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國家的許多天主教人士大致同意這個方案,但是這並不表明他們是一個有聯絡的宗派。 几乎沒有人全部同意作者的教會理想,也沒有人認為他涉及到了全部重要問題。 特蘭托會議所沒有根除的那些根深蒂固的弊端之中,恰有一項導致了路德教的產生。 南歐膚淺的天主教教義至今仍然保存着這樣的信念:教皇能夠為煉獄中的亡靈贖罪;付給羅馬金錢便可以買到這個保證——在一個特定祭壇上所做的每一次彌撒,都為它所祈禱的靈魂打開了通向天國之門。 另一方面,禁書目錄是源於特蘭托會議的一項制度,它已經如此不合時宜,如此臭名昭著,即使具有強烈羅馬情懷的人士,如維爾茨堡和聖波頓的主教,也建議對它進行改革。 在法國,人們認為,如果主教和教士的權利根據教會法得到妥當的保障,如果實行國家和教區的宗教會議制度,如果給予天主教國家在樞機主教團和羅馬教廷中適當的發言權,政府就會廢除那些組織條款。 似乎使所有的改革擁護者團結起來的願望是,應當改革那些關係著教會獨裁權力的陳規陋習。 而受到這場運動威脅的所有利益也齊心協力維護教皇特權的完整性。 宣稱教皇永無謬誤,是他們簡單易行的保障手段,以此來對抗那些對立的國家和教會,對抗人類的自由和權力,對抗寬容的推廣和科學的理性化,對抗謬誤和罪惡。 它成為這些人抵擋自由主義在天主教中傳播的一個共同的盾牌。 庇護九世不斷聲明,意欲獲得對於教皇永無謬誤的認可,並不是他召集會議的最初動機。 他並不要求進一步確定實際上沒有爭議的一項特權。 主教們,特別是少數派的主教,不厭其煩地說明,天主教世界從未像今天這樣尊敬和順從教皇。 事實上,他已經充分行使了教義賦予他的所有權威。 他的首次重要言論,即1846年11月的通諭,已經宣稱他是永無謬誤的,這項要求沒有引起騷動。 後來他做了一次更重要的試探,並獲得了更徹底的成功:主教們被召集到羅馬,不是作為大會代表,而是作為聽眾,從他那裡接到了一個信仰的附加條款。 但是,除了永無謬誤說之外,他還有一個強烈願望,就是要把他所珍視的某些信念建立在牢固的基礎上,以使它們流傳百世。 這些信念被收錄在《邪說彙編》中,它集中了他多年寫就的論著之精華,概括了他一生的經驗教訓。 他非常希望它們不至于湮沒。 它們是一個一致的學說的組成部分。 天主教徒沒有拒絶《邪說彙編》,但是為之解釋和辯護的熱情使它失去了鋒芒;教皇不敢拒絶承認那些溫和的解釋,因為那將使它受到抵制。 他曾私下說過,他希望惟一的解釋者就是他自己。 耶穌會修道士宣稱,《邪說彙編》就是對教皇永無謬誤說的充分認可。 羅馬教廷的高級官員指出,它是一個非正式檔案,沒有確定的官方價值。 倘若把教皇所喜愛的觀點納入這次大會的法令之中,以便把它們從辯護中解救出來,教皇可能會感到滿意。 教皇永無謬誤說是暗含而不是明示在這些觀點之中的。 只要他行為的權威沒有受到抵制,他也就不會急於暴露需要一種更精確解釋的願望而自我貶損。 庇護九世要迫切推行的信念,並非只是他個人思慮的結果,它們屬於一個大派系的學說。 這個派系忙於追求自身的目標,並不總是站在教皇一邊。 所以在困難時期,教皇曾僱傭一個惟命是從的信徒。 這個信徒又召募一批僂儸。 在他流亡期間,一個耶穌會成員請求他認可由一批最有天賦的耶穌會修士主辦並獻身于天主教事業的期刊《評論》(Review);他熱情地接受了這些建議,看起來更像一位神學家而非君主。 他有至高無上的權利需要維護,但也有一些理論上的考慮,以及過去的研究經驗和現實目標,促使他採取這種策略。 教皇的這些個人見解並非總是前後一致。 他曾使自己成為意大利愛國者和法國自由派天主教人士的偶像;他曾委派泰納(Theiner)為耶穌會眾的鎮壓者辯護;而意大利最開明的教士羅斯米尼曾是他的摯友。 在他複位後,他又受到其他勢力的影響;《天主教文明》 (Civilta Cattolica)的作者們跟隨他到羅馬,並成為他的公認的心腹,左右着他的思想。 這些人的意見同他們的教會並不一致。 他們的總頭目魯坦不同意《評論》的主張。 他預言,耶穌會將要為它所不讚成的著述負責,將喪失適應不同國家境況下的民眾情緒的靈活性,而這種靈活性卻是它繁榮昌盛的秘訣之一。 教皇對此問題的處理就是,把作者置於他的保護之下,給予他們豁免權,使他們可以部分免于根據其教會的規定所應受的約束。 他們被要求脫離其他耶穌會眾,可以查閲教會文獻。 相比教會的其他著者,更受到教會真正的、獨特的精神的熏陶,但是他們在教皇領導下做出自己的評斷。 他們是隊伍中被指定的衛隊,負責君主的個人保護。 他們勝任愉快地把教皇與耶穌會兩者的利益和思想結合為一個體系。 這樣做的是結果不是因妥協和折衷而削弱了二者的力量,而是使雙方都更為強大。 耶穌會體制在對於權力的複雜制約中顯示出的審慎和智慧,以及為了使修會應付不同境況改採取的措施,對於這些部分脫離了它的嚴厲戒律、服從于一種更加反覆無常的統治的人,並不總是能夠形成限制。 他們以自己作為耶穌會成員的能力,因他們的學說所闡發的特殊精神,而被挑選出來。 教皇任命他們,是因為他們效忠於他。 忠於教皇是耶穌會的一個品質。 教皇使他們免于耶穌會施予他們的某些約束。 他希望他們比其他耶穌會眾 第9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自由與權力 》
第9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