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啟。 甬上奉違,忽已累月,思詠可量。 比日竊惟履茲秋暑,起居佳勝。 罪廢之跡,曲荷存眷。 差人津送,感愧無已。 未期瞻奉,伏冀以時為國自重。 不宣。 【與莊希仲四首(之四)】 某啟。 罪大責薄,重罹竄逐,遷去海上,益遠左右,但深依戀。 途次,裁謝草草,恕悉,幸甚。 【與米元章十九首(之一)】 某啟。 人至,辱書累幅,承孝履無恙,甚慰想念。 某自登赴都,已達青社,衰病之餘,乃始入閙,憂畏而已。 復思東坡相從之適,何可復得。 適人事百冗,裁謝極草草。 惟千萬節哀自重。 【與米元章十九首(之二)】 某啟。 示及數詩,皆超然奇逸,筆跡稱是,置之懷袖,不能釋手。 異日為寶,今未爾者,特以公在爾。 呵呵。 臨古帖尤奇,獲之甚幸,燈下昏花不復成字,謹已降矣,余未能盡,俟少暇也。 【與米元章十九首(之三)】 書牌額用公名,豈不足耶?而必欲得仆名,此老闕敗不小,可以此答之也。 【與米元章十九首(之四)】 自承至京,欲一見,每遇休沐,人客沓至,輒不敢出,公又不肯見過,思仰不可言。 二小詩甚奇妙,稍閒,當和謝。 三本皆妙跡,且暫留一兩日,題跋了奉還。 偶與客飲數杯,薄醉,書不成字。 悚息!悚息! 【與米元章十九首(之五)】 元章想旦夕還縣,竟不得一款話。 某累請終不允,信湖山非有分者不能得也。 【與米元章十九首(之六)】 某恐不久出都,馬夢得亦然。 旦夕間一來相見否?乞為道區區。 惠示殿堂二銘,詞翰皆妙,嘆玩不已。 新著不惜頻借示。 【與米元章十九首(之七)】 馬髯且為道意,未及答書,十千修屋緡,更旬日寄去也。 非久得郡,或當走寓邑中待水也。 【與米元章十九首(之八)】 某以疾請郡,遂得餘杭,榮寵過分,方深愧恐,重辱新詩為送,詞韻高雅,行色增光,感服不可言也。 無緣面謝,益用悚息。 【與米元章十九首(之九)】 某啟。 示法書一軸,已作兩詩跋尾封納,請批一二字,貴知達也。 詩皆戲語,不訝。 【與米元章十九首(之十)】 某啟。 昨日遠煩追餞,此意之厚,如何可忘。 冒熱還城,且喜尊體佳勝。 玳簪甚奇,豈公子賓客之遺物耶?佳篇辱貺,以不作詩故,無由攀和。 山研奇甚,便當割新得之好為潤筆也。 呵呵。 今晚不渡江,即來辰當濟。 益遠,惟萬萬保愛。 【與米元章十九首(之十一)】 某啟。 前在揚州領所惠書,當路日不暇給,不即裁答。 人至,復枉手教,荷存記之厚,且審起居佳勝,感慰交集。 夢得來談新政不容口,甚慰所望。 萬萬自重。 【與米元章十九首(之十二)】 箋啟過禮,深愧相疏。 外人回速,未暇占詞奉賀。 不罪!不罪! 【與米元章十九首(之十三)】 某啟。 辱書,承佳勝,甚慰想望。 衰倦本欲遠引,因得會見,竟未遂此心。 何時到府,因復少款。 未間,萬萬保重。 不宣。 【與米元章十九首(之十四)】 某啟。 過治下得款奉,辱主禮之厚,愧幸兼極。 出都紛冗,不即裁謝。 辱書感怍,仍審起居佳勝,為慰。 邑政日清簡,想有以為適。 新詩文寄示,幸甚。 惟萬萬保練。 不宣。 【與米元章十九首(之十五)】 某啟。 辱臨訪,欲往謝,又蒙惠詩,欲和答,竟無頃刻暇,愧負可量。 雨冷,起居佳勝。 只今出城。 無緣走謝,想公難得人仆,亦不煩出。 千萬保重,非遠,北行矣。 匆匆,不宣。 【與米元章十九首(之十六)】 某啟。 辱簡,承存慰至厚,哀感不已。 平生不知家事,老境乃有此苦。 蒙仁者矜愍垂誨,奈何!奈何!入夜目昏,不謹。 【與米元章十九首(之十七)】 出城固不煩到,復得一見,幸矣。 微疾想不為患,余非面莫究。 【與米元章十九首(之十八)】 某啟。 辱教,且審起居佳勝,並惠新詩,足為衰朽光榮,感慰之極。 途中賓客紛然,裁答未能詳謹,千萬恕察。 【與米元章十九首(之十九)】 傅守會已罷而歸矣,風止江平,可來夜話。 德孺同此懇。 【與王庠二首(之一)】 承欲往黔南見黃魯直。 此古人所難,若果爾,真一段奇事也。 然足下久違親庭遠適,更請熟慮。 今謾寫一書,若果行,即攜去也。 【與王庠二首(之二)】 念七娘遠書,且喜侍奉外無恙。 自十九郎遷逝,家門無空歲。 三叔翁、大嫂繼往,近日又聞柳家小姑凶訃,流落海隅,日有哀慟,此懷可知。 兄與六郎卻且安健,幸勿憂也。 因侍立阿家,略與道懇,不敢拜狀也。 【與子由弟四首(之一)】 或為予言,草木之長,常在昧明間。 早起伺之,乃見其拔起數寸,竹筍尤甚。 夏秋之交,稻方含秀,黃昏月出,露珠起於其根,纍纍然忽自騰上,若推之者,或綴於莖心,或綴於葉端。 稻乃秀實,驗之信然。 此二事,與子由養生之說契,故以此為寄。 【與子由弟四首(之二)】 子由為人,心不異口,口不異心,心即是口,口即是心。 近日忽作禪語,豈世之自欺者耶?欲移之於老兄而不可得。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死生可以相代,禍福可以相共,惟此一事,對面相分付不得。 珍重!珍重! 【與子由弟四首(之三)】 第41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蘇東坡集 下》
第41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