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賦、古詩一 感二鳥賦 貞元十一年,五月戊辰,愈東歸。 癸酉,自潼關出息于河之陰。 時始去京師,有不遇時之嘆。 見行有籠白烏、白鴝鵒而西者,號于道曰:「某土之守某官,使使者進于天子。 」東西行者皆避路,莫敢正目焉。 因竊自悲,幸生天下無事時,承先人之遺業,不識干戈、耒耜、攻守、耕穫之勤,讀書著文,自七歲至今,凡二十二年。 其行己不敢有愧於道,其閒居思念前古當今之故,亦僅志其一二大者焉。 選舉于有司,與百十人偕進退,曾不得名薦書,齒下士于朝,以仰望天子之光明。 今是鳥也,惟以羽毛之異,非有道德智謀,承顧問,贊教化者,乃反得蒙采擢薦進,光耀如此。 故為賦以自悼,且明夫遭時者,雖小善必達;不遭時者,累善無所容焉。 其辭曰: 吾何歸乎!吾將既行而後思,誠不足以自存,苟有食其從之。 出國門而東騖,觸白日之隆景;時返顧以流涕,念西路之羌永。 過潼關而坐息,窺黃流之奔猛;感二鳥之無知,方蒙恩而入幸;惟進退之殊異,增余懷之耿耿;彼中心之何嘉,徒外飾焉是逞。 餘生命之湮厄,曾二鳥之不如;汨東西與南北,恆十年而不居;辱飽食其有數,況策名于薦書;時所好之為賢,庸有謂余之非愚。 昔殷之高宗,得良弼于宵寐;孰左右者為之先,信天同而神比。 及時運之未來,或兩求而莫致;雖家到而戶說,只以招尤而速累。 蓋上天之生余,亦有期于下地;盍求配于古人,獨怊悵於無位。 惟得之而不能,乃鬼神之所戲;幸年歲之未暮,庶無羡于斯類。 復志賦 愈既從隴西公平汴州,其明年七月有負薪之疾,退休于居,作《復志賦》,其辭曰: 居悒悒之無解兮,獨長思而永嘆;豈朝食之不飽兮,寧冬裘之不完。 昔余之既有知兮,誠坎軻而艱難;當歲行之未復兮,從伯氏以南遷。 凌大江之驚波兮,過洞庭之漫漫;至曲江而乃息兮,逾南紀之連山。 嗟日月其幾何兮,攜孤嫠而北旋;值中原之有事兮,將就食于江之南。 始專專于講習兮,非古訓為無所用其心;窺前靈之逸跡兮,超孤舉而幽尋。 既識路又疾驅兮,孰知餘力之不任。 考古人之所佩兮,閲時俗之所服。 忽忘身之不肖兮,謂青紫其可拾。 自知者為明兮,故吾之所以為惑。 擇吉日餘西征兮,亦既造夫京師。 君之門不可逕而入兮,遂從試于有司。 惟名利之都府兮,羌眾人之所馳。 競乘時而附勢兮,紛變化其難推。 全純愚以靖處兮,將與彼而異宜。 欲奔走以及事兮,顧初心而自非。 朝騁騖乎書林兮,夕翱翔乎藝苑。 諒卻步以圖前兮,不浸近而愈遠。 哀白日之不與吾謀兮,至今十年其猶初。 豈不登名于一科兮,曾不補其遺余。 進既不獲其志願兮,退將遁而窮居。 排國門而東出兮,慨余行之舒舒。 時憑高以回顧兮,涕泣下之交如。 戾洛師而悵望兮,聊浮游以躊躇,假大龜以視兆兮。 求幽貞之所廬。 甘潛伏以老死兮,不顯著其名譽。 非夫子之洵美兮,吾何為乎浚之都?小人之懷惠兮,猶知獻其至愚。 固余異於牛馬兮,寧止乎飲水而求芻。 伏門下而默默兮,竟歲年以康娛。 時乘間以獲進兮,顏垂歡而愉愉。 仰盛德以安窮兮,又何忠之能輸?昔余之約吾心兮,誰無施而有獲;嫉貪佞之ㄜ濁兮,曰吾其既勞而後食。 懲此志之不修兮,愛此言之不可忘。 情怊悵以自失兮,心無歸之茫茫。 苟不內得其如斯兮,孰與不食而高翔。 抱關之厄陋兮,有肆志之揚揚。 伊尹之樂於畎畝兮,焉貴富之能當?恐誓言之不固兮,斯自訟以成章。 往者不可復兮,冀來今之可望。 閔己賦 余悲不及古之人兮,伊時勢而則然。 獨閔閔其曷已兮,憑文章以自宣。 昔顏氏之庶幾兮,在隱約而平寬。 固哲人之細事兮,夫子乃嗟嘆其賢。 惡飲食乎陋巷兮,亦足以頤神而保年。 有至聖而為之依歸兮,又何不自得于艱難。 曰余昏昏其無類兮,望夫人其已遠。 行舟楫不識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勤祖先之所貽兮,勉汲汲於前修之言。 雖舉足以蹈道兮,哀與我者為誰。 眾皆舍而己用兮,忽自惑其是非。 下土茫茫其廣大兮,余壹不知其可懷。 就水草以休息兮,恆未安而既危。 久拳拳其何故兮,亦天命之本宜。 惟否泰之相極兮,咸一得而一違。 君子有失其所兮,小人有得其時。 聊固守以靜俟兮,誠不及古之人兮其焉悲! 別知賦 余取友于天下,將歲行之兩周。 下何深之不即,上何高之不求?紛擾擾其既多,咸喜能而好修。 寧安顯而獨裕,顧厄窮而共愁。 惟知心之難得,斯百一而為收。 歲癸未而遷逐,侶蟲蛇于海陬。 遇夫人之來使,闢公館而羅羞。 索微言于亂志,發孤笑于群憂。 物何深而不鏡,理何隱而不抽?始參差以異序,卒爛漫而同流。 何此歡之不可恃,遂駕馬而回。 山敖々其相軋,樹蓊蓊其相扌。 雲浩浩其常浮。 知來者之不可以數,哀去此而無由。 倚郭郛而掩涕,空盡日以遲留。 ◎古詩一 元和聖德詩 臣愈頓首再拜言:臣伏見皇帝陛下即位以來,誅流奸臣,朝廷清明,無有欺蔽。 外斬楊惠琳、劉闢,以收夏、蜀;東定青、徐積年之叛。 海內怖駭,不敢違越。 郊天告廟,神靈歡喜。 風雨晦明,無不從順。 太平之期,適當今日。 臣蒙被恩澤,日與群臣序立紫宸殿陛下,親望穆穆之光。 而其職業,又在以經籍教導國子,誠宜率先作歌詩以稱道盛德,不可以辭語淺薄,不足以自效為解。 第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韓愈集》
第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