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夕大風,是日始寒。 」以此參驗詞意,知為九月十五日西園習射,有感於「當筵虎士」之勇而自嘆流年,衰病,感慨無力報國之作。 其具體寫作年代不可確考,大約作於織興八年(1138)作者再次知建康府時期。 當時,北方大片國土為金兵所據,南宋王朝只擁有半壁河山,建康已成為扼江守險、支援北伐年需的重鎮。 詞中所寫秋事,習射等均與宋金戰事有關。 上片寫夜飲,一片蕭瑟淒涼的氣氛中,出現了一個「起瞰高城回望,寥落關河千里,一醉與君同」的詞人形象。 起首一句,寫深秋時節,寒霜遍地,碧天清肅。 第二句,「秋事」,指秋收、制寒衣等事,着此二字,表達了詞人西風相催、寒冬將至之際對前方將士的深切關注之情。 「寒聲」二句,生動地描繪出寒聲不是一響而過,而是直入梧桐的枝葉深處,鳴響不止。 此二句熔情於景,寄寓了詞人,內心深處的沉憂。 「起瞰」三句,為排遣國土淪喪、山河破碎的沉痛之感,只好借酒銷愁,與客同醉。 歇拍兩句詞意頓時揚起,寫清曉習射的情景:正當詞人與客酣飲之際,軍中響起密集的鼓聲,一片喧閙聲中,報道東方欲曉,演武場上走馬馳射,場面緊張而熱烈。 下片寫西園習射的情景。 「歲將晚」句至「雙雁」句,寫座中客客正當盛年,武場較勝,歡談笑語,爭相誇美,不禁引起遲暮之年的詞人對往事的回憶,使他以自詰的語氣喟嘆英雄已老、虎士威猛,嘆惜自己壯志未酬身先老,羡慕「當筵虎士」英武驍勇報國有期,抒發了詞人渴望為國效力的雄心壯志。 結拍兩句,以慷慨悲涼的筆觸,既抒寫出詞人因年事已高無力報國而慚愧不己的心情,又表達出「烈士暮年、壯心不己」的豪邁情懷。 此二句筆力雄健,詞情沉鬱而又蒼勁。 此詞為葉夢得的代表作之一。 全詞筆力雄健,詞情沉鬱而又蒼健,顯示了作者高超的藝術功力。 詞中上片言「回望」,結句說「迴首」,前後貫通,反覆言說,繫念國事,北伐中原之意至為深切,深深反映了詞人「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情懷。 整首詞于衰病之嘆中,“與客習射的雄健背景上,透着高遠與豪邁,讀來令人為作者赤誠的愛國心所鼓舞和振奮。 ●臨江仙·與客湖上飲歸 《夢得 不見跳魚翻曲港,湖邊特地經過。 蕭蕭疏雨亂風荷。 微雲吹散,涼月墮平波。 白酒一杯還徑醉,歸來散髮婆娑。 無人能唱採蓮歌。 小軒倚枕,檐影掛星河。 《夢得詞作鑒賞 此詞抒寫作者與客湖上飲歸的情懷。 詞之片寫宴集既散,餘興未盡,下片寫湖上歸來後的心情。 全詞風格于簡淡中見含蓄。 上片起首兩句寫詞人于宴集結束後,興緻猶濃,特地繞道來到湖邊,原想看看湖邊港灣水草茂密之處那些翻跳出水、閃着白光的魚兒,但夜色朦朧,湖水平靜,只聽得雨聲稀朗,打落隨風翻亂的荷葉上。 這首兩句是倒裝句,表現出作者的體物入微。 「卻傍水邊行,葉底跳魚浪自驚。 」(《南鄉子》)觀看魚兒從水中跳起又落下本是他的樂趣,但眼前天暗波平,只有晚風疏雨翻亂荷葉的蕭蕭之聲。 忽然,風過處,雲散去,一片涼月,影入湖中。 這裡不說是月影,而要說月墮平波,乃是由於作者正注目沉沉湖水,忽然湖清見月,幾疑月兒從天上落下。 過片謂詞人于酒宴之上僅僅飲下一點白酒,就竟然頗有醉意「」散髮婆娑「,極寫自己披頭散髮,徘徊納涼,以解除酒後燥熱煩悶之感。 」無人「句是說想聽支採蓮小曲,聊以解悶,但夜深人靜,無人放歌,而愁悶也只好鬱積心底,無從排遣。 這裡的」無人“,其實是藉以說明作者的沉憂和孤獨感,也是深一層的寫法。 結尾兩句寫夜深之後,作者于小軒中倚枕而臥,難以入睡,但見月光之下,屋宇飛檐,投影于地,十分清晰,天上銀河垂懸,好似掛檐角之上。 通過這一靜景描寫突出了作者月夜沉思的形象。 作者月下沉思的具體內容,詞中沒有點透,這就為讀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間,給人以意藴深長之感。 ●八聲甘州·壽陽樓八公山作 《夢得 故都迷岸草,望長淮、依然繞孤城。 想烏衣年少,芝蘭秀髮,戈戟雲橫。 坐看驕兵南渡,沸浪駭奔鯨。 轉盼東流水,一顧功成。 千載八公山下,尚斷崖草木,遙擁崢嶸。 漫雲濤吞吐,處問豪英。 信勞生、空成今古,笑我來、何事愴遺情。 東山老,可堪歲晚,獨聽桓箏。 《夢得詞作鑒賞 此為懷古傷今之作,寫於紹興三年(1133)前後,是作者被排擠出朝後複雜心態的反映。 詞的上片是對淝水之戰的回想,下片寫作者的感慨。 全詞抒發了對時局的感慨以及深沉的愛國情懷。 宋人關注稱讚葉詞「其詞婉麗,綽有溫、李之風。 晚歲落其華而實之,能于簡淡中出雄傑,合處不減靖節、東坡之妙。 」(《題材詞》)此詞即是一首「簡淡中出雄傑的作品。 」上片追憶淝水之戰。 開頭三句從眼前的城和水寫起下一「迷」字,給全篇營造出深沉、蒼涼的歷史縱深感,並且預示了「物是人非」的主題。 以下七句,集中寫淝水之役。 這幾句,先用渲染法,塑造出謝家子弟的英武形象,然後用對比和反襯法表現東晉軍隊以少勝多、大勝異族的輝煌戰績。 「烏衣」,巷名,故址今南京市東南,晉代曾是王、謝等名門貴族居住的地方。 淝水之戰中,謝安的弟弟謝石,侄兒謝玄,兒子謝琰等年輕將領顯示了出色的軍事才能,所以詞中說「烏衣年少」。 第26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詞鑑賞》
第26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