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符己卯閏九月,瓊士姜君來儋耳,日與予相從。 到庚辰三月乃歸,無以贈行,書柳子厚《飲酒》、《讀書》二詩以見別意。 子歸,吾無以遣,獨此二事,日相與往還耳。 二十一日書。 【書黃魯直詩後二首(之一)】 讀魯直詩,如見魯仲連、李太白,不敢復論鄙事,雖若不入用,亦不無補于世也。 【書黃魯直詩後二首(之二)】 魯直詩文,如蝤蛑、江瑤柱,格韻高絶,盤飧盡廢,然不可多食,多食則發風動氣。 【跋文忠公送惠勤詩後】 始予未識歐公,則已見其詩矣。 其後屢見公,得勤之為人,然猶未識勤也。 熙寧辛亥,余出ヘ錢塘,過汝陰見公,屢屬余致謝勤。 到官不及月,以臘日見勤於孤山下,則余詩所謂「孤山孤絶誰肯廬,道人有道山不孤」者也。 其明年閏七月,公薨于汝陰,而勤亦退老于孤山下,不復出游矣。 又明年六月六日,偶至勤舍,出此詩,蓋公之真跡,讀之流涕,而勤請余題其後雲。 【書贈法通師詩】 「欲識當年杜伯升,飄然雲水一孤僧。 若教俯首隨繮鎖,料得而今似我能。 」仆偶云:「通師子不脫屣場屋,今何為乎?」柳子玉云:「不過似我能。 」因戲作此詩。 熙寧七年二月日。 【題鮮于子駿八詠後】 始予過益昌,子駿始漕利路。 其後八年,予守膠西,而子駿始移漕京東。 自朝廷更法以來,奉法之吏,尤難其人。 刻急則傷民,寬厚則廢法。 二者其理難通,而山峽地瘠,民貧役重,其推行為尤難。 子駿世家南隆,親族故人,散處所部,以親則害法,以法則傷恩,二者其勢難全。 是三難者萃于子駿,而子駿為之九年,其聲藹然,聞之四方。 上不害法,下不傷民,中不廢親,自講議措置至于立法定製,皆成於其手。 吏民舉欣欣然,而子駿亦自治園囿亭榭,賦詩飲酒,雍容有餘,如異時為監司者。 君子以是知其賢。 子駿以其所作八詠寄余。 余甚愛其詩,欲作而不可及,乃書其末,以遺益昌之人,使刻於石,以無忘子駿之德。 【記子由詩】 八月四日與子由同來,留小詩三首:「蔥茜門前路,行穿翠密中。 卻來堂上看,岩谷意無窮。 」「夭矯庭中柏,枯枝鵲踏消。 瘦皮纏鶴骨,高頂轉龍腰。 」「窈窕山頭井,泉通伏澗清。 欲知深幾許,聽放轆轤聲。 」子由和云:「苕山上寺,近在古城中。 苦恨河流遠,長教眼力窮。 」「盤曲山前路,流年向此消。 興亡須一弔,范叟臥山腰。 」「孤絶山南寺,僧居無限清。 不知行道處,空聽暮鐘聲。 」子由詩過吾遠甚。 熙寧十年八月四日,子瞻。 【書諸公送鳧繹先生詩後】 鳧繹先生既歿三十餘年,軾始從其子復游,雖不識其人,而得其為人。 先生為閬中主簿,以詩餞行者,凡二十餘人,皆一時豪傑名勝之流。 自景至今,凡四十餘年,而凋喪殆盡,獨張君宗益在耳。 懷先生之盛德,想諸賢之遺烈,悼歲月之不居,感人事之屢變。 故書其末,使後生想見其風流雲耳。 【題文潞公詩】 《送時郎中》詩云:「一從辭畫省,氵存歲守坤維。 久浹于藩任,常分乃睿思。 六條遵漢寄,千里奉堯咨。 按部壺漿擁,行春茜旆隨。 握蘭班已峻,拔薤化方施。 吏服蒲鞭恥,童懷竹馬期。 不藏金似粟,傾降雨如絲。 每見求民瘼,寧聞拾路遺。 責躬還掩閣,察吏更褰帷。 好續循良傳,宜刊德政碑。 奸邪隨草靡,權黠望風移。 渤海繩皆治,葵丘戍及期。 佩牛登富庶,負虎變淳熙。 雲路徵賢日,星郎拱極時。 將升嚴助室,暫輟阮咸麾。 輓鄧舟停水,思何詠載岐。 魚城初解印,鳳闕郎移墀。 曲榭青雲路,離筵白詞。 玳簪縈別恨,金酒折芳枝。 從此三巴俗,多吟蔽芾詩。 」軾嘗得聞潞公之語矣,其雄才遠度,固非小子所能窺測,至于學問之富,自漢以來,出入馳騁,略無遺者,下迨曲技小數,靡不究悉,雖篤學專門之師,莫能與之較,然世不以此稱公,豈勛德所掩覆故耶?今觀其幼時詩,精審研密,句句皆有所考,蓋其積之也久矣。 元豐二年二月二十九日書。 【自記吳興詩】 仆游吳興,有《游飛英寺》詩云:「微雨止還作,小窗幽更妍。 盆山不見日,草木自蒼然。 」非至吳越,不見此景也。 【記所作詩】 吾有詩云:「日日出東門,步尋東城游。 城門抱關卒,怪我此何求。 吾亦無所求,駕言寫我憂。 」章子厚謂參寥曰:「前步而後駕,何其上下紛紛也?」仆聞之曰:「吾以尻為輪,以神為馬,何曾上下乎?」參寥曰:「子瞻文過有理似孫子荊。 子荊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礪其齒。 』」 【書曹希藴詩】 近世有婦人曹希藴者,頗能詩,雖格韻不高,然時有巧語。 嘗作《墨竹》詩云:「記得小軒岑寂夜,月移疏影上東牆。 」此語甚工。 【記郭震詩】 蜀人任介、郭震、李畋,皆博學能詩,曉音律,相與為莫逆之交,遊蕩不覊,禮法之士鄙之。 然皆才識過人。 李順之將亂,震游成都東郊,忽賦詩曰:「今日出東郊,東郊好春色。 青青原上草,莫教征馬食。 」遂走京師上書,言蜀將亂,不報。 期年,其言乃效。 震竟不仕。 介為陝西一幕官而死。 畋稍達,仕至尚書郎。 震將死,其友往問之,側臥欹枕而言。 其友曰:「子且正身。 」震笑曰:「此行豈可復替名哉!」雖平生詼諧之餘習,然亦足以見其臨死而不亂也。 【評杜默詩】 第42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蘇東坡集 下》
第42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