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竊以為欲日起而有功,在循序而漸進。 將窺其精微之奧,宜置之莊岳之間。 前學堂習法國語言文字者也。 當選其學生之天資穎異,學有根柢者,仍赴法國深究其造船之方,及其推陳出新之理。 後學堂習英國語言文字者也。 當選其學生之天資穎異,學有根柢者,仍赴英國,深究其駛船之方,及其練兵制勝之理。 速則三年,遲則五年,必事半而功倍。 蓋以升堂者求其入室,異於不得其門者矣。 其學生中有學問優良,而身體荏弱,不勝入廠上船之任者,應令在學堂接充教習,俾指授後進天文地輿算學等書。 三年五年後,有由外國學成而歸者,則以學堂後進之可造者補之。 斯人才源源而來,朝廷不乏于用。 惟合之遞年成船二隻,所費甚鉅。 本年所加月款二萬可省,而原定月款五萬,必不能省也。 限期瞬屆,應如何辦理之處,敢懇皇上飭下各衙門,速議具奏。 倘以前赴外國學習為可行,則數萬里長途,驟試者不無疑懼。 臣奉旨後,尚須與日意格及生童人等堅明約束,詳議章程。 必事事得理之所安,而後人人於心有所恃。 臣不揣冒昧,謹會同一等恪靖伯陝甘總督臣左宗棠、福州將軍臣文煜、閩浙總督臣李鶴年、福建巡撫臣王凱泰,恭摺附驛馳陳。 ○復奏洋務事宜疏 竊臣于本年十月十七日,承軍機大臣密寄九月二十七日,奉上諭,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奏,海防急宜切籌一摺,所陳練兵簡器,造船籌餉,用人持久各條,著詳細籌議切實辦法。 此外別有要計,一併奏陳,不得以空言塞責,等因,欽此。 仰見我皇上宵旰焦勞,昭然若揭。 伏讀再四,感激涕零。 臣咕嗶迂儒,洋務非所諳習。 年來待罪船政,不過因人成事,絶未窺見要領。 然不敢不以採訪所及,參以管見蠡測,為我皇上敬陳之。 原奏稱禦外患較辦發捻為更難,兵亦較辦發捻宜更精,誠確論也。 夫兵何以精?練斯精耳。 以西洋槍炮之猛烈,賁育無所用其力,養潘無所施其巧。 及觀其練兵也,槍隊則步伐止齊之節,縱橫徐疾之序,炮隊則旋轉進退,前卻修整之法,測量彈炸遠近遲速之方,講求,若忘其利器之可恃也。 者蓋不以一人之力為力,而以千萬人之力為力,不以一人之巧為巧,而以千萬人之巧為巧也。 然而練義勇之兵易,練經制之兵難。 發捻事起,各省無不捨兵而募勇。 明知兵無用也。 而大難甫平,轉撤制勝之勇,而復用無用之兵。 臣竊以為過矣。 數年來,封疆大吏,思矯兵之積弱,優之餉糈,使與勇等,束之營壘,使與勇偕。 而海上軍興,復紛紛募勇,未聞以兵為可恃者。 文法繁而積弊深故也。 撫議一定,餉款不支,將又議汰勇留兵。 用其所不養,養其所不用。 明知之而故違之。 自強其何術乎?若以西法練兵,不得不先以西法練將。 將所不知,而兵欺之;將所不屑,而兵效之。 今之名將,皆剿發捻立功者也。 習故蹈常,則無從精進。 而中年以外,百戰之餘,使舍其所長,折節于西學,非其所願,亦非其所長。 然不能盡曉其文,不可不深明其義。 應請每省選知兵大將,能耐勞苦者一二人,練勇二萬,少則萬人,分為兩軍。 一駐省會,一駐衝要。 屯紮大營,勿零星散佈,專練洋槍洋炮。 一時臨敵,奉調即可遄征。 選西洋知兵者為之教習。 我之大將,待以賓友,朝夕與之講明,切窮其中要法。 數年而後,陸營庶幾可恃矣。 水師則以熟狎風濤者為本。 槍炮按日操演,尚可月冀有成。 若夫水師與陸師異。 外海水師與內江水師異。 近日外海水師,與嚮日之外海水師又異。 緣營原額,不乏精壯。 然城市熟而風濤疏。 即曾制勝之洋槍隊,陸路用之,猶患不足,豈能撥入水師!且遷地不良,若病眩暈,雖至精之技,無所用之。 沿海漁戶,實繁有徒。 招募非難,練習亦易。 所獨難者,管駕官耳。 且淺言之,商船舵工,各口之引水,其天資穎異,于西洋輪船中,歷練多年者,能充駕馭。 然僅百中之一二耳。 深言之,則必通曉華洋文理,明於算學兵法者,乃勝其任。 非剽竊所能為功。 上海出洋局十五年限滿,及閩廠學生,再令出洋學習二三年,必有堪膺斯選者。 至迎剿截擊尾追諸法,合數船操演,則其法備寓于中。 應請將現有之兵輪船延英國水師官一人教練,以二人副之。 除奉差馳出外,余當按日合操。 數年之後,水師亦庶幾可恃矣。 經費不足,宜將水陸冗兵之無用者,酌量裁汰。 固不當立意紛更,亦不當意存遷就。 總之,化無用為有用,是在督撫之因地制宜耳。 第8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晚清文選》
第8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