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片好夢難留的悵恨,將愁腸恨緒表現得百轉千回。 「天杳杳,路悠悠」,這是作者醒來之後,想象明天踏上征途的情況:天是這樣的遙遠,路是這樣的悠長,走着走着,離開心愛的人,也就越來越遠了。 於是他想到「鈿箏歌扇等閒休」,那位佳人身邊享受「鈿箏歌扇」的生活,已經結束了。 「鈿箏」指秦樂,「歌扇」指唱曲,顯然都是那位歌女的當行技藝。 這裡包括許許多多兩情繾綣的往事,寄寓着詞人深沉的身世感慨。 結尾兩句抒寫別恨和遲暮之感。 漢人送別,灞橋折柳,故「灞橋楊柳」即代指離別。 「年年恨」,是說離別的頻繁。 詞人浪跡天涯,到處播下相思情種,離別於他自然是時有發生的了。 「鴛浦芙蓉」句,化用賀鑄《踏莎行》中「楊柳回塘,鴛鴦別浦。 綠萍漲斷蓮舟路。 斷無蜂蝶慕幽香,紅衣脫盡芳心苦。 」句意,言浦中的綠荷于「紅衣脫盡」(即繁花凋落)後,再沒有「蜂蝶」來依慕(即無人垂顧)了。 此二句以精美工整的對仗,借物言情,表達了詞人哀嘆流年、自傷遲暮的深沉悲慨。 毛滂詞作鑒賞 生平簡介 毛滂(1060—1124?)字澤民,江山(今屬浙江)人。 元祐中,蘇軾守杭,毛滂為法曹,頗受器重。 元符初,知武康縣,改建官舍「盡心堂」,易名「東堂」,獄訟之暇,觴詠自娛其間,因以為號。 歷官祠部員外郎。 政和元年(1111)罷官歸裡,寄跡仙居寺。 後知秀州。 《宋史翼》有傳。 著有《東堂集》十捲。 《全宋詞》用《彊村叢書》本《東堂詞》增補,《全宋詞補輯》另從《詩淵》輯得二首。 其詞「情韻特勝」(《四庫總目提要》卷一九八)。 ●惜分飛·富陽僧舍作別語贈妓瓊芳 毛滂 淚濕闌乾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 此恨平分取,更無言語空相覷。 斷雨殘雲無意緒,寂寞朝朝暮暮。 今夜山深處,斷魂分付潮回去。 毛滂詞作鑒賞 此詞為作者的代表作,是作者青春戀情的真實紀錄。 詞中追憶了作者與歌妓瓊芳依依惜別的情景,抒寫了詞人孤處覊旅的淒涼心境與縈繞心頭的思念之情。 後人評價此詞「語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盡。 」起首一句,寫別離的黯然銷魂:掛滿淚珠的臉頰猶如帶露的花朵,顰蹙的黛眉象遠山一抹。 一幅嬌憐痛惜的模樣,經過這番描繪呼之慾出,躍然紙上。 它同周圍的景色化成一片,構成一種淒麗哀惋的色調,一上來就緊緊抓住讀者的心弦。 「此恨」句,說明離愁對於雙方是同樣的沉重。 但是地位的懸殊並沒有阻止一位宦遊四海的貴公子和一位煙花女子傾心相愛。 他們熱戀着,共同承受着離恨的折磨,不由得柔腸寸斷。 上片最後一句,純乎寫情,語淺情深,感人肺腑,表現了兩人木然相對的絶望之情。 下片情景交融,情意綿綿,極悱惻纏綿之能事。 「斷雨」二句,寫景色之荒殘。 零零落落的雨點,澌滅着的殘雲,與離人的心境正相印合。 而這種殘雲斷雨的淒涼景象,正象徵著這段露水姻緣已經行將結束。 從此以後,只剩下岑寂的相思來折磨着這一對再見無期的離人了。 結拍兩句,設想別後的思念,付斷魂于潮水。 此詞以淺近之語傳穠至之真情,以愁眉淚頰、斷雨殘雲等意象傳達詞人心中的深情,表達了作者對於青春戀情的沒齒難忘,具有動人心魄的藝術魅力。 ●燭影搖紅·松窗午夢初覺 毛滂 一畝清陰,半天瀟灑松窗午。 床頭秋色小屏山,碧帳垂煙縷。 枕畔風搖綠戶,喚人醒,不教夢去。 可憐恰到,瘦石寒泉,冷雲幽處。 毛滂詞作鑒賞 此詞融情人景,饒有情韻地抒寫夏日松窗午夢初覺時的感受,創造出迷離惝怳,清麗閒雅的詞境。 上片首句「一畝清陰」,極言松陰覆蓋面積之廣大;次句「半天瀟灑」,極言松樹之高爽。 意此句下綴「松窗午」三字,總括上文,兼點題面,說明以上情景,均為午夢初覺時透過窗口所看到的。 「床頭」二句寫近景。 屏山,即屏風。 「碧帳」,即綠色帳子,古代常稱「碧紗廚」。 因為窗外為松陰所籠置,所以室內光線變得非常暗淡,床頭的屏風象是蒙上一層層秋色,床上的碧紗帳子象是一縷縷綠煙。 這種景象都是從枕上看出去的,都恰到好處地描寫了松窗下的涼意,切合「午夢初覺」的特定情境。 此二句造語宛轉含蓄,詞筆工煉而傳神。 過片由寫景轉向寫人,表達了詞人自身的心懷意緒。 詞人午夢方醒,可是松陰籠置之下,又覺得涼意可人,仍然流連夢境之中,心中充滿了似夢似醒的迷蒙之感。 結拍三句,寫詞人留戀夢境的景況。 此三句為虛寫,句句輕悠縹緲。 詞人醒前所夢見的,是來到一個所,那裡有瘦石,有寒泉,有冷雲。 詞人極善於煉字煉意,「瘦」、「寒」、「冷」諸字,都是精心提煉出來的,把現實中的松窗涼意帶入夢境,又昇華為幽靜恬美,富於詩意的境界,從而產生一種引人入勝的情韻。 此詞以清泚的筆觸,將夏日炎炎烈日下詞人高臥松陰下的心懷、意緒表達得頗富詩情畫意,讀來饒有情味,引人入勝。 ●攤聲浣溪沙 毛滂 天雨新晴,孫使君宴客雙石堂,遣官奴試小龍茶日照門前千萬峰,晴飆先掃凍雲空。 誰作素濤翻玉手,小團龍。 定國精明過少壯,次公煩碎本雍容。 聽訟陰中苔自綠,舞衣紅。 毛滂詞作鑒賞 此詞是作者出席衢州知州孫(字公素)雙石堂 第25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詞鑑賞》
第25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