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北百里,曰綉山,其上有玉、青碧,其木多栒,其草多芍藥、芎藭。 洧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河,其中有魚蒦、黽。 又北百二十里,曰松山。 陽水出焉,東北流注于河。 又北百二十里,曰敦與之山,其上無草木,有金玉。 溹水出於其陽,而東流注于泰陸之水;汦水出於其陰,而東流注于彭水;槐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汦澤。 又北百七十里,曰柘山,其陽有金玉,其陰有鐵。 歷聚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洧水。 又北二百里,曰維龍之山,其上有碧玉,其陽有金,其陰有鐵。 肥水出焉,而東流注于皋澤,其中多礨石。 敞鐵之水出焉,而北于大澤。 又北百八十里,曰白馬之山,其陽多石玉,其陰多鐵,多赤銅。 木馬之水了出焉,而東北流注于虖沱。 又北二百里,曰空桑之山,無草木,冬夏有雪。 空桑之水出焉,東流注于虖沱。 又北三百里,曰泰戲之山,無草木,多金玉。 有獸焉,其狀如羊,一角一目,目在耳後,其名曰羊東羊東,其鳴自譑。 虖沱之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漊水。 液女之水出於其陽,南流注于沁水。 又北三百里,曰石山,多藏金玉。 濩濩之水出焉,而東流注于虖沱;鮮于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沱。 又北二百里,曰童戎之山。 皋涂之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漊液水。 又北三百里,曰高是之山。 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沱。 其木多棕,其草多條。 滱水出焉,東流注于河。 又北三百里,曰陸山,多美玉。 美玉姜阝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河。 又北二百里,曰沂山般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河。 北百二十里,曰燕山,多嬰石。 燕水出焉,東流注于河。 又北山行五百里,水行五百里,至于饒山。 是無草木,多瑤碧,其獸多槖駝,其鳥多鶹。 歷虢之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河,其中有師魚,食之殺人。 又北四百里,曰乾山,無草木,其陽有金玉,其陰有鐵而無水。 有獸焉,其狀如牛而三足,其名曰獂,其鳴自譑。 又北五百里,曰倫山。 倫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河。 有獸焉,其狀如麋,其川在尾上,其名曰羆。 又北五百里,曰碣石之山。 繩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河,其中多蒲夷之魚。 基上有玉,其下多青碧。 又北水行五百里,至于雁門之山,無草木。 又北水行四百里,至于泰澤。 其中有山焉,曰帝都之山,廣員百里,無草木,有金玉。 又北五百里,曰錞于毋逢之山,北望鷄號之山,其風如風劦。 西望幽都之山,浴水出焉。 是有朋蛇,赤首白身,其音如牛,見則其邑大旱。 凡北次三經之首,自太行之山以至於無逢之山,凡四十六山,萬二千三百五十里。 其神狀皆馬身而人面者廿神。 其祠之,皆用一藻茞瘞之。 其十四神狀皆彘身而載玉。 其祠之,皆玉,不瘞。 其十神狀皆彘身而八足蛇尾。 其祠之,皆用一壁瘞之。 大凡四十四神,皆用稌糈米祠之。 此皆不火食。 右北經之山志,凡八十七山,二萬三千二百三十里。 東山經 東山經之首,曰木敕螙之山,北臨乾味。 食水出焉。 而東北流注于海。 其中多鱅鱅之魚,其狀如梨牛,其音如彘鳴。 又南三百里,曰杻山,其上有玉,其下有金。 湖水出焉,東流注于食水,其中多活師。 又南三百里,曰栒狀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碧石。 有獸焉,其狀如犬,六足,其名曰從從,其鳴自譑。 有鳥焉,其狀如鷄而鼠毛,其名曰蚩鼠,見則其邑大旱。 氵只水出焉。 而北流注于湖水。 其中多箴魚,其狀如倏,其喙如箴,食之無疫疾。 又南三百里,曰勃壘之山,無草木,無水。 又南三百里,曰番條之山,無草木,多沙。 減水出焉,北流注于海,其中多鱤魚。 又南四百里,曰姑兒之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桑柘。 姑兒之水出焉,北流注于海,其中多鱤魚。 又南四百里,曰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 諸繩之水出焉,東流注于澤,其中多金玉。 又南三百里,曰岳山,其上多桑,其下多樗。 濼水出焉,東流注于澤,其中多金玉。 又南三百里,曰犲山,其上無草木,其下多水,其中多堪予予之魚。 有獸焉,其狀如夸父而彘毛,其音如呼,見則天下大水。 又南三百里,曰獨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美石末涂之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沔,其中多螩鱅,其狀如黃蛇,魚翼,出入有光,見則其邑大旱。 又南三百里,曰泰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 有獸焉,其狀如豚而有珠,名曰狪狪,其鳴自譑。 環水出焉,東流注于江,其中多水玉。 又南三百里,曰竹山,錞于江,無草木,多瑤碧。 激水出焉,而東流注于娶檀之水,其中多茈羸。 凡東山經之首,自木敕螙之山以至于竹山,凡十二山,三千六百里。 其神狀皆人身龍首。 祠:毛用一犬祈,耳申用魚。 東次二經之首,曰空桑之山,北臨食水,東望沮吳,南望沙陵,西望涮湣澤。 有獸焉,其狀如牛而虎文,其音如欽。 其名曰軨軨,其鳴自譑,見則天下大水。 又南六百里,曰曹夕之山,其下多谷而無木,多鳥獸。 又西南四百里,曰嶧皋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白堊。 嶧皋之水出焉,東流注于激女之水,其中多蜃珧。 又南水行五百里,流沙三進裡,至于葛山之尾,無草木,多砥礪。 又南三百八十里,曰葛山之首,無草木。 澧水出焉,東流注于余澤,其中多珠鱉魚,其狀如肺而有目,六足有珠,其味酸甘,食之無癘。 第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山海經》
第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