎然,清雅俊朗,流露出一股閒曠的風致。 開頭一句表明自己放棄官場生活的堅決。 「搖首」二字很形象,既對「紅塵」否定,又不置一辭,這是一種輕蔑不屑的態度,亦如杜甫《送孔巢父謝病歸游江東》詩所云「巢父掉頭不肯住,東將入海隨煙霧」之意。 何以如此,詞人未點破,緊接的一句只把原因推到自己的志趣與官場格格不入。 一旦「搖首出紅塵」,作了個煙波釣徒,才能「醒醉更無時節」。 這兩句語言明快質樸,同時又極傳情,一種超脫塵世的輕快感溢於言表。 三、四句則進而寫漁父生活,兼具張志和《漁父》詞和柳宗元《江雪》詩之意。 這裡,漁父生涯既不全然象「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寫的那樣浪漫,又不全象「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寫的那樣苦寒。 「綠蓑青笠」,白鷺桃花,「披霜沖雪」,獨釣寒江,都是詞人恬淡自適的慣常生活狀態。 後片切然個斷面,進一步表現閒適生活的可愛。 江湖上也有風浪,但與官場風波比較,則顯得可愛多了。 而到「晚來風定」時候,更有一番景緻:新月當空,釣絲不動,水平如鏡,上下天光,表裡澄徹。 作者用洗煉的筆墨勾勒出一幅清雅的圖畫。 「釣絲閒」、「上下是新月」,寫水靜,空靜,一切皆靜的周圍環境。 而這幅靜態的畫面上,作者最後加上奇妙的一筆——一隻縹緲的孤鴻,明滅于遠空,那是靜的背景上的一個動點,而它的動感不是來自位置的移動而是來自光線的變化。 這畫境還具有一種象徵的意義:那風平浪靜的江景,顯然是詞人「澄懷」的反映;那「縹緲孤鴻影」,也是一個自由出沒于江上的幽人的寫照。 這首詞上片以抒情起,下片以寫景結,用簡筆勾勒出詞人閒適生活的一個斷面。 詞中寫實與象徵手法結合,意境完整高遠而又空靈。 ●感皇恩 朱敦儒 一個小園兒,兩三畝地。 花竹隨宜旋裝綴。 槿籬茅舍,便有山家風味。 等閒池上飲,林間醉。 都為自家,胸中無事。 風景爭來趁遊戲。 稱心如意,剩活人間幾歲。 洞天誰道、塵寰外。 朱敦儒詞作鑒賞 這首小詞語淺而意深,節短而韻長,表露了作者晚年淡泊曠遠的志趣。 起首「一個小園兒,兩三畝地」二句語言平易淺白。 「一個」、「兩三畝」這些小數目,如話家常,十分親切。 同時,也透出主人公知足寡慾的人生態度。 「花竹隨宜旋裝綴」一句承上。 開闢了一個兩三畝地的小園兒,馬上隨方位地勢之所宜,隨品種配搭之所宜,栽花種竹,點綴園子。 花與竹是園林常景,也有代表性。 蘇軾《司馬君實獨樂園》詩:「中有五畝園,花竹秀而野」;黃庭堅《次韻文潛同遊王舍人園》詩:「移竹淇園下,買花洛水陽;風煙二十年,花竹可迷藏」。 「便有山家風味」一句,既總結上文,又漾出作者的怡悅之情。 前面幾句寫景之後,畫面上出現了詞人的自我形象:「等閒池上飲,林間醉。 」栽花藝竹之餘,詞人小具杯盤,徐圖一醉。 這種徜徉山水,從容度日的方式,正是自來遁跡山林者所樂的境界。 詞裡突出地表現了這種閒適、超脫的襟懷。 由景物入筆,又以景寫人作為,很好地表達了詞人的山水性情。 第28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詞鑑賞》
第28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