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自東,言茲邑。 敬問墟墳,企佇原隰。 墟墓徒存,精靈永戢。 民思其軌,祠宇斯立,徘徊寺寢,遺像在圖,周旋祠宇,庭序荒蕪。 榱棟傾落,草萊弗除。 肅肅先生,豈焉是居,是居弗形,悠悠我情。 昔在有德,罔不遺靈,天秩有禮,神監孔明。 彷彿風塵,用垂頌聲。 三國名臣序贊一首 ※袁彥伯 夫百姓不能自治,故立君以治之。 明君不能獨治,則為臣以佐之。 然則三五迭隆,歷世承基。 揖讓之與干戈,文德之與武功,莫不宗匠陶鈞,而群才緝熙。 元首經略,而股肱肆力。 遭離不同,跡有優劣,至於體分冥固,道契不墜,風美所扇,訓革千載,其揆一也。 故二八升而唐朝盛,伊、呂用而湯武寧。 三賢進而小白興,五臣顯而重耳霸。 中古凌犀,斯道替矣。 居上者不以至公理物,為下者必以私路期榮,禦圓者不以信誠率眾,執方者必以權謀自顯。 於是君臣離而名教薄,世多亂而時不治。 故蘧、甯以之卷舒,柳下以之三黜,接輿以之行歌,魯連以之赴海。 襄世之中,保持名節,君臣相體,若合符契。 則燕昭、樂毅,古之流也。 夫未遇伯樂,則千載無一驥。 時值龍顏,則當年控三傑。 漢之得材,於斯為貴。 高祖雖不以道勝禦物,群下得盡其忠,蕭曹雖不以三代事主,百姓不失其業,靜亂庇人,抑亦其次。 夫時方顛沛,則顯不如隱,萬物思治,則默不如語。 是以古之君子,不患弘道難,遭時難,遭時匪難,遇君難。 故有道無時,孟子所以咨嗟,有時無君,賈生所以垂泣。 夫萬歲一期,有生之通涂。 千載一遇,賢智之嘉會。 遇之不能無欣,喪之何能無慨?古人之言,信有情哉!余以暇日,常覽《國志》。 考其君臣,比其行事,雖道謝先代,亦異世一時也。 文若懷獨見之明,而有救世之心。 論時則民方塗炭,計能則莫出魏武。 故委面霸朝,豫議世事。 舉才不以標鑒,故久之而後顯;籌畫不以要功,故事至而後定。 雖亡身明順,識亦高矣! 董卓之亂,神器遷逼。 公達慨然,志在致命。 由斯而談,故以大存名節。 至如身為漢隷,而跡入魏幕。 源流趣舍,其亦文若之謂。 所以存亡殊致,始終不同,將以文若即明,名教有寄乎?夫仁義不可不明,則時宗舉其致;生理不可不全,故達識攝其契。 相與弘道,豈不遠哉! 崔生高朗,折而不撓。 所以策名魏武,執笏霸朝者,蓋以漢主當陽,魏後北面者哉。 若乃一旦進璽,君臣易位。 則崔子所不與,魏武所不容。 夫江湖所以濟舟,亦所以覆舟。 仁義所以全身,亦所以亡身。 然而先賢玉摧於前,來哲攘袂於後,豈非天懷發中,而名教束物者乎? 孔明盤桓,俟時而動,遐想管、樂,遠明風流。 治國以體,民無怨聲。 刑罰不濫,沒有餘泣。 雖古之遺愛,何以加茲!及其臨終顧,受遺作相,劉後授之無疑心,武侯處之無懼色,繼體納之無貳情,百姓信之無異辭。 君臣之際,良可詠矣!公瑾卓爾,逸志不群。 總角料主,則素契於伯符;晚節曜奇,則叄分於赤壁。 惜其齡促,志未可量。 子布佐策,致延譽之美;輟哭止哀,有翼戴之功。 神情所涉,豈徒蹇愕而已哉!然而杜門不用,登壇受譏。 夫一人之身,所照未異,而用舍之間,俄有不同。 況沈跡溝壑,遇與不遇者乎! 夫詩頌之作,有自來矣。 或以吟詠情性,或以述德顯功。 雖大旨同歸,所或乖,若夫出處有道,名體不滯,風軌德音,為世作范,不可廢也。 故復撰序所懷,以為之贊雲。 《魏志》九人,《蜀志》四人,《吳志》七人:荀,字文若;諸葛亮,字孔明;周瑜,字公瑾;荀攸,字公達;龐統,字士元;張昭,字子布;袁煥,字曜卿;蔣琬,字公琰;魯肅,字子敬;崔琰,字季;黃權,字公衡;諸葛瑾,字子瑜;徐邈,字景山;陸遜,字伯言;陳群,字長文;顧雍,字元嘆;夏侯玄,字泰初;虞翻,字仲翔;王經,字承宗;陳泰,字玄伯。 火德既微,運纏大過。 洪飆扇海,二溟揚波。 虯虎雖驚,風雲未和。 潛魚擇淵,高鳥侯柯。 赫赫三雄,並回乾軸。 競收杞梓,爭采松竹。 鳳不及棲,龍不暇伏。 谷無幽蘭,嶺無亭菊。 英英文若,靈鑒洞照。 應變知微,探賾賞要。 日月在躬,隱之彌曜。 文明映心,鑽之愈妙。 滄海橫流,玉石同碎。 達人兼善,廢己存愛。 謀解時紛,功濟宇內。 始救生人,終明風。 公達潛朗,思同蓍蔡。 運用無方,動攝群會,爰初發跡,遘此顛沛,神情玄定,處之彌泰。 幕裡,算無不經。 通韻,跡不暫停。 雖懷尺璧,顧哂連城。 知能拯物,愚足全生。 郎中溫雅,器識純素。 貞而不諒,通而能固。 恂恂德心,汪汪軌度。 志成弱冠,道敷歲暮。 仁者必勇,德亦有言。 雖遇履虎,神氣恬然。 行不飾,名蹟無愆。 操不激切,素風愈鮮。 邈哉崔生,體正心直。 天骨疏朗,牆宇高嶷。 忠存軌跡,義形風色。 思樹芳蘭,翦除荊棘。 人惡其上,時不容哲。 琅琅先生,雅杖名節。 雖遇塵霧,猶振霜雪。 運極道消,碎此明月。 景山恢誕,韻與道合。 形器不存,方寸海納。 和而不同,通而不雜。 遇醉忘辭,在醒貽答。 長文通雅,義格終始。 思戴元首,擬伊同恥。 民未知德,懼若在己。 嘉謀肆庭,讜言盈耳。 玉生雖麗,光不逾把。 德積雖微,道映天下。 淵哉泰初,宇量高雅。 器范自然,標準無假。 全身由直,跡ㄜ必偽。 處死匪難,理存則易。 第12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昭明文選》
第129頁