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詔:「金人渝盟,侵攻上界,屬茲進發,躬往視師,文武群臣,各揚闕職,輯寧中外,共濟大功。 」 詔:「四川宣撫司統率軍馬隨路進討,恢復州縣,雖曰分路調發,亦仰常相關報,互相應援,不得輒分彼此,務要協力,共成大功。 諸路招討使司準此。 」 詔樞密行府行下沿江諸大帥,各條陳進討恢復事宜。 資政殿學士、知建康府張燾首陳十事,大率欲預備不虞,持重養威,觀釁而動,期于必勝。 拱衛大夫、和州防禦使、權知揚州賈和仲聞敵去,乃以單騎入城,猶未有官吏。 池州都統制邵宏淵自蕪湖以親兵至採石。 甲辰,省臣進呈金都督府牒。 帝曰:「金主亮既已被殺,餘皆南北之民,驅迫而來,彼復何罪!今即日襲逐,固可使只輪不返,然多殺何為!但檄諸將迤邐進師會京畿,收復故疆,撫定吾人足矣。 」左仆射陳康伯請率百僚稱賀,帝曰:「未須爾,候到汴京,與群臣共慶。 」 殿前司右軍統制、權知泰州王剛,以所部至本州。 均州忠義統領昝朝等復據鄧州。 初,敵將劉萼之敗於茨湖也,還軍及鄧州,駐于城北八里,其武勝軍節度使、威略軍都總管蕭中一亦挈屬出城,駐于萼軍之南,其同知、節副皆以屬去。 中一以留州事付監倉王直,中一與白千戶、三戶穆昆言曰:「今日鄧州屯駐之兵,悉為都統帶去。 城中之兵皆士人,萬一為宋兵內應,如何?」眾皆知中一有順南之意,唯唯而已。 坐中忽不見白千戶者,中一疑走告于萼矣,乃率其奴婢將家屬南走,迷失道,中夜,屢曹鄉村土豪驚散。 至州北百餘裡,中一被殺,翼旦,金人皆北去。 錄事參軍高通聞萼兵已退,乃集軍民謂曰:「今南兵已近,此時不決,城中之人皆不可保,請遂決之。 」眾請通權節度副使,通曰:「鄧州本大宋所有,今金國已棄我官吏、軍民矣,與諸公同歸大宋,如何?」眾皆聽命。 忽報城下有十餘騎至,問之,則昝朝也,遂納款。 朝,本鄧州射士,聚眾在山中,投均州守臣武鉅。 乙巳,淮西制置使李顯忠自蕪湖引兵渡江。 時金人尚屯鷄籠山,而顯忠兵在沙上。 觀文殿大學士、判建康府張浚,自長沙聞命,即日首涂,過池陽往勞,以建康激賞犒之,一軍見浚,以為從天而下。 浚諭顯忠曰:「聖駕將巡幸,至而敵未退,得無虞乎?」顯忠乃以大軍濟江,去和州三十里,與之相持,然金兵亦未退。 池州都統制邵宏淵,自採石復還蕪湖,仍于大信、裕溪河口措置扞禦。 丙午,淮東制置司統制王選等復楚州。 丁未,鄂州統制官王宣至鄧州。 先是昝朝既入城,遣人告捷,京湖制置使吳拱俾宣以七百騎赴之,拱繼至,又遣訓練官朱宏、王彥忠等率忠義人入汝州。 均州鄉兵總轄莊隱等入河南府。 先是金人以兵二千駐長水縣,金州都統制王言遣將官楊堅、黨清引兵會忠義人往擊破之,殺其將二人,獲部將王保以歸,遂復長水縣,堅以深入陳,死之。 清引其兵進攻嵩州,克之,又克永寧、壽安二縣,遂進兵入河南府,吏民皆迎降。 戊申,帝發臨安府。 江南東路轉運判官李若川、柳大節言:「金人反盟黷武,上天降殃,其主被弒,兵眾遁走。 乃傳其子見留京東,軍馬頗眾,有親信以統之,勢須邀擊,以報擅殺之仇。 今過淮敵兵,敗亡雖多,尚有十餘萬眾,寧肯束手就死,亦須窮鬥。 及金人巢穴,多有完顏族類,豈無守國軍馬,必不能奉舊主之子,亦不肯助弒主之眾,定圖自立,更相攻殺,盡而後已。 當此釁隙,契丹起而乘之,過于五單于爭國,各自救不暇,豈暇尚占中原!百姓被祖宗德澤之深,日思簞食壺漿以迎王師,此誠天啟恢復之時,不可失之機會也。 然王師大舉,尤務慎重,以成萬全之功。 一乞少憩將士,以養鋭氣;二乞預備錢糧,無致少闕;三乞添器甲,以備分給中原義兵,緣義兵雖眾,唯闕器甲使用;四乞敵人欲敦舊好,誘以好言以款之;五乞多遣人密結中原義兵,以為應援;六乞厚賞募人探知敵情,以便進取;七乞召集諸大帥共議軍事,勿致臨時異同。 然後諸路併進,非特恢復中原有反掌之易,亦可一舉而空朔庭也。 」 左朝奉大夫、提舉江南東路常平茶鹽公事洪适言:「金主亮既殞,大定改元,未必諸國服從。 若能仰順天時,遣使歸疆,則王師不血刃而得土宇,實天下之幸。 萬一敵眾尚強,自淮以北,別無爭立之人,則宜多遣有膽力人,密傳召檄,使中原義士,各取州縣,因以畀之。 王師但留屯淮、泗,募兵積粟以為聲援,不必輕涉其地以務力爭。 俊漢、蜀、山東之兵數道聚集,見可而進,遲以歲月,必有機會可乘,恢復故地,何翅破竹!庶幾兵力不頓,可以萬全。 」 庚戌,帝次秀州。 是日,金人大軍自盱眙度淮,盡絶。 初,淮東制置使成閔以所部追襲金師。 合門宣贊舍人、知泗州夏浚聞敵歸,遂焚其城而南,金人乃遣千戶先至泗州,撤桴為三浮橋,頃刻而成,翼日軍到,皆下馬乘橋而過。 既渡絶,閔軍至盱眙,排列于岸之南,金人笑曰:「寄聲成太尉,有勞相送。 」是時龜山路途,金人遺棄粟米山積,往往有科山東、河北民戶,令赴平江府、秀州送納者,官軍糧運方不繼,賴以自給。 辛亥,帝次平望。 壬子,帝泊姑蘇館。 權樞密院事葉義問自建康,太傅、禦營宿衛使場存中自鎮江還,皆入見。 守臣徽猷閣直學士洪遵獻洞庭柑,帝不受,自是所過無入獻者。 第31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續資治通鑑 中》
第31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