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給事中、參知政事王曾罷為禮部侍郎。 曾以會靈觀使讓王欽若,帝意不懌。 及欽若為相,因欲排異己者,數譖之。 會曾市賀皇后家舊第,其家未遷,而曾令人舁土門外,賀氏入訴禁中。 明日,帝以語欽若,遂罷曾政事。 曾既罷,往謁王旦,旦疾甚,辭弗見。 既而語其家人曰:「王君它日勛業甚大。 昨讓會靈觀使,雖拂上旨,而詞直氣和,了無所懾。 且始被進用,已能若是。 我自任政事,幾二十年,每進對,稍忤上意,即蹙縮不能自容,以是知其偉度矣。 」 以翰林學士、右諫議大夫李迪為給事中、參知政事,依前會靈觀副使。 先是迪嘗獨對內東門,帝出三司使馬元方所上歲出入財用數以示迪。 時仍歲旱蝗,帝憂不給,問何以濟,迪曰:「祖宗初置內藏庫,欲辦收復西北故土,且以備凶荒;今邊無它費,陛下用此以佐國用,則賦斂寬,民不勞矣。 」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當出金帛數百萬借三司。 」迪曰:「天子于財無內外,願詔賜三司以顯示德澤,何必曰借?」帝悅。 迪又言:「陛下東封時,敕所過無伐木除道,即驛舍或州治為行宮,才令加塗塈而已。 及幸汾、亳,土木之役過往時百倍。 今旱蝗之災,殆天意所以儆陛下也。 」帝深然之。 以馬知節知樞密院事,曹利用、任中正、周起同知院事。 戊申,以蝗罷秋宴。 己酉,太尉、玉清昭應宮使大旦卒。 前數日,駕幸其第,帝手自和藥並薯蕷粥賜之,復賜白金五千兩。 旦命家人還獻,作奏畢,自益四句云:「已懼多藏,況無所用,見欲散施,以息咎殃。 」亟令舁至內闥。 有詔不許,還至門,旦已卒。 旦與楊億素厚善,病革,延至臥內,請撰遺表,且言:「忝為宰相,不可以將盡之言為宗親求官,止敘生平遭遇,願帝日親庶政,進用賢士,少減焦勞之意。 」仍戒之弟勿為厚葬。 時年六十一。 帝遽臨哭之,廢朝三日,優詔贈太師、尚書令、魏國公,謚文正,錄其子、弟、侄、外孫、門人、故吏,授官十數人。 及諸子服除,又詔各進一官。 旦性沖澹寡慾,所居甚陋,帝欲為治之,旦以先人舊廬懇辭。 每有賜予,見家人列置庭下,輒嘆曰:「生民膏血,安用許多!」被服質素,家人服飾稍過,即瞑目不視。 有貨玉帶者,子弟以為佳,呈旦,旦命系之,曰:「還見佳否?」曰:「系之,安得自見?」旦曰:「自負重而使觀者稱好,無乃勞乎?亟還之。 」生平不置田宅,曰:「子孫當念自立,何必田宅,徒使爭財為不義耳!」兄子睦,頗好學,嘗獻書求舉進士,旦曰:「我嘗以大盛為懼,豈可復與寒士爭進?」至其歿也,子素猶未官。 咸平初,旦聞李沆之言,猶未深信,及見王欽若、丁謂等所為,欲諫則業已同之,欲去則帝遇之厚,乃嘆曰:「李文靖真聖人也!」祥符間,每有大禮,輒奉天書以行,嘗悒悒不樂。 臨終,語其子曰:「我別無過,惟不諫天書一節,為過莫贖。 我死之後,當削髮披緇以斂。 」諸子欲奉遺令,楊億以為不可,乃止。 遼蕭哈綽之伐高麗也,遼主賜以劍,俾得專殺,故副都統王繼忠不也復言其短。 哈綽至高麗,攻興化城,九日不克。 高麗將堅一、洪光、高義出戰,攻獲甚眾,遼師敗績。 乙卯,哈綽自高麗還,遼主始以繼忠為知人,然于哈綽不罪也。 時求進者多附哈綽,然其服食、仆馬不加于舊,遼主以為廉,以族屬女妻其子,詔許親友饋獻,由是豪貴奔趨于門。 甲寅,詔:「自今特旨詔試者,並問時務策一道,仍別試賦、論或雜文一首。 」 癸亥,上封者言:「國子監所鬻書,其真甚輕,望令增定。 」帝曰:「此固非為利,正欲文籍流布耳。 」不許。 右正言魯宗道言:「進士所試詩賦,不近治道,諸科對義,但以唸誦為工,罔究大義。 」帝謂輔臣曰:「前已降詔,進士兼取策論,諸科有能明經者,別與考校。 可申明之。 」 冬,十月,丁卯,遼以南京饑,輓雲、應等州粟以賑之。 辛未,遼主獵于鏵子河。 壬申,諭諸州非時災沴不以聞者論罪。 庚寅,遼主駐達離山。 十一月,辛亥,翰林學士李維等上新修《大中祥符降聖記》五十捲,《迎奉聖象記》二十捲,《奉祀記》五十捲,詔賜器帛有差。 乙卯,幸太一宮,大雪盈尺。 帝謂宰相曰:「茲固豐稔之兆,但慮民力未充,失于播稼,卿等其設法賑勸,勿遺地利!」 十二月,丁卯,遼主輕騎還上京。 丁丑,知制誥盛度等言奉詔蠲放逋欠凡九百四十三萬,所釋萬五千五百人。 庚寅,玉清昭應宮判官、禮部郎中、知制誥夏竦,責授職方員外郎、知黃州。 竦娶楊氏,頗工筆札,有鈎距。 竦浸顯,多內寵,與楊不睦。 楊與弟媦疏竦陰事,竊出訟之,又,竦母與楊氏母相詬言,皆詣開封府以聞;下御史台置劾,仍令與楊離異。 壬辰,遣使緣汴河收瘞流屍,從淮南轉運使薛奎請也。 是歲,諸路民饑。 續資治通鑒●卷第三十四 ●卷第三十四 【宋紀三十四】 起着雍敦牂正月,盡上章涒灘七月,凡二年有奇。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讓德文明武定章聖元孝皇帝天禧二年遼開泰七年 春,正月,乙未朔,永州大雪,六晝夜方止。 江陵溪魚皆凍死。 己亥,以趙安仁為御史中丞兼尚書右丞。 左右丞兼中丞始此。 辛亥,辛元符觀、資善堂,宴從臣及壽春郡王府官屬,出御製賜壽春郡王《恤黎民》等歌、《元符觀》、《資善堂》等《記》、《頌》,並出壽春郡王詩什、筆翰示宰相。 戊午,王飲若等上《天禧大禮記》四十捲。 第16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續資治通鑑 上》
第16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