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王右軍與謝公詣阮公,至門,語謝:「故當共推主人。 」謝曰:「推人正自難。 」 62太極殿始成,王子敬時為謝公長史,謝送版,使王題之,王有不平色,語信云:「可擲着門外。 」謝後見王,曰:「題之上殿何若?昔魏朝韋誕諸人,亦自為也。 」王曰:「魏祚所以不長。 」謝以為名言。 63王恭欲請江廬奴為長史,晨往詣江,江猶在帳中。 王坐,不敢即言。 良久乃得及。 江不應,直喚人取酒,自飲一碗,又不與王。 王且笑且言:「那得獨飲?」江曰:「卿亦復須邪?」更使酌與王。 王飲酒畢,因得自解去。 未出戶,江嘆曰:「人自量,固為難!」 64孝武問王爽:「卿何如卿兄?」王答曰:「風流秀出,臣不如恭,忠孝亦何可以假人!」 65王爽與司馬太傅飲酒,太傅醉,呼王為「小子」。 王曰:「亡祖長史,與簡文皇帝為布衣之交;亡姑、亡姊,伉儷二宮。 何小子之有?」 66張玄與王建武先不相識,後遇于范豫章許,范令二人共語。 張因正坐斂衽,王孰視良久,不對。 張大失望,便去,范苦譬留之,遂不肯住。 范是王之舅,乃讓王曰:「張玄,吳士之秀,亦見遇于時,而使至于此,深不可解。 」王笑曰:「張祖希若欲相識,自應見詣。 」范馳報張,張便束帶造之。 遂舉觴對語,賓主無愧色。 雅量第六 1豫章太守顧劭,是雍之子。 劭在郡卒。 雍盛集僚屬自圍棋,外啟信至,而無兒書,雖神氣不變,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血流沾褥。 賓客既散,方嘆曰:「已無延陵之高,豈可有喪明之責!」於是豁情散哀,顏色自若。 2嵇中散臨刑東市,神氣不變。 索琴彈之,奏廣陵散。 曲終,曰:「袁孝尼嘗請學此散,吾靳固不與,廣陵散于今絶矣!」太學生三千人上書,請以為師,不許。 文王亦尋悔焉。 3夏侯太初嘗倚柱作書,時大雨,霹靂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色無變,書亦如故。 賓客左右,皆跌蕩不得住。 4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 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 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5魏明帝于宣武場上斷虎爪牙,縱百姓觀之。 王戎七歲,亦往看。 虎承間攀欄而吼,其聲震地,觀者無不闢易顛仆,戎湛然不動,了無恐色。 6王戎為侍中,南郡太守劉肇遺筒中箋布五端,戎雖不受,厚報其書。 7裴叔則被收,神氣無變,舉止自若。 求紙筆作書,書成,救者多,乃得免。 後位儀同三司。 8王夷甫嘗屬族人事,經時未行。 遇于一處飲燕,因語之曰:「近屬尊事,那得不行?」族人大怒,便舉□(木累)擲其面。 夷甫都無言,盥洗畢,牽王丞相臂,與共載去。 在車中照鏡,語丞相曰:「汝看我眼光,乃出牛背上。 」 9裴遐在周馥所,馥設主人。 遐與人圍棋。 馥司馬行酒。 遐正戲,不時為飲,司馬恚,因曳遐墜地。 遐還坐,舉止如常,顏色不變,復戲如故。 王夷甫問遐:「當時何得顏色不異?」答曰:「直是暗當故耳。 」 10劉慶孫在太傅府,于時人士多為所構,唯庾子嵩縱心事外,無跡可間。 後以其性儉家富,說太傅令換千萬,冀其有吝,于此可乘。 太傅于眾坐中問庾,庾時頽然已醉,幘墮幾上,以頭就穿取。 徐答云:「下官家故可有兩娑千萬,隨公所取。 」於是乃服。 後有人向庾道此,庾曰:「可謂以小人之慮,度君子之心。 」 11王夷甫與裴景聲志好不同,景聲惡欲取之,卒不能回。 乃故詣王,肆言極罵,要王答己,欲以分謗。 王不為動色,徐曰:「白眼兒遂作。 」 12王夷甫長裴公四歲,不與相知。 時共集一處,皆當時名士,謂王曰:「裴令令望何足計!」王便卿裴,裴曰:「自可全君雅志。 」 13有往來者云:「庾公有東下意。 」或謂王公:「可潛稍嚴,以備不虞。 」王公曰:「我與元規雖俱王臣,本懷布衣之好。 若其欲來,吾角巾徑還烏衣,何所稍嚴。 」 14王丞相主簿欲檢校帳下,公語主簿:「欲與主簿周旋,無為知人几案閒事。 」 15祖士少好財,阮遙集好屐,並恆自經營。 同是一累,而未判其得失。 人有詣祖,見料視財物。 客至,屏當未盡,余兩小簏,着背後,傾身障之,意未能平。 或有詣阮,見自吹火蠟屐,因嘆曰:「未知一生當着幾量屐!」神色閒暢。 於是勝負始分。 16許侍中、顧司空俱作丞相從事,爾時已被遇,游宴集聚,略無不同。 嘗夜至丞相許戲,二人歡極,丞相便命使入己帳眠。 顧至曉迴轉,不得快孰。 許上床便□(口台)台大鼾。 丞相顧諸客曰:「此中亦難得眠處。 」 17庾太尉風儀偉長,不輕舉止,時人皆以為假。 亮有大兒數歲,雅重之質,便自如此,人知是天性。 溫太真嘗隱幔怛之,此兒神色恬然,乃徐跪曰:「君侯何以為此?」論者謂不減亮。 蘇峻時遇害。 或云:「見阿恭,知元規非假。 」 18褚公于章安令遷太尉記室參軍,名字已顯而位微,人未多識。 公東出,乘估客船,送故吏數人投錢唐亭住。 爾時,吳興沈充為縣令,當送客過浙江,客出,亭吏驅公移牛屋下。 潮水至,沈令起徬徨,問:「牛屋下是何物?」吏云:「昨有一傖父來寄亭中,有尊貴客,權移之。 」令有酒色,有遙問:「傖父欲食餅不?姓何等?可共語。 」褚因舉手答曰:「河南褚季野。 」遠近久承公名,令於是大遽,不敢移公,便于牛屋下修刺詣公,更宰殺為饌,具于公前,鞭撻亭吏,欲以謝慚。 公與之酌宴,言色無異,狀如不覺。 令送公至界。 第1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世說新語》
第1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