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曰汰弁兵。 選兵之道,膽氣第一。 樸實耐苦次之。 技藝嫻熟次之。 巧猾懦怯為下。 有武藝而無膽氣,則臨陣忙亂。 並其平常演習之技,而亦忘之。 故常有力敵百夫,藝高群卒,而臨陣一揮即仆,與未習技藝之人等者,戰陣之事,與搏鬥異。 兩軍相持,旗幟戒目,金鼓震耳,膽怯則心易動,心動則耳目手足舉失其常也。 質實耐苦之人,軍令易於服習,性情易於調馴。 令進則進,令退則退。 陟山渡水,不知其勞。 歷夏經冬,不知其瘁。 故眾可得而用。 至于巧猾怯懦之流,無事則應對趨蹌,務為觀美。 臨陣則趑趄退避,專擇便宜。 論功則多方鑽營,希圖美耀。 遇敗則巧為推諉,求便私圖。 將弁如此,不足以整軍,兵士如此,不足以禦徒。 敵糜金粟,無補絲毫。 此兵弁之應汰者一也。 軍興既久,徵調頻煩,有從軍數年,漸形委頓者,有老羸充數,不堪驅使者。 是謂疲乏之兵。 又如曾經戰敗,部曲潰散,或遇急卸裝而得生,或事後潛逃而就伍,驚魂甫定,轉戰何堪。 苟取充兵,難期再振。 是謂殘敗之兵。 當茲餉運不繼之時,豈容若輩更滋虛耗。 此兵弁之應汰者又一也。 誠飭各營,于此數者,嚴為淘汰,選其膽氣充壯者為一等,以備攻剿之用。 其次備守營圍堵之用。 藥品既備,攻達乃神。 爪牙既強,聲威自暢。 斯亦當今之急務矣。 一日明賞罰。 勝有賞,敗有罰,夫人知之矣。 雖然,勝有賞而所賞者非真勝也,則不如無賞。 敗有罰,而所罰者非真敗也,則不如無罰。 無賞無罰,人猶冀有賞罰之時。 賞非其功,而罰非其罰,則人知其賞為主帥私昵之人,其罰為主帥傾陷之人,懲勸之用乖,怨ゥ之聲起,而軍心不可問矣。 軍興以來,得一勝仗,有功者固賞敘隨之,而左右隨侍之人,先叨獎錄。 逆匪蔓延四年,糜爛六省,未嘗行一失律之誅,按一縱寇之罪。 勝敗本兵家之常,主兵者每言勝而不言敗。 功過本不妨互見之事,主兵者不錄過而專錄功。 有賞而無罰,何以昭懲勸而令三軍乎?夫軍中賞罰,未可一概論也。 戰而勝,固當賞矣。 然或雜然旅進,割取他人之首級以冒功,或當迫擊至要之時,不思乘勢掩殺,只顧奪取財物器械馬匹。 以致大勝變為小勝者,又當罰。 戰而敗固當罰矣。 然或奮勇前驅,後援不繼,或大眾卻走,而一軍獨前者,又當賞。 且同一賞,而厚簿攸分。 同一罰而輕重迥別。 當視其功罪為等差。 大帥惟據營主之稟報,營主又付諸左右之品評。 功罪之實,既非採訪所能知,又因毀譽而多誤。 求其權衡至當,犁然合乎人心,難矣。 自非親歷行陣,開誠心,布公道,何以慰士卒之懷,而振積疲之習乎? 一曰戒浪戰。 用兵之道,能守而後能戰,能制人而後不制於人,能避賊之長而後可用吾之短。 粵逆狡悍凶頑,頗有盜賊之智。 臣隨諸軍自粵西至湖南,與賊大小百數十戰,亦嘗備觀其結營置陣之詳,疾行徐止之狀矣。 賊之結營也,因地築壘,環以深濠,牆厚數尺,層開炮眼,濠闊數丈,密釘竹簽。 其置陣也,或分三路,或分兩路,正兵應敵,奇兵或分鈔陣後,或直搗中堅。 其止也,遍購匪黨,四出窺探,伺吾虛實,以廣其謀。 其行也,遙張虛聲,飆忽倏至。 乘吾倉皇,以逞其毒。 我兵併力攻其堅壘,每至損傷精鋭。 其新兵未曾與賊戰者,不諳營壘濠牆之式,將卒無所恃以為固,往往為賊所乘。 陝西徵兵之在湖南以及湖北江西安徽江南諸軍之失利,皆由於賊知結營之利,而我不知也。 賊分數路,我每以一路當之。 即或數道並發,而臨陣彼此不相顧。 或左進而右退,或後卻而前行。 賊得以施其奇正鈔伏之術。 廣西湖南諸戰之失利,皆由於賊知佈陣之訣,而我不知也。 賊之止也,宜扼要以斷其接濟,嚴兵以堵其逃竄。 賊之行也,宜預擇精兵宿將,攔頭迎擊,以遏其鋒。 沿途設伏,以撓其勢。 乃我之圍賊也,不務扼要嚴防,專以撲營逐利為事。 其追賊也,不務攔頭迎擊,專以跟蹤尾擊為能。 小有挫失,將卒之氣先餒。 又須養之經旬,始堪一戰。 逆賊得以長其凶鋒,我軍終莫操乎勝算。 此兵謀不可不豫,而浪戰所以宜戒也。 一曰察地勢。 兵志曰:不知地利,不可行師。 地利雲者,非僅僅圖史所載山川一定之險也。 視賊出入之蹤,而先為之防。 察賊分合之勢,而遙為之制。 雖漸車之澮,數仞之岡,苟形勢在所必爭,即機會不可偶失。 請以近事明之,全州蓑衣渡之戰,賊鋒已挫,宜連營河東,斷賊右臂。 道州之役,賊勢本孤,宜分屯七里橋,扼賊東竄。 長沙之圍,賊路俱窮,宜駐龍回潭土牆頭堵賊西潰之路。 他如道州雙牌蓮濤灣六十里之奇險,賊入死地,而縱之使生。 湘陰之臨資口,岳州之城陵磯,皆水陸必爭之隘,而放之使遁。 利害昭然,猶堪覆驗。 事前未及虛心體訪,預為綢繆,一潰難收,悔之無及。 計自逆匪滋事以來,要地之疏防,機宜之坐失,似此者實已指不勝屈。 禍基咫尺,流毒千里,人謀未臧,釀成巨患,此正宜引為前車之鑒者也。 第5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晚清文選》
第5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