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詞人身世坎坷,縱不多情,也會多思啊。 他原籍洛陽,青年時期,志行高潔,不樂仕進。 宋欽宗靖康年間,曾被召至汴京,將任為學官,他推辭說:「麋鹿之性,自樂閒曠,爵祿非所願也。 」固辭還鄉裡(《宋史。 文苑傳》)。 及金兵攻陷京都,他攜眷屬避亂南下。 可以設想,他的夫人和他是患難與共,伉儷情深。 他《昭君怨》一詞裡,寫他喪妻以後,「淚斷愁腸難斷,往事總成幽怨。 幽怨幾時休?淚還流!」又一首《驀山溪》詞裡說:「鴛鴦散後,供了十年愁;懷舊事,想前歡,忍記丁寧語!」這些都反映出他們夫婦之間的篤厚感情。 而喪偶以後的幽怨愁思,又是百計難遣。 這月白風清之夜,恐怕更難怎能免除「多情」了當他一個人孤孤單單臥冰簟上的時候,他的幽情苦緒汕然而生:「可惜宵人不見,角枕爛衾虛設。 」他把無限的哀思凝縮這兩句裡,成為全詞的警句,看來似乎無典,實際上是化用《詩經·唐風》裡的詩句,渾然無跡,可以看出他的善於融化古代詩句的才情。 「宛轉無眠,起來閒步,露草時明滅。 」從這幾句裡,可以看出他心緒不安,想儘力排遣,然而「此情無計可消除」,他徘徊往複,不覺得玉繩西轉,已近黎明,徘徊愈久,情思愈苦。 「畫樓殘角嗚咽」,殘角的嗚咽聲,是他所賦予殘角的心聲,與上片的「寒蟬淒切」遙遙相應。 由「淒切」到「嗚咽」,反映出他從黃昏到黎明間哀思的發展。 這首詞通過對秋夜景物的點染,表達出詞人的情意,以景語始,以景語終。 同時詞人又巧妙地化用古代詩文,自然貼切,已臻化境。 ●鷓鴣天 朱敦儒 唱得梨園絶代聲。 前朝惟數李夫人。 自從驚破霓裳後,楚秦吳歌扇裡新。 秦嶂雁,越溪砧。 西風北客兩飄零。 尊前忽聽當時曲,側帽停杯淚滿巾。 朱敦儒詞作鑒賞 據考,此詞是作者專為北宋末年汴京名妓李師師所作。 唐玄宗曾選樂工三百人及宮女數百人居宜春北苑練習歌舞,亦稱梨園弟子。 詞起首二句「唱得梨園絶代聲,前朝惟數李夫人」,意謂能得唐代梨園之遺聲,歌藝絶妙,無可倫比的只有「前朝」的李師師了。 「前朝」,前任皇帝位的時期,這裡指宋徽宗時。 民間傳說師師曾被召入宮中,封為瀛國夫人,故人們都習慣尊稱為李夫人。 南宋初年,人們談到李師師總是與徽宗皇帝的昏庸荒淫致有滅亡的慘痛歷史教訓聯繫起來。 師師是令人同情的。 當靖康元年正月,北宋國勢危急,以欽宗為首的統治集團接受了金人議和退兵的條件,為繳納金人的巨額金帛汴京城內大肆搜括,師師被抄家。 第二年北宋滅亡了,徽宗和欽宗被俘北去。 李師師同中原許多居民一樣,歷盡艱辛逃難到了江南。 作者即是湖湘與之偶遇有感,才寫下了這首詞。 劉子翬《汴京紀事》詩云:「輦轂繁華事可傷,師師垂老過湖湘,縷衣檀板無人識,一曲當時動帝王。 」可見南宋初年師師確實湖湘一帶,隱姓埋名,依舊賣藝為生。 「自從驚破霓裳後,楚奏吳歌扇裡新」二句正面表述了師師靖康之際的遭遇。 「霓裳」指唐代宮廷的「霓裳羽衣舞」。 白居易《長恨歌》的「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即指唐玄宗與楊玉環的驕奢淫樂致有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和靖康之變,歷史教訓方面有某種相似之處,所以詞人借「驚破霓裳」以喻北宋滅亡。 「自從驚破霓裳後」,師師生活發生劇變,忽然失去皇帝的寵幸,再度流落民間賣藝。 歌妓們演唱時以曲名書於歌扇,由聽眾點唱,所謂「歌盡桃花扇底風」即唱完扇上列出之歌曲。 詞的上片以「前朝」、「驚破」、「扇裡新」等詞語表示師師生活變化的軌跡,概括了她一生的命運。 師師的命運又暗與北宋滅亡的命運有着聯繫。 詞的下片突出表達作者悲痛感慨之情。 過片以虛寫而製造了悲傷淒涼的抒情氛圍。 「秦嶂雁,越溪砧」是指北方南飛的雁唳和南方婦女的搗衣聲。 這兩種聲音寂寞的夜裡都會給客寄他鄉的人以悲傷淒涼之感,真是:「雁已不堪聞,砧聲何處村」。 朱敦儒與李師師都同是流落南方的北客。 當西風蕭瑟的秋夜,詞人不禁感到他與師師都象落葉飄零的身世了。 這兩位飄零的北客異鄉萍水相逢,流落的命運使他們產生相互的同情。 所以當詞人酒席之前忽然聽到熟悉的師師所唱的「當時曲」,恍然確知這就是「唱得梨園絶代聲」的李夫人時,對師師的同情,和自己國破家亡、倉皇避難的傷痛,一齊迸湧出來。 「側帽」,冠帽歪斜,表示生活潦倒的頽放之狀:「停杯」表示心情異常激動,痛苦情緒無法排解。 這很形象地傳達出了當時作者的心情,他激動感慨得「側帽停杯」,掩面痛哭。 朱敦儒這首小詞低回宛轉深切感人。 它以反映歌妓李師師的不幸遭遇並表示對她的同情,從側面接觸了靖康之變的重大曆史題材,表達了士大夫深沉的悲痛和愛國的情感。 ●臨江仙 朱敦儒 信取虛空無一物,個中著甚商量。 風頭緊後白雲忙。 風元無去住,雲自沒行藏。 莫聽古人閒話語,終歸失馬亡羊。 自家腸肚自端詳。 一齊都打碎,放出大圓光。 朱敦儒詞作鑒賞 這首《臨江仙》以禪語入詞,通篇說理,貴理趣之通脫,有一種虛空之美。 上片以形象描寫來闡釋佛家教義。 「信取」兩句拈出了萬緣皆空的話頭叫破全章題旨。 「信取」,即相信上了的意思。 「取」字助詞,意近於「得」。 第28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詞鑑賞》
第28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