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猶少,未能究其義,徒見其浩然無涯,若可愛。 是時天下學者,楊、劉之作,號為「時文」,能者取科第,擅名聲,以誇榮當世,未嘗有道韓文者。 予亦方舉進士,以禮部詩賦為事。 年十有七,試于州,為有司所黜。 因取所藏韓氏之文複閱之,則喟然嘆曰:「學者當至於是而止爾!」固怪時人之不道,而顧己亦未暇學,徒時時獨念于予心,以謂方從進士干祿以養親。 苟得祿矣,當儘力於斯文,以償其素志。 後七年,舉進士及第,官于洛陽。 而尹師魯之徒皆在,遂相與作為古文,因出所藏《昌黎集》而補綴之。 求人家所有舊本而校定之。 其後天下學者,亦漸趨于古,而韓文遂行于世,至于今蓋三十餘年矣。 學者非韓不學也,可謂盛矣! 嗚呼!道固有行于遠而止於近,有忽于往而貴于今者。 非惟世俗好惡之使然,亦其理有當然者。 故孔、孟惶惶于一時,而師法于千萬世。 韓氏之文,沒而不見者二百年,而後大施于今。 此又非特好惡之所上下,蓋其久而愈明,不可磨滅,雖蔽于暫,而終耀於無窮者,其道當然也。 予之始得于韓也,當其沉沒棄廢之時。 予固知其不足以追時好而取勢利,於是就而學之,則予之所為者,豈所以急名譽而干勢利之用哉?亦志乎久而已矣!故予之仕,于進不為喜,退不為懼者,蓋其志先定,而所學者宜然也。 集本出於蜀,文字刻畫,頗精於今世俗本,而脫繆尤多。 凡三十年間,聞人有善本者,必求而改正之。 其最後卷帙不足,今不復補者,重增其故也。 予家藏書萬卷,獨《昌黎先生集》為舊物也。 嗚呼!韓氏之文之道,萬世所共尊,天下所共傳而有也。 予于此本,特以其舊物而尤惜之。 潮州韓文公廟碑 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是皆有以參天地之化,關盛衰之運,其生也有自來,其逝也有所為矣。 故申、呂自岳降,而傅說為列星,古今所傳,不可誣也。 孟子曰:「吾善養浩然之氣。 」是氣也,寓于尋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間。 卒然遇之,則王公失其貴,晉、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賁、育失其勇,儀、秦失其辯。 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者矣。 故在天為星辰,在地為河岳,幽則為鬼神,而明則復為人。 此理之常,無足怪者。 自東漢以來,道喪文弊,異端並起,歷唐貞觀、開元之盛,輔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 獨韓文公起布衣,談笑而麾之,天下靡然從公,復歸於正,蓋三百年于此矣。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 此豈非參天地,關盛衰,浩然而獨存者乎? 蓋嘗論天人之辨,以謂人無所不至,惟天不容偽;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魚;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婦之心。 故公之精誠,能開衡山之雲,而不能回憲宗之惑;能馴鱷魚之暴,而不能弭皇甫、李逢吉之謗;能信于南海之民,廟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於朝廷之上。 蓋其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學,公命進士趙德為之師,自是潮之士,皆篤于文行,延及齊民,至于今,號稱易治。 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學道則愛人,而小人學道則易使也!」潮人之事公也,飲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禱焉。 而廟在刺史公堂之後,民以出入為艱。 前守欲請諸朝,作新廟,不果。 元五年,朝散郎王君滌來守是邦,凡所以養士治民者,一以公為師。 民既悅服,則出令曰:「願新公廟者聽。 」民歡趨之。 卜地于州城南七里,期年而廟成。 或曰:「公去國萬裡,而謫于潮,不能一歲而歸,沒而有知,其不眷念于潮也審矣。 」軾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無所往而不在也。 而潮人獨信之深,思之至蒿淒愴,若或見之。 譬如鑿井得泉,而曰水專在是,豈理也哉?」 元豐七年,詔封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韓文公之廟。 」潮人請書其事于石,因為作詩以遺之,使歌以祀公。 其詞曰: 公昔騎龍白雲鄉,手抉雲漢分天章,天孫為織雲錦裳。 飄然乘風來帝旁,下與濁世掃秕糠,西遊咸池略扶桑。 草木衣被昭回光,追逐李杜參翱翔,汗流籍走且僵。 滅沒倒景不可望,作書詆佛譏君王,要觀南海窺衡湘。 歷舜九疑弔英皇,祝融先驅海若藏,約束鮫鰐如驅羊。 鈞天無人帝悲傷,謳吟下招遣巫陽,暴牲鷄卜羞我觴。 於粲荔丹與蕉黃,公不少留我涕滂,翩然被發下大荒。 韓昌黎集序 門人李漢編。 文者,貫道之器也。 不深于斯道,有至焉者不也?《易》繇爻象,《春秋》書事,《詩》詠歌,《書》、《禮》剔其偽,皆深矣乎。 秦漢已前,其氣渾然,迨乎司馬遷、相如、董生、揚雄、劉向之徒,尤所謂傑然者也。 至後漢、曹魏,氣象萎{艹爾},司馬氏已來,規範蕩悉。 謂《易》已下,為古文,剽掠潛竊為工耳,文與道蓁塞固然莫知也。 先生生於大曆戊申。 幼孤,隨兄播遷韶嶺。 兄卒,鞠于嫂氏,辛勤來歸。 自知讀書為文,日記數千百言。 比壯,經書通念曉析,酷排釋氏,諸史百子,皆搜抉無隱。 汗瀾卓踔,ち泫澄深,詭然而蛟龍翔,蔚然而虎鳳躍,鏘然而韶鈞鳴。 日光玉潔,周情孔思,千態萬貌,卒澤于道德仁義,炳如也。 洞視萬古,愍惻當世,遂大拯頽風,教人自為。 第12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韓愈集》
第12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