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切適當課稅對象都課過了稅之後,假若國家的急需狀態,仍繼續要求新稅,那就必需對於不適當的對象課稅了。 因此,對必需品課稅,並非荷蘭共和政府的愚昧無知。 由於共和國要取得獨立,維持獨立,所以平常雖然節約異常,但遇到費用浩大的戰爭,就不得不大事舉債。 加之,荷蘭和西蘭,與其他國家不同,為了保住其存在,換言之,為不給海水所吞沒,就得花一項巨大費用,因而就得大大加重人民賦稅的負擔。 共和的政體,似為荷蘭現在的偉大的主要支柱。 大資本家,大商家,或則直接參加政府的管理,或則間接具有左右政府的勢力。 他們由這種地位,取得了尊敬和權威,所以哪怕與歐洲其他地方比較,在這一國使用資本,利潤要輕些;在這一國貨出資金,利息要薄些;在這一國從資本取得的少許收入所能支配的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要少些,但他們仍樂於居住在這一國。 這些富裕人民定居的結果,盡管荷蘭障礙繁多,該國的產業仍能在某種程度上活躍著。 設一旦國家災難發生,這共和國的政體陷於破壞,全國統治落於貴族及軍人之手,這些富裕商人的重要性,因此全然消失,他們就不會高興再住在不為人所尊敬的國家。 他們會帶著資本遷往他國,這一來,一向由他們支持的荷蘭產業和商業,就立即要緊跟在資本之後而他適了。 第三幕 論公債 第67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國富論》
第67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