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人胸中水鏡清,萬象起滅無逃形。 獨依古寺種秋菊,要伴騷人餐落英。 人間底處有南北,紛紛鴻雁何曾冥。 閉門坐穴一禪榻,頭上歲月空崢嶸。 今年偶出為求法,欲與慧劍加礱硎。 雲衲新磨山水出,霜髭不翦兒童驚。 公侯欲識不可得,故知倚市無傾城。 秋風吹夢過淮水,想見橘柚垂空庭。 故人各在天一角,相望落落如晨星。 彭城老守何足顧,棗林桑野相邀迎。 千山不憚荒店遠,兩腳欲趁飛猱輕。 多生綺語磨不盡,尚有宛轉詩人情。 猿吟鶴唳本無意,不知下有行人行。 空階夜雨自清絶,誰使掩抑啼孤煢。 我欲仙山掇瑤草,傾筐坐嘆何時盈。 簿書鞭撲晝填委,煮茗燒慄宜宵征。 乞取摩尼照濁水,共看落月金盆傾。 【次韻潛師放魚】 法師說法臨泗水,無數天花隨麈尾。 勸將淨業種西方,莫待夢中呼起起。 哀哉若魚竟坐口,遠愧知幾穆生醴。 況逢孟簡對盧仝,不怕校人欺子美。 疲民尚作魚尾赤,數罟未除吾顙Г。 法師自有衣中珠,不用辛苦沙泥底。 【與舒教授張山人參寥師同遊戲馬台書西軒壁兼簡顏長道二首】 古寺長廊院院行,此軒偏慰旅人情。 楚山西斷如迎客,汴水南來故繞城。 路失玉鈎芳草合,林亡白鶴古泉清。 淡游何以娛庠老,坐聽郊原琢磬聲。 竹杖芒鞋取次行,下臨官道見人情。 天寒菽粟猶棲畝,日暮牛羊自入城。 沽酒獨教陶令醉,題詩誰似皎公清。 更尋陋巷顏夫子,乞取微言繼此聲。 【滕縣時同年西園】 人皆種榆柳,坐待十畝陰。 我獨種松柏,守此一寸心。 君看閭裡間,盛衰日。 種木不種德,聚散如飛禽。 老時吾不識,用意一何深。 知人得數士,重義忘千金。 西園手所開,珍木來千岑。 養此霜雪根,遲彼鸞鳳吟。 池塘得流水,龜魚自浮沉。 幽桂日夜長,白花亂青衿。 豈獨蕃草木,子孫已成林。 拱把不知數,會當出千尋。 樊侯種梓漆,壽張富華簪。 我作西園詩,以為裡人箴。 【次韻王廷老和張十七九日見寄】 霜葉投空雀啄籬,上樓筋力強扶持。 對花把酒未甘老,膏面染須聊自欺。 無事亦知君好飲,多才終恐世相縻。 請看平日銜杯口,會有金椎為控頤。 【次韻參寥師寄秦太虛三絶句時秦君舉進士不得】 秦郎文字固超然,漢武憑虛意欲仙。 底事秋來不得解,定中試與問諸天。 一尾追風抹萬蹄,崑崙玄圃謂朝齊。 回看世上無伯樂,卻道鹽車勝月題。 得喪秋毫久已冥,不須聞此氣崢嶸。 何妨卻伴參寥子,無數新詩咳唾成。 【與參寥師行園中得黃耳蕈】 遣化何時取眾香,法筵齋鉢久淒涼。 寒蔬病甲誰能采,落葉空畦半已荒。 老楮忽生黃耳菌,故人兼致白芽姜。 蕭然放箸東南去,又入春山筍蕨鄉。 【百步洪二首(並敘)】 王定國訪余于彭城,一日棹小舟,與顏長道攜盼、英、卿三子游泗水,北上聖女山,南下百步洪,吹笛飲酒,乘月而歸。 余時以事不得往,夜着羽衣,佇立於黃樓上,相視而笑,以為李太白死,世間無此樂三百餘年矣。 定國既去逾月,復與參寥師放舟洪下,追懷曩游,以為陳跡,喟然而嘆。 故作二詩,一以遺參寥,一以寄定國,且示顏長道、舒堯文邀同賦雲。 長洪鬥落生跳波,輕舟南下如投梭。 水師絶叫鳧雁起,亂石一綫爭磋磨。 有如兔走鷹隼落,駿馬下注千丈坡。 斷弦離柱箭脫手,飛電過隙珠翻荷。 四山眩轉風掠耳,但見流沫生千渦。 險中得樂雖一快,何異水伯誇秋河。 我生乘化日夜逝,坐覺一念逾新羅。 紛紛爭奪醉夢裡,豈信荊棘埋銅駝。 覺來俯仰失千劫,回視此水殊委蛇。 君看岸邊蒼石上,古來篙眼如蜂窠。 但應此心無所住,造物雖駛如余何。 回船上馬各歸去,多言嘵嘵師所呵。 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輿欲語防飛梭。 輕舟弄水買一笑,醉中蕩槳肩相磨。 不似長安閭裡俠,貂裘夜走胭脂坡。 獨將詩句擬鮑謝,涉江共采秋江荷。 不知詩中道何語,但覺兩頰生微渦。 我時羽服黃樓上,坐見織女初斜河。 歸來笛聲滿山谷,明月正照金叵羅。 奈何舍我入塵土,擾擾毛群欺臥駝。 不念空齋老病叟,退食誰與同委蛇。 時來洪上看遺蹟,忍見屐齒青苔窠。 詩成不覺雙淚下,悲吟相對惟羊何。 欲遣佳人寄錦字,夜寒手冷無人呵。 【送參寥師】 上人學苦空,百念已灰冷。 劍頭惟一,焦谷無新穎。 胡為逐吾輩,文字爭蔚炳。 新詩如玉雪,出語便清警。 退之論草書,萬事未嘗屏。 憂愁不平氣,一寓筆所騁。 頗怪浮屠人,視身如丘井。 頽然寄淡泊,誰與發豪猛。 細思乃不然,真巧非幻影。 欲令詩語妙,無厭空且靜。 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 閲世走人間,觀身臥雲嶺。 咸酸雜眾好,中有至味永。 詩法不相妨,此語當更請。 【夜過舒堯文戲作】 先生堂前霜月苦,弟子讀書喧兩廡。 推門入室書縱橫,蠟紙燈籠晃雲母。 先生骨清少眠臥,長夜默坐數更鼓。 耐寒石硯欲生冰,得火銅瓶如過雨。 郎君欲出先自讚,坐客斂衽誰敢侮。 明朝阮籍過阿戎,應作羲之羡懷祖。 【十月十五日觀月黃樓席上次韻】 中秋天氣未應殊,不用紅紗照座隅。 山下白雲橫匹素,水中明月臥浮圖。 未成短棹還三峽,已約輕舟泛五湖。 為問登臨好風景,明年還憶使君無。 【答王定民】 開緘奕奕滿銀鉤,書尾題詩語更遒。 八法舊聞宗長史,五言今復擬蘇州。 筆蹤好在留台寺,旗隊遙知到石溝。 欲寄鼠須並繭紙,請君章草賦黃樓。 【次韻王廷老退居見寄】 第3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蘇東坡集 上》
第3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