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淮山漸好,松檜亦蒼然。 藹藹藏孤寺,冷冷出細泉。 故人真吏隱,小檻帶岩偏。 卻望臨淮市,東風語笑傳。 迴首濉陽幕,簿書高沒人。 何時桐柏水,一洗庾公塵。 此去漸佳境,獨遊長慘神。 待君詩百首,來寫浙西春。 【舟中夜起】 微風蕭蕭吹菰蒲,開門看雨月滿湖。 舟人水鳥兩同夢,大魚驚竄如奔狐。 夜深人物不相管,我獨形影相嬉娛。 暗潮生渚弔寒蚓,落月掛柳看懸蛛。 此生忽忽憂患裡,清境過眼能須臾。 鷄鳴鐘動百鳥散,船頭擊鼓還相呼。 【余去金山五年而復至次舊詩韻贈寶覺長老】 誰能鬥酒博西涼,但愛齋廚法豉香。 舊事真成一夢過,高談為洗五年忙。 清風偶與山阿曲,明月聊隨屋角方。 稽首願師憐久客,直將歸路指茫茫。 【游惠山(並敘)】 余昔為錢塘ヘ,往來無錫未嘗不至惠山。 即去五年,復為湖州,與高郵秦太虛、杭僧參寥同至,覽唐處士王武陵、竇群、朱宿所賦詩,愛其語清簡,蕭然有出塵之姿,追用其韻,各賦三首。 夢裡五年過,覺來雙鬢蒼。 還將塵土足,一步漪瀾堂。 俯窺松桂影,仰見鴻鶴翔。 炯然肝肺間,已作冰玉光。 虛明中有色,清淨自生香。 還從世俗去,永與世俗忘。 薄雲不遮山,疏雨不濕人。 蕭蕭松徑滑,策策芒鞋新。 嘉我二三子,皎然無緇磷。 勝游豈殊昔,清句仍絶塵。 弔古泣舊史,疾讒歌小。 哀哉扶風子,難與巢許鄰。 (謂竇群。 ) 敲火發山泉,烹茶避林樾。 明窗傾紫盞,色味兩奇絶。 吾生眠食耳,一飽萬想滅。 頗笑玉川子,饑弄三百月。 豈如山中人,睡起山花發。 一甌誰與共,門外無來轍。 【贈惠山僧惠表】 行遍天涯意未闌,將心到處遣人安。 山中老宿依然在,案上《楞嚴》已不看。 欹枕落花餘幾片,閉門新竹自千竿。 客來茶罷空無有,盧橘楊梅尚帶酸。 【贈錢道人】 書生苦信書,世事仍臆度。 不量力所負,輕出千鈞諾。 當時一快意,事過有餘怍。 不知幾州鐵,鑄此一大錯。 我生涉憂患,常恐長罪惡。 靜觀殊可喜,腳淺猶容卻。 而況錢夫子,萬事初不作。 相逢更何言,無病亦無藥。 【與秦太虛參寥會于松江而關彥長徐安中適至分韻得風字二首】 吳越溪山興未窮,又扶衰病過垂虹。 浮天自古東南水,送客今朝西北風。 絶境自忘千里遠,勝游難復五人同。 舟師不會留連意,擬看斜陽萬頃紅。 二子緣詩老更窮,人間無處吐長虹。 平生睡足連江雨,盡日舟橫擘岸風。 人笑年來三黜慣,天教我輩一樽同。 知君欲寫長想憶,更送銀盤尾鬣紅。 【次韻關令送魚】 舉網驚呼得巨魚,饞涎不易忍流酥。 更煩赤腳長鬚老,來趁西風十幅蒲。 ●卷十一 ◎詩七十二首 【次韻秦太虛見戲耳聾】 君不見詩人借車無可載,留得一錢何足賴。 晚年更似杜陵翁,右臂雖存耳先聵。 人將蟻動作牛斗,我覺風雷真一噫。 聞塵掃盡根性空,不須更枕清流派。 大樸初散失渾沌,六鑿相攘更勝敗。 眼花亂墜酒生風,口業不停詩有債。 君知五藴皆是賊,人生一病今先差。 但恐此心終未了,不見不聞還是礙。 今君疑我特佯聾,故作嘲詩窮險怪。 須防額癢出三耳,莫放筆端風雨快。 【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 肩輿任所適,遇勝輒留連。 焚香引幽步,酌茗開靜筵。 微雨止還作,小窗幽更妍。 盆山不見日,草木自蒼然。 忽登最高塔,眼界窮大千。 卞峰照城郭,震澤浮雲天。 深沉既可喜,曠蕩亦所便。 幽尋未雲畢,墟落生晚煙。 歸來記所歷,耿耿清不眠。 道人亦未寢,孤燈同夜禪。 【送劉寺丞赴餘姚】 中和堂後石楠樹,與君對床聽夜雨。 玉笙哀怨不逢人,但見香煙橫碧縷。 謳吟思歸出無計,坐想蟋蟀空房語。 明朝開鎖放觀潮,豪氣正與潮爭怒。 銀山動地君不看,獨愛清香生雪霧。 別來聚散如宿昔,城郭空存鶴飛去。 我老人間萬事休,君亦洗心從佛祖。 手香新寫法界觀,眼淨不覷登伽女。 餘姚古縣亦何有,龍井白泉甘勝乳。 千金買斷顧渚春,似與越人降日注。 【李公擇過高郵見施大夫與孫莘老賞花詩憶與仆去歲會于彭門折花饋筍故事作詩二十四韻見戲依韻奉答亦以一戲公擇云爾】 汝陽真天人,絹帽著紅槿。 纏頭三百萬,不買一微哂。 共誇青山峰,曲盡花不隕。 當時謫仙人,逸韻謝封畛。 詩成天一笑,萬象解寒窘。 驚開小桃杏,不待雷發軫。 餘波尚涓滴,乞與居易稹。 爾來誰復見,前輩風流盡。 寂寞兩詩人,殘紅對櫻筍。 饑腸得一醉,妙語傳不泯。 君來恨不與,更復相牽引。 我老心已灰,空煩扇餘燼。 天游照六鑿,虛空掃充刃。 懸知色竟空,那復嗜烏吻。 蕭然一方丈,居士老龐藴。 散花從滿衤戒,不答天女問。 故人猶故日,怨句寫餘恨。 疑我此心在,遮防費欄。 應虞已斃蛇,折尾時一蠢。 仄聞孟光賢,未學處仲忍。 (開閣放出,事見本傳。 )寄招應已足,左右侍雲鬢。 何時花月夜,羊酒謝不敏。 此生如幻耳,戲語君勿慍。 應同亡是公,一對子虛聽。 【王鞏清虛堂】 清虛堂裡王居士,閉眼觀身如止水。 水中照見萬象空,敢問堂中誰隱幾。 吳興太守老且病,堆案滿前長渴睡。 願君勿笑反自觀,夢幻去來殊未已。 長疑安石恐不免,未信犀首終無事。 勿將一念住清虛,居士與我蓋同耳。 【和孫同年卞山龍洞禱晴】 第4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蘇東坡集 上》
第4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