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貞元世,汴兵五犭制。 將得其人,眾乃一忄曷。 其人為誰,韓姓許公;磔其梟狼,養以雨風;桑谷奮張,厥壤大豐。 貞元元孫,命正我宇;公為臣宗,處得地所。 河流兩ヂ,盜連為群;雄唱雌和,首尾一身。 公居其間,為帝督奸,察其呻,與其睨旬;左顧失視,右顧而跽。 蔡先鄆Θ,三年而墟;槁干四呼,終莫敢濡。 常山幽都,孰陪孰扶。 天施不留,其討不逋;許公預焉,其賚何如。 悠悠四方,既廣既長。 無有外事,朝廷之治。 許公來朝,車馬乾戈;相乎將乎,威儀之多。 將則是矣,相則三公;釋師十萬,歸居廟堂。 上之宅憂,公讓太宰;養安蒲阪,萬邦絶等。 有弟有子,提兵守藩;一時三侯,人莫敢扳。 生莫與榮,歿莫與令。 刻文此碑,以鴻厥慶。 柳子厚墓誌銘 子厚諱宗元。 七世祖慶,為拓跋魏侍中,封濟陰公。 曾伯祖,為唐宰相,與褚遂良、韓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 皇考諱鎮,以事母棄太常博士,求為縣令江南。 其後以不能媚權貴,失御史;權貴人死,乃復拜侍御史,號為剛直,所與游皆當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無不通達。 逮其父時,雖少年,已自成人,能取進士第,嶄然見頭角。 眾謂:「柳氏有子矣。 」其後以博學宏詞,授集賢殿正字。 俊傑廉悍,議論證據今古,出入經史百子,踔厲風發,率常屈其座人,名聲大振,一時皆慕與之交。 諸公要人,爭欲令出我門下,交口薦譽之。 貞元十九年,由藍田尉拜監察御史。 順宗即位,拜禮部員外郎。 遇用事者得罪,例出為剌史。 未至,又例貶州司馬。 居閒,益自刻苦,務記覽,為詞章,汛濫停蓄,為深博無涯,而自肆于山水間。 元和中,嘗例召至京師,又偕出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 既至,嘆曰:「是豈不足為政邪!」因其土俗,為設教禁,州人順賴。 其俗以男女質錢,約不時贖,子本相侔,則沒為奴婢。 子厚與設方計,悉令贖歸。 其尤貧力不能者,令書其傭,足相當,則使歸其質。 觀察使下其法於他州,比一歲,免而歸者且千人。 衡湘以南為進士者,皆以子厚為師。 其經承子厚口講指畫為文詞者,悉有法度可觀。 其召至京師而復為刺史也,中山劉夢得禹錫亦在遣中,當詣播州。 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夢得親在堂。 吾不忍夢得之窮,無辭以白其大人,且萬無母子俱往理。 」請于朝,將拜疏,願以柳易播,雖重得罪死不恨。 遇有以夢得事白上者,夢得於是改刺連州。 嗚呼!士窮乃見節義。 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悅,酒食遊戲相徵逐,詡詡強笑語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負,真若可信;一旦臨小利害,僅如毛髮比,反眼若不相識;落陷井,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此宜禽獸夷狄所不忍為,而其人自視以為得計,聞子厚之風,亦可以少愧矣! 子厚前時少年,勇于為人,不自貴重顧藉,謂功業可立就,故坐廢退。 既退,又無相知有氣力得位者推輓,故卒死於窮裔。 材不為世用,道不行于時也。 使子厚在台省時,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馬、刺史時,亦自不斥;斥時有人力能舉之,且必復用不窮。 然子厚斥不久,窮不極,雖有出於人,其文學辭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傳于後如今無疑也。 雖使子厚得所願,為將相于一時,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以十五年七月十日歸葬萬年先人墓側。 子厚有子男二人,長曰周六,始四歲;季曰周七,子厚卒乃生;女子二人,皆幼。 其得歸葬也,費皆出觀察使河東裴君行立。 行立有節概,立然諾,與子厚結交,子厚亦為之盡,竟賴其力。 葬子厚于萬年之墓者,舅弟盧遵。 遵,涿人,性謹慎,學問不厭。 自子厚之斥,遵從而家焉,逮其死不去。 既往葬子厚,又將經紀其家,庶幾有始終者。 銘曰: 是惟子厚之室,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 唐故昭武校尉守左金吾衛將軍李公墓誌銘 公諱道古,字某,曹成王子。 其先王明,以太宗子王曹,絶輒復封,五世而至成王。 成王諱皋,有功建中、貞元間,以多才能,能行賞誅為名。 至今追數當時內外文武大臣,成王必在其間。 公以進士舉及第,獻《文輿》三十捲,拜校書郎、集賢學士,四遷至宗正丞。 憲宗即位,選擢宗室,遷尚書司門員外郎,以選為利隨唐睦州刺史,遷少宗正。 元和九年,以御史中丞持節鎮黔中。 十一年來朝,遷鎮鄂州,以鄂岳道兵,會平淮西,以功加御史大夫。 十三年,征拜宗正,轉左金吾。 上即位,以先朝時嘗信妄人柳泌能燒水銀為不死藥薦之,泌以故起閭閻氓為刺史,不效,貶循州司馬。 其年九月三日,以疾卒於貶所,年五十三。 長慶元年,詔曰:「左降而死者,還其官以葬。 」遂以其年某月日葬于東都某縣。 公三娶,元配韋氏諱修,修生子,為進士學。 女貢,嫁崔氏。 夫人隋雍州牧鄖公叔裕五世孫,父士,蓬山令。 次配崔氏諱藥,生綽、紹、綰。 女會,嫁鄭氏季毗。 夫人父昭,嘗為京兆尹。 今夫人韋氏,無子。 父光憲,光祿卿。 其葬用古今禮,以元配韋氏夫人而葬。 次配崔氏夫人于其域異墓。 公宗室子,生而貴富,能學問以中科取名,善自傾下,以交豪傑,身死賣宅以葬。 銘曰: 太支于今,其尚有封。 當公弟兄,未續又亡。 其遷于南,年及始衰。 誰黜不復,而以喪歸。 第9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韓愈集》
第9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