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將是一場災難。 「對很多公司和他們的投資者來說,這的確是一場災難(環球電信2002年1 月申請破產,債務總額達到124 億美元),但消費者卻也從中受惠不少。 美國在20世紀50年代修建的全國高速公路系統不僅使美國變得平坦,打破了地區差異,而且讓公司可以更容易地轉移到低成本的南部地區,因為勞動力和商品都可以很方便地在全國流動。 如今光纖」高速公路「在全球的鋪設讓發達國家變得更加平坦,它打破了區域主義的桎梏,創造了一個更加完整的全球商業網絡,讓服務型和知識型工作可以很方便地轉移到低成本國家。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的光纖高速公路並沒有通到美國人的家門口。 儘管很多美國通信公司不惜巨資鋪設從美國到印度的長途光纖電纜,但由於《電信法(1996)》不允許美國本地網絡公司和電話公司之間相互競爭,因此寬帶只在寫字樓裡得以普及,企業的經營成本被降低,甚至同這些企業合作的印度公司也從中獲益,但在當時美國家庭絲毫沒有享受到廉價寬帶服務的好處。 這一情況直到最近才有所改觀。 ) 和網絡過度投資的其他形式不同,光纖電纜投資帶來的效應是永久性的:光纜一旦鋪設下去就很難再挖出來,所以通信公司破產後,銀行通常會把他們接管過來,把原來1 美元鋪設的光纜以10美分的價格出售給新公司,後者繼續使用這些光纜,而且通常都會贏利。 由於每根光纜中都有很多根光纖,而每根光纖都能在1 秒鐘內傳送很多數據,這些光纜最初鋪設下去的時候,光纖的效率並沒有最大限度地得到發揮。 但是隨著技術的日臻完善,每根光纖可以傳送的聲音和數據日漸增加,成本也日益降低。 這就好像在全國高速公路上,最初車速被限制在每小時50英里(1英里=1.609千米),以後逐漸提高到60、70、80英里,最終達到150 英里,而且不必擔心會出現交通事故。 光纖「高速公路」也是一樣的道理,只不過是從國內拓展到了國際而已。 安德森在離開網景後自己開設了一家高科技公司森尼韋爾(Opsware Inc )。 第6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世界是平的》
第6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